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陳卉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陳卉麗
大足石刻研究院文博研究館館員
出生 1965年2月
國籍 中國
職業 文物修復工作者

陳卉麗,女,漢族,1965年2月生,中共黨員大足石刻研究院文博研究館館員。

2017年7月25日,被推薦為德耀中華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敬業奉獻模範)候選人[1]。2020年10月,被授予「2019年度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稱號[2]

主要事跡

陳卉麗長期堅守在文物修復一線,帶領團隊承擔大足石刻5萬餘尊造像的修復工作,總結出石刻修復「望聞問切」四診法,準確率達95%,成為全國頂尖的石質文物修復專家,為石刻藝術重獲新生作出突出貢獻。

1995年,陳卉麗開始從事文物修復。大足石刻有5萬餘尊造像,修復工作繁重而艱辛。為儘快入行,她邊干邊學,22年來幾乎把所有時間都用到了研究上。她清楚,愛崗敬業光有熱情不行,還必須在知行合一的實踐中成為行家裡手。在與文物打交道的過程中,她總結出「望聞問切」四診法,可初步診斷文物病害20餘種,準確率達95%以上,與專業儀器診斷的結果基本吻合。

重慶大足寶頂山千手觀音歷經800餘年風雨侵蝕,病害達34種,830隻手病症各不同,殘缺達440處。2008年國家文物局把它列為全國石質文物保護「一號工程」。面對困難與挑戰,陳卉麗勇於擔當,帶領團隊整天泡在修復現場和方案堆里,填寫調查表1032張,數據35000個,手繪病害圖297張,病害矢量圖335幅。她個人獨立完成80隻手、20件法器修複方案編制、本體修復和修復技術報告編寫等工作。

8年來,陳卉麗和團隊成員每天站在腳手架上,面對冰冷的石壁,嗅着刺鼻的材料味,再熱不能吹空調,再冷不能烤火爐,克服凍瘡、蚊蟲叮咬、化學試劑過敏等困難,科學嚴謹、精細單調地從事着修復工作。她說,「做我們這一行,除了專業技能,還需要有超強的耐心、高度的責任心和堅韌的毅力。」2015年6月13日,修復工程歷時8年完工,大足千手觀音終於在智慧、毅力和汗水的洗禮中重獲新生。陳卉麗還參與甘肅敦煌壁畫、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等多項保護修復工程,撰寫的45萬字專著《大足石刻保護探索與實踐》,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指導價值。

獲得榮譽

曾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2017年7月25日,被推薦為德耀中華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敬業奉獻模範)候選人。

2017年11月,陳卉麗榮獲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

2018年3月,全國婦聯做出決定授予全國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

2020年5月,入選2020年重慶市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推薦初步人選。

2020年10月,被授予「2019年度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稱號 。

2020年11月24日,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3]

視頻

陳卉麗老師專訪2016年4月20日發布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