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陳冀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陳冀平
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
出生 1946年4月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
國籍 中國
母校 天津大學
職業 法學科研工作者

陳冀平,男,漢族,1946年4月生,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人,1974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9年9月參加工作,天津大學化學工程系電化學專業畢業,大學學歷。

曾任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官遴選委員會主任[1]

人物履歷

1969年09月——1970年08月,留校待分配。

1970年08月——1978年09月,北京化工機械廠可控硅車間技術員、班長、團委幹事、廠辦調研組組長、宣傳科科長(其間:1977年01月—1978年02月在北京市委黨校理論班學習)。

1978年09月——1983年08月,北京市化工局宣傳處幹部。

1983年08月——1985年10月,中共中央組織部干審局二處副處長,中央整黨指導委員會政策研究室副組長。

1985年10月——1993年0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副局級、正局級秘書,

1991年06月兼中共中央政法委研究室主任。

1993年03月——1994年01月,中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

1994年01月——2005年12月,中央政法委員會副秘書長(副部長級)、中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

1997年1月起兼任中國法學會副會長[2]

2000年2月起兼任全國「掃黃打非」工作小組副組長。

2005年12月——2011年11月,中央政法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副主任兼辦公室主任(正部長級)。

2011年11月——2017年06月,中國法學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

2017年06月——,中國法學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官遴選委員會主任。

中共十六大、十七屆紀委委員。

中共十八大代表。

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

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

職務任免

2017年6月29日,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官遴選委員會在京成立。陳冀平當選遴選委員會主任。

2019年3月,陳冀平不再任中國法學會常務副會長。

人物論述

陳冀平:以法治保障推進社會管理創新

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指出,要圍繞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加快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管理體制。如何理解這一表述?記者就此採訪了十八大代表、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法學會黨組書記陳冀平。

陳冀平認為,報告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社會管理格局的基礎上,增加了「法治保障」。這一表述具有十分獨特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社會管理工作的科學把握和高度重視,注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依法治國,是執政興國的基本方略,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的鮮明旗幟,法治建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陳冀平說,「法治保障」必然使社會管理格局更加完善,更具操作性,這也為我們進一步做好社會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

陳冀平說,社會管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中社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為形成和發展適應我國國情的社會管理制度進行了長期探索和實踐,取得了重大成就。當前,我國社會大局穩定,社會形勢總體是好的。同時應當看到,社會管理面臨着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而社會管理理念、體制、機制、制度、方法、手段等方面還存在一些亟須改進和加強的地方。

「如何把十八大精神貫徹落實到實際工作中,用法治保障社會管理創新順利進行,切實加強社會建設,加快推進社會體制改革,加快形成政府主導、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加快形成政社分開、權責明確、依法自治的現代社會組織體制,加快形成源頭治理、動態管理、應急處置相結合的社會管理機制,是我們面臨的重要課題。」

陳冀平認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關鍵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工作:一是要加強科學立法,要認真總結在社會管理方面的好經驗,制定和完善與社會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使得社會管理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二是要加強嚴格執法,提高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各級領導幹部都要帶頭依法辦事,用法律規範社會管理的日常工作;三是要推進依法行政,各級政府部門要做到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證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四是要強化司法保障,依法防範和懲治違法犯罪活動,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五是要擴大法治宣傳,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增強全社會學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識,形成人人懂法,人人守法的良好的社會氛圍。

陳冀平
 陳冀平書記主持會議

陳冀平:全面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

2011年7月28日至29日,中央綜治委副主任、中央政法委副秘書長、中央綜治辦主任陳冀平在天津濱海新區就社會管理創新工作進行調研。陳冀平強調,要認真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意見》要求,緊密結合天津實際,以服務民生為根本,以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突出問題為突破口,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全面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

其間,陳冀平參加了由天津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散襄軍主持召開的天津市濱海新區社會管理創新工作座談會,並先後到濱海新區流動人口服務大廳、開發區康翠社區、新港街道社區服務中心、中心商務區「建設者之家」、頂新集團、中新天津生態城動漫產業園和「天河一號」超級計算機中心等進行調研。陳冀平對濱海新區加強和創新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努力構建和諧勞動關係,發揮社會組織參與社會管理的作用等情況給予高度評價。

陳冀平指出,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是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保證。要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為先,正確處理好服務與管理的關係,通過強化服務提升管理水平,通過加強管理更好地體現服務;要把「服務為先」理念貫徹到對流動人口,特別是外來務工人員等重點群體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中去,保障他們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切實解決好「管得到、管得住、管得好」的問題;要建立健全勞動關係協調協商機制,努力構建和諧勞動關係;要努力創新社會管理體制機制和手段方法,從更好地服務群眾入手,了解群眾疾苦,傾聽群眾呼聲,加強群眾工作,解決群眾訴求,努力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陳冀平強調,完善社會管理格局是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任務。要充分發揮各級黨委的領導核心作用和政府的主導作用,正確引導社會組織和廣大群眾參與社會管理的積極性,建立完善社會協同、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要發揮好政法綜治部門的牽頭協調作用,引導各部門各司其職,通力合作,形成解決社會管理突出問題的整體合力;要積極探索對新經濟、社會組織和各種非政府組織分類管理的有效辦法,加強引導,完善服務,建立部門聯動和日常監管機制,確保其依法、有序開展活動,充分發動社會組織參與社會管理,分擔社會管理職責。

陳冀平要求,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要更加注重長效機制建設,不斷提升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要進一步夯實基層基礎建設,按要求規範和加強基層政法綜治組織建設,重點推動建立完善市、縣、鄉、村四級社會管理創新工作機制;要立足濱海新區實際合理搭建綜治工作平台,發揮綜治工作優勢,建立完善網格化服務模式和立體治安防控體系;要從群眾最關心的問題做起,繼續深化各種形式的基層平安創建活動,不斷探索創新新形勢下群防群治工作新方法。

視頻

中國法學會陳冀平 2015年04月08日發布

江海兒女之陳冀平 2017年02月18日發布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