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陳加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貴州省書法家協會駐會副主席兼秘書長

陳加林,中國常見人員。法官陳加林,三級高級法官,曾在九龍坡區法院刑庭任庭長11年、法院審委會委員 [1]。書畫家陳加林,浙江省永康人。師承潘天壽、陸儼少,為「新海派國畫」創始人。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2]、上海市大學美術學院國畫系教授。他的畫運用走、守、透、漏等現代工藝技法,除題款外,基本不用直接揮寫的傳統筆線。

中文名 : 陳加林

出生日期: 1962年5月

國 籍 :中國

職 業 :貴州省書法家協會駐會副主席兼秘書長

出生地 :貴州安順

主要成就: 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 中國書法家協會草書委員會委員

民 族 :漢族

目錄 1人物簡介 2藝術簡歷 3社會評說 4讀解陳加林

人物簡介

陳加林 陳加林:1962年5月生於貴州 安順,漢族,中共黨員[3] ,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草書委員會委員,貴州省書法家協會駐會副主席兼秘書長,貴州省文聯委員。作品入展三、六、八屆全國展和三、六、八屆全國中青展並有多件作品獲獎,著有《陳加林書法作品集》。2012.11.28---擬任貴州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黨組成員,擬提名為貴州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七屆委員會副主席人選。

藝術簡歷

陳加林 1985年 入展鄭州「國際書法大展」併入集《國際書法作品精選集》、入集《中國現代書法作品集》(第三集)(河北)。

1987年 入展「國際臨書大展」(開封)、入展「全國第三屆書法篆刻展」 [4]

1989年 入展「中國新書法大展」(桂林)、獲湖南「中意杯」國際書法大賽銅獎。

1990年 入展「全國第三屆中青年書法家篆刻家展」、評為貴州省八年創作成果三等獎、獲貴州省青年書法創作展特等獎。

1996年 入選《二十世紀書畫名家作品精選》、入展「全國第六屆書法篆刻展」、 入展「全國第六屆中青年書法家篆刻家作品展」

1997年 獲曼谷「國際現代名家水墨金獎」

2000年 入展「全國第八屆中青年書法家篆刻家展」、 入展南京「第六屆中國藝術節國際書法大展」、入展「中國近現代書畫名家展」(北京

2001年 獲第一屆貴州人民政府文藝獎一等獎。

2002年 由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陳加林書法作品集》。

2003年 入展首屆中國敦煌國際書法藝術節全國書畫名家作品邀請展(甘肅)、參加「中日和平與進步」國際交流筆會(安吉)作品入集《巨匠之光》書法集、作品參

加中國臨沂書聖文化節紀念王羲之誕辰1700周年「書聖故鄉國際書畫名家邀請展作品集」、作品入展「貴州省文聯成立五十周年」書畫展入集《如歌歲月》作品集、

作品入集青島、大連「林城飛虹」書美影集、入集「中國文藝家萬里採風貴州行書畫作品集」 篆刻作品入集中國、日本(貴陽-大阪)《篆刻作品集》及展覽、 被省

文聯評為「德藝雙馨」藝術家。

2004年 作品入選「全國百名書法名家作品集」、入展「全國第八屆書法展」。

2005年 作品被「中國書畫」(第八期)雜誌刊登。

另:傳略及作品被多部辭書收入,數件作品被碑林勒石、博物館、紀念館收藏。有多件作品在全國一些展賽上獲獎及報刊登載,多幅作品被加拿大、美國、法

國、日本等外國友人收藏。

社會評說

陳加林作品 貴州 安順、地處黔中,古稱習安,有世界聞名的黃果樹瀑布、龍宮、屯堡、紅岩天書……總之,風光旖旎,民風淳樸,商埠繁華,素來為貴州經濟文化重鎮。古往今來這裡出了不少文人學士,遠的不說,近代以來,便有 黃干夫、何威鳳、黃齊生、王若飛、 袁曉岑、劉紀綱、 戴明賢等等。他們曾對 安順乃至貴州的文化進步作出過較大貢獻。我省著名書法家陳加林先生便出生於這樣的環境中。

也許是黃果樹的豪邁氣勢浸潤了陳加林的文化品性,也許是龍宮的深邃神秘造就了陳加林的 睿智聰慧,才使得陳加林身上具有那麼一種文心才氣、騷心風骨。加林的書法,既注重傳統功夫,亦注重現代意識,兩者結合得天衣無縫,恰到好處。加林最好創作的是行草,在晉人 二王、唐人顏真卿、宋人米芾及明清諸家的行草中臨池頗多。在《陳加林書法作品集》中便有他臨的一幀顏真卿祭女至稿,可謂神形逼肖,有「亂真」之感。可能是對信札文稿類書法的長期關注,因而加林行草中總流露出隨意揮灑、信筆所為的痕跡。每見其揮毫,總是輕鬆自如,不故作姿態。故從用筆到章法都是自然天成。就用筆而言,他強調線條的豐富多樣,靈動率意,古人所謂八面出鋒,在他書法作品中隨處可見。對線條的駕馭,使加林書作中筆法的方與圓,用墨的潤與燥,結構章法的參差錯落,既出之意外,又在情理之中。因而加林的行草書常入選全國各種大型展覽得到廣泛好評。 何應輝說陳加林書法「表現出以質樸兼會華采,以跌宕貫成流逸,突出空間形式多樣化追求的總體特徵」。 戴明賢說「玩味加林出示的一批近作,用筆八面出鋒,用墨五色兼施。」 在精於傳統書法的基礎上,加林將目光投向了現代書法,我們在他的書法集中見到的《古典————現代》、《平安》等作品,前者是用紅色宣紙寫的一「信」字四周抵滿,頗具墨象意趣,再以傳統書法中的經典之作襯為邊框,給人以極強的現代感和衝擊力;後者則將「平安」二字作極度誇張,有很重很濃的裝飾性。

加林亦善篆隸,特別是創作的篆書,一反常態地打破了傳統篆書中中規中矩、強調中鋒的創作模式,如《中國書畫》所刊「語言通俗原文字,藝事傳神見畫圖」對聯,時而逆鋒,時而露鋒,時而方筆,時而圓筆,時而誇張,時而變形,時而粗放,時而精嚴,能將 金文、詔版合於筆下,融入腕底,質樸真率,大氣古拙,是其篆書最大特點。我揣度他的篆書,除取法多方,還得力於其篆刻的創作,加林的印章曾得到過 戴明賢先生的指點,走的是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路子,注重刀法與形式的和諧,如朱文「通則靈」、「運氣」、「撫雲齋」,白文「彩雲追月」、「心澄神遠」、「加林之印」等,皆為印中妙品。 這裡還得談到加林的繪畫,我感到他是在用書法的筆法來「寫」畫。他青少年時代曾學習過素描、油畫,因而有較強的造型能力。他將書法的線條移諸畫面,用線條來寫自然山水,胸中丘壑,別具一種韻味。他作畫,打破了那種「三日畫一水,五日畫一石」的程式,強調線條的韻律美,就勢揮灑,皴、擦、點、染都在頃刻之間一次完成。加林作為書法家涉足丹青,其優勢在於對線條的把握,線條的理解。線條可以說是中國繪畫的生命與靈魂,對線條濃淡、徐疾的控制,構成了加林繪畫中靈動的存在,而點線的結合,又加深了其畫作的節奏與旋律之美。 紙上雲煙紙上妙,願與朋友們共賞。

讀解陳加林

陳加林作品

杜應國/文

我一向視加林為書法中的現代派,雖然明知他是從傳統起步,並且一直也沒有遠離傳統,但從與他相識起,就感覺他的字屬現代書風,走的是拗、扭、怪、拙一路,

雖可理解,卻很難欣賞。加林出版了他的第二本書法集《當代書法名家系列作品集·陳加林》卷(以下簡稱《名家集》),承他雅意,贈我一本。此前的2002年,他

已有《陳加林書法作品集》(以下簡稱《作品集》)一書面世,也曾贈我一冊。暇時取出,對照着翻翻,竟意外發現,在所謂現代的外表之下,實則內含着一個傳統深厚的加林。

(一)

說來也怪,在中國,書法恐怕是諸多傳統藝術中最晚受到西方文化侵染,同時,又是最早受到現代化腳步致命打擊的一門藝術了。百年前的廢科舉,興學校之舉,一

下就徹底終結了書法在謀求仕途經濟方面的實用功能;隨之教育普及,科技昌盛,現代印刷業蔚然勃興,挾現代科學技術之神威的鉛筆、鋼筆,以其方便、適用,易

於書寫,更易於隨着教育普及而來的大眾化接受方式而成為新興的書寫工具。硬筆取代軟筆,中國的讀書人迎來了第一波大換筆運動,傳統書法全面式微,漸至退縮

為少數人擁有的一種愛好或修養。直到文革爆發,大字報鋪天蓋地,人人揮毫,舉國潑墨的革命,竟隨之衍生出一個副產品——毛筆字的普及。加林是六十年代生

人,他之學書是否受此影響,未敢妄斷,但文革結束後興起的全民書法熱與此流風餘韻有關,則殆是無疑。按說,八十年代勃興的書法熱,本該有個修復傳統,回歸

傳統的沉潛時期,但封閉太久的中國,一旦改革開放,外面的新鮮空氣蜂擁而入,形成又一輪西學東漸的 高潮,在此西風盛熾之中,趁隙而來的西方現代主義思潮,

立即對中國書界產生了不可抗拒的誘惑和影響,於是,現代書風應運而起。被壓抑太久的年輕一代,掙脫捆縛,放開手腳,盡情在那新辟出的一片天地里恣意縱橫,

各展其長。於是,各種膽大妄為,驚世駭俗的破格與怪異層出不窮,乃至見怪不怪,習以為常。恰好在八十年代初斬露頭角的加林,自不可置身其外,將這一波洶湧

澎湃的浪潮擋住,更何況他當時所處環境,正是對各種新思潮都極度敏感,信息傳播也是最活躍、最密集的大學校園呢。所以現代書風的浸淫,對加林這一代書家而

言,已是不可擺脫的宿命。這一點,在早先出版的《作品集》中就有明顯例證,如極具裝飾意味的《古典——現代》、具象化味道極濃的《家》,以及純粹追求線條

表現的《非文字系列·選一》等,都屬現代書風的作品。我曾親睹加林揮毫,發現他不僅中鋒側鋒並用,而且豎筆橫筆兼施,竟至有時見他不是寫字,而是畫字。當

然,這也不算什麼發明,米芾評論黃庭堅,就說山谷是「畫字」。只是我當時不解,以為加林是故意離經叛道,而今方始悟到,加林的用心,實則是在摸索筆法的多

樣化以及漢字結構變形處理的效果。也難怪後來 戴明賢先生評論加林,要說他「用筆八面出鋒,用墨五色兼施」了。我想,如果沒有那一段「現代性」的嘗試與摸

索,加林的字恐怕很難收此奇效。

(二)

現代人崇尚自我,張揚個性,喜歡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和多元化的表達方式,就此而言,現代書風的興起可以說是適逢其會,適應了現代人的精神需要和審美趣味。

而且,現代藝術中自由揮灑,隨意、率性的一面,也與傳統書法中不可多得的某種即興狀態有其暗合或相通,如草聖張旭以髪濡墨,醉後狂書之類。但書法畢竟是一

門藝術,有着它不可違反的基本規律和基本法則,並非真如五花八門的西方現代派,任何一個隨意的行為都可名之為藝術。至於有人將傅山的「寧拙毋巧,寧丑毋

」推到極端,有拙無巧,以丑為美,視筆法墨意若無物,那就連書法都談不上,更遑論藝術了。在關乎傳統與現代的評價方面,我最欣賞 戴明賢先生提出的「尚

備」之說。先生有云:「如果說『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人尚態』,然則今人應尚什麼呢,應當『尚備』,崇尚千年書法所積累起來的一切法,一切藝,一切書風,一切個性。」(《書法:藝術世界的獨行客》)所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有了如此深厚的根基,寛廣的胸懷,又何愁書中無個性,筆下無自我呢?所以,愚意以為,今人若能將「尚備」與現代人「崇我」、「尚獨(獨立、獨特等)」的自由觀念結合起來,那倒是極有可能為中國書法另開新境,別闢新路,闖出一片更寛廣的天地來的。當然,現代人中,也有耐不住寂寞,心浮氣躁,容易受到現實利益誘惑的一面,所以,書界之中自難免也有以花哨為新奇,以淺薄為榮耀的無聊之輩,每以所謂的驚人之語或驚人之舉,弄出些動靜,以顯矚目,這就有違書法之道了,姑置勿論。

而加林的可貴正在於,即使是在他最熱衷於現代書風的探索與尋覓時,也從未放棄對傳統筆法的鑽研和訓練。有朋友告我,說加林多年來一直臨寫不輟,有時甚至到

了足不出戶,十天半月難見蹤跡的地步。這一點我信,只要看看收入《作品集》中的臨顏真卿《祭侄稿》帖,就不難明白他在傳統筆墨上花的功夫。亦有朋友說,加林的最大特點,就是學書極有靈氣,他的藝術觸覺十分敏銳,對新東西極為敏感,特別善於吸收,提取,東偷一點,西偷一點,為我所用,化於無形,最終形成了自己獨有的書風書貌。此亦為識者之論。且看最新收入《名家集》中的諸多作品,不惟寫得氣韻開張,很見功底,而且章法布白皆極有講究,如草書斗方《抱琴看鶴去,枕石待月歸》、草書《元人陳旅詩》軸、草書《 陳宏爵詩·繁花河》軸、草書《詩三首》橫幅等。而隸書《妙畫殊無意,殘書若有思》一聯,則寫得舒緩沉靜,一派清雅平和之氣。中國書學向有碑學與貼學之分。一般而言,碑拙而帖巧。漢魏時代是碑學的高峰,晉唐以後則是帖學的勝場。自從引領中國書法上千年的 二王橫空出世,帖學便成為一統天下的主流,從中演化出來的館閣體,更是成為科舉制下文人必備的技能訓練;直到清代,隨着文網苛酷,學術界復古主義思潮抬頭,碑學才又取代帖學,成為書學的正宗。加林自言,他更看重拙,多年追求的也是那股拙味。但拙有稚拙與厚拙之分,前者單薄,無趣無意,談不上筆法;後者則需廣搜博取,厚積薄發,方能做到拙中有巧,平中見奇,耐人咀嚼,耐人尋味,此正所謂大巧若拙之意也。《名家集》中以草隸為主的書體,映證了他長期主攻碑、隸的特點和路徑,然從整體上看,無論是他的筆法還是結體,都可看出他以隸入草而諸體兼攻,以碑為主而碑、帖並取的豐富與多樣,不愧是加林書藝追求的又一總結。

不敢說加林已經達到了「尚備」的境界,但他開放的胸襟,沉潛的心態,刻苦的努力和執着的追求,卻使他站到了一個難得的高度,並能始終保持其某種前沿性的姿態,身處潮流之中而又不為潮流所困所惑乃至所挾,以少有的理知和清醒,咬定青山不動搖,一路而下,終於取得了不菲的成績,成為省內書風的重要引領人之一。其作品不僅屢獲重獎,而且被多家藝術單位收購或收藏。

(三)

書法史上有個很有名的故事,說的是兩位清代書法家——翁方綱與劉墉之間的一場爭論。劉墉有個學生名戈仙舟,是翁方綱的女婿,有次拿了一幅劉墉的作品向 翁請教,翁看後不屑一顧,說:你去問問尊師,他的筆下哪一筆是古人的?戈將此話轉告劉墉,劉墉反唇相譏曰:你去問問尊翁,他的筆下哪一筆是自己的?

這場有我無我之爭,其實牽扯到的是一個藝術的本質問題,即書法藝術應不應該表現自我?它僅僅是對既有的古人筆法的一種再現呢?還是也應該體現作者的心性或個性,是書寫者審美意識的一種表現?可以說,這是書法藝術所面對的一個永恆矛盾。

書法是從漢字書寫中脫胎出來的,因此,它對漢字有一種無法擺脫的依附關係。即使作為一門獨立的、純粹形式化的藝術,書法本身的獨立品格和審美功能,也必須

以它所書寫的文字內容為基礎,為前提。這就先天註定了書法藝術的某種狹隘性與局限性:它只能在漢字構成的有限空間裡去尋求自己的無窮表現。而漢字作為一種

約定俗成且高度成熟的文字符號,它的形態結構——點橫撇捺豎鈎等等筆劃、筆順的排列組合,都是依一定規律而固定化、模式化的,不能隨意拆解。書寫既要符合

文字規範,又要符合筆法規範。那些表面看似簡單的點線運動,行筆、運筆都須嚴格遵循技法,一筆一划皆有來歷,如此經過反覆摹寫,長期訓練,方能收運用自如之效。此即所謂法度。這樣,也就構成了對書法藝術的雙重製約:文字規範的制約和技術規範的制約。而書法藝術所特有的魅力、矛盾和 張力,也正在於此:既要遵循規範,又要超越規範;既要無我又要有我;既要循規蹈矩,又要逾矩破格。換言之,書法也是一種悖論——它要在固化中求變化,以有限尋無限,從共性求個性。真是難乎矣哉。不僅如此,人們還發現,一個訓練有素的作者,在他筆飛墨舞的揮灑中,那些線條運動的軌跡與節奏,也時常會在不經意間流露出書寫者個人的情趣、心緒、學養、個性、乃至品格,從而傳達出某些字形字意之外的信息,賦予作品獨特的審美蘊涵。在這個意義上,書法是技巧而又非止於技巧,是形式而又超越了形式。

在一次私下交談中,加林曾語出驚人,略謂:現如今的書法,還多只在形而下與形而上之間徘徊,還沒有直指藝術的本質,達到大美的境界。此語令我深思:純粹形式化的書法,也有形而上的追求麼?那是什麼呢?所謂藝術的本質及大美云云,就書法而言,其意指何在?

我由此想到了舞蹈。舞蹈之於書法,向來關係緊密,故而人們常用龍飛鳳舞一詞來形容書法;而最著名的例子,則是草聖張旭因觀公孫大娘舞劍而獲得草書筆意的靈感;今人李澤厚先生則直接將書法稱為「紙上的舞蹈」。他在發揮宗白華先生將書法比作音樂的論述時寫道:「它像音樂從聲音世界裡提煉抽取出樂音來,依據自身的規律,獨立地展開為旋律、和聲一樣,淨化了的線條——書法美,以其掙脫和超越形體模擬的筆劃(後代成為所謂的永字八法)的自由開展,構造出一個個一篇篇錯綜交織、豐富多樣的紙上的音樂和舞蹈,用以抒情和表意。」(《美的歷程》)所以,他又說書法是一種「有意味的形式」。這所謂的「意味」,其實就是書寫者個人通過他特有的形式表現所要傳達出來的某種情感或信息,以及其獨特的美感。就此而言,書法確乎是一種「紙上的舞蹈」,是筆之舞,線之舞,更是人之舞。作為舞者,徜徉其間,陶然自得,痴迷沉醉,忘乎其我,終日汲汲於對書理藝道的追尋之中,視書法藝術為自我精神的外化和性靈揮灑的方式,入乎其技而又出乎技外,囿之於藝而又超乎於藝;真正做到心手相應,意到筆出,神合氣暢,從心所欲。果如此,則羈絆頓失,樊籬盡消,僵硬的形式化為靈魂飛馳的翅膀,精神遨遊的載體,自我飛翔的助力……書達此境,可稱大美;人達此境,可謂自由。所謂藝術的本質及其形而上的追求云云,不就在此嗎?

(四)

讀石翁、石痴中華奇石館館長李文科稱讚陳加林是上通天文下識地理的精英。有塊朋友相贈的奇石,墨黑的石面,一筆橫突,有如碑拓效果般浮現出一個天然的「一」字。其起筆收筆,勢厚力沉,筋骨開張,一派意宕筆豪,酣暢淋漓之態。加林珍之若寶,特將齋名命之為「一石齋」。「一」在中國文化中,具有極豐富的含義,有以「一」寓多者,如蘇軾「小中見大,大中見小,一為千萬,千萬為一」;有借喻完美者,如天衣無縫,渾然如一;有隱喻初始或原生者,如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以及「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萬物得一以生」等等,後者實際已具有「道」的意蘊了。加林之以「一石」為齋名,是否象徵着他在書法上的某種追求呢?這追求是什麼?技道合一?由技而道?抑或,從無我而有我(或者相反)?自有限求無限?

藝道無涯,前路漫漫。舞者加林,自當會用他的方式作出回答。對此,我深信不疑。

詞條標籤:

文化人物

視頻

陳加林丨心與道合 意到筆隨2018年10月9日發布

信息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