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陳哲藝


中文名稱:陳哲藝

國籍:新加坡

星座:白羊座

出生地:新加坡

出生日期:1984年4月18日

職業:導演、編劇

畢業院校:英國皇家電影學院

代表作品:G-23、阿嬤、爸媽不在家、再見,在也不見、熱帶雨

陳哲藝,1984年4月18日出生於新加坡,新加坡導演、編劇、製作人,畢業於英國皇家電影學院。

2005年,執導個人首部短片《G-23》,該片入選戛納電影節"世界電影展映"項目 。2007年,自編自導短片《阿嬤》,該片獲得第60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電影基石和短片單元-最佳短片特別提及獎 。2011年,執導劇情短片《回家過年》。2013年,自編自導家庭電影《爸媽不在家》 ,該片獲得第6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攝影機獎 、第50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影片獎 ,他憑藉該片獲得第50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 。2015年,擔任劇情電影《再見,在也不見》的編劇和製作人 。2019年,執導劇情電影《熱帶雨》 ;同年,擔任第13屆FIRST青年電影展的評委 。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陳哲藝

國籍:新加坡

星座:白羊座

出生地:新加坡

出生日期:1984年4月18日

職業:導演、編劇

畢業院校:英國皇家電影學院

代表作品:G-23、阿嬤、爸媽不在家、再見,在也不見、熱帶雨

主要成就:第6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攝影機獎;第57屆倫敦國際電影節最佳處女作;第50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第14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編劇獎;

人物經歷

1999年,陳哲藝起意學電影,還主動用剛剛興起的email向世界電影學校發郵件諮詢,然而20萬美金的高昂學費讓他望而卻步。於是他便報讀了本土的電影學院 。2005年,執導個人首部短片《G-23》,該片入選戛納電影節"世界電影展映"項目 。

2007年,在英國皇家電影學院攻讀電影;同年,執導短片《Haze》,該片入圍第5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最佳短片獎 ;隨後,自編自導短片《阿嬤》,該片獲得第60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電影基石和短片單元-最佳短片特別提及獎 。

2010年,執導劇情短片《燈塔》;同年,執導由李康宜、溫升豪共同主演的短片《Hotel 66》。2011年,執導劇情短片《回家過年》,該片是陳哲藝為"春到河畔"特別執導的十五分鐘短片,時間跨越幾十年,通過春節的變遷、人的成長與衰老,闡述一個家庭最核心的元素--親情。[1]

2013年,自編自導由陳天文、楊雁雁、許家樂聯合主演的家庭電影《爸媽不在家》 ,該片獲得第6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攝影機獎 、第50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影片獎 ,他憑藉該片獲得第50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 。2015年,擔任劇情電影《再見,在也不見》的編劇和製作人,該片由忻鈺坤、陳世傑、西瓦羅·孔薩庫聯合執導 。

2016年,執導由張震主演的劇情短片《謝謝愛電影的你》。2019年,執導劇情電影《熱帶雨》,該片講述了一個懷孕的女教師通過和學生之間的友誼獲取慰藉的故事 ;同年,擔任第13屆FIRST青年電影展的評委 。

個人生活

陳哲藝的妻子是從廈門大學畢業的Rachel,Rachel比他大兩歲 。

主要作品

  • 導演作品

時間 名稱 類型 2019年 《熱帶雨》 電影 2016年 《謝謝愛電影的你》 短片 2013年 《爸媽不在家》 電影 2011年 《回家過年》 短片 2010年 《Hotel 66》 短片 2010年 《燈塔》 短片 2007年 《阿嬤》 短片 2007年 《Haze》 短片 2005年 《G-23》 短片

  • 編劇作品

時間 名稱 類型 2015年 《再見,在也不見》 電影 2013年 《爸媽不在家》 電影 2011年 《回家過年》 短片 2010年 《Hotel 66》 短片 2010年 《燈塔》 短片 2007年 《阿嬤》 短片 2007年 《Haze》 短片 2005年 《G-23》 短片

  • 監製作品

時間 名稱 類型 2015年 《再見,在也不見》 電影 2013年 《爸媽不在家》 電影

人物評價

陳哲藝熱愛美食、生活中愛來點小幽默 。他本人比照片好看許多,而且時常笑容滿面,眼睛會放電 。他是深受台灣新浪潮電影影響的新加坡導演。每個典禮,他必定是西裝筆挺,髮型精緻,整個人看起來英俊帥氣,風度翩翩。在電影《爸媽不在家》中,他撰寫的劇本紮實沉穩,充滿了對生活的細膩觀察,精準鋒利,張力強大 。從陳哲藝身上,也許亦可以看到華語電影的部分未來,即用不那麼晦澀的方式來講述一個可以引發情感共鳴的平淡故事,而非被滾滾熱錢包圍併吞噬 。[2]

參考資訊

相關視頻

預告 陳哲藝執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