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陳德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陳德燁
原圖鏈接來自互動
出生 1968年
河南省新野縣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族
教育程度 清華大學
職業 聯泓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 高級工程師
知名於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陳德燁,男,1968年生,河南省新野縣人,中共黨員,1991年清華大學畢業,同年參加工作,高級工程師,任北京燕山石化公司生產管理部副部長,聯泓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他憑藉着一股「鑽」的精神以及在計算機、英語和儀表自動化專業等方面的特長,成為其公司第一位熟練掌握ASPEN PLUS軟件的專家。陳德燁先後獲「燕山石化公司勞動模範」、「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勞動模範」、「北京市優秀青年工程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央企業勞動模範」、「全國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

個人簡介

陳德燁從清華大學畢業後到燕化設計院工作,1995年,調至化工一廠裂解車間。在較短的時間內,他熟悉了工藝流程、工藝技術和生產管理,解決了不少生產難題。他自學成為工藝流程模擬軟件ASPEN PLUS的專家,將理論計算與實踐完美相結合,對裝置生產問題的判斷及技改方案,由能夠定性發展到能夠定量,使裝置工藝管理水平提高到新的層次。

2000年,陳德燁擔任裂解車間副主任,負責乙烯裝置檢修期間改擴建項目的技術工作,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圓滿完成了改擴建任務,保證了裝置的順利開車。

2002年,陳德燁全面負責裂解車間工作,通過創建學習型組織,充分發揮集體力量,克服重重困難,使乙烯裝置產量得到不斷提高,為燕化公司全面完成利潤目標做出了重大貢獻。陳德燁曾先後擔任北京燕山石化公司化工一廠裂解車間主任、化工一廠副廠長、北京燕山石化公司生產管理部副部長等職,是北京市第十二屆人大代表。 [1]

個人履歷

  • 1991年7月至1992年7月,任燕山石化公司設計院技術員;
  • 1992年8月至1995年7月,任燕山石化公司化工一廠儀表車間助理工程師;
  • 1995年8月至1996年8月,任燕山石化公司化工一廠裂解車間工程師;
  • 1996年9月至1998年12月,石油大學化工系碩士研究生;
  • 1999年1月至2002年5月,任燕山石化公司化工一廠裂解車間副主任;
  • 2002年5月至2004年12月,任燕山石化公司化工一廠裂解車間主任;
  • 2004年12月至2009年2月,任燕山石化公司化工一廠副廠長;
  • 2009年2月後,任燕山石化公司生產管理部副部長。 [2]
  • 2010年 聯泓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 。 [3]

人物事跡

陳德燁於1991年大學畢業後來到燕山石化。他被分配到燕化設計院負責裝置儀表的迴路設計工作。一年之後,他卻要求到生產廠去鍛煉自己,並被安排在化工一廠儀表車間苯乙烯班。在苯乙烯車間摸爬滾打的半年,陳德燁基本掌握了裝置現場儀表和DCS系統。

實踐使陳德燁發現,要搞好化工裝置的自動化控制,必須熟悉化工方面的知識。於是,他又向組織提出:到化工生產第一線去鍛煉學習。一些技術人員不理解:放着悠閒舒適的工作不干,為什麼非要到基層倒班崗位受累,有人說他是不是在清華學傻了,要不腦子怎麼就這樣不開竅。

1995年,陳德燁來到了裂解車間,當起了一名操作學徒工。白班他泡在現場,梳理着如蛛網般密集的管線,夜班他捧着厚厚的流程圖,一步一步地捋析出每一股物料的來龍去脈。第二年,他被調到了車間技術組。在反覆消化一線實際操作技能的同時,陳德燁開始花費大量的精力去琢磨裝置的技術工藝。

1998年,乙烯裝置高低壓脫丙烷塔中間換熱器堵塞,造成高壓脫丙烷塔塔釜液位高、聚合級丙烯產品中碳四含量經常超標。他憑着對工藝技術的深刻理解和嚴密論證,另闢蹊徑,成功地解決了困擾裝置的瓶頸難題。

陳德燁一邁入裂解裝置的大門,就想在最短時間內了解掌握這套裝置。他以超前的敏銳,開始自學當時國際上先進的工藝流程模擬控制軟件ASPEN PLUS。當時,大多數人對ASPEN PLUS工藝流程模擬軟件還相當陌生。軟件所附帶的十四本厚厚的說明書沒有一個中國字,碼起來比普通寫字檯還要高。ASPEN PLUS軟件只是個工具,要想在乙烯生產技術上應用,必須與乙烯全部生產和工藝流程實際相結合。

他決定全力啃下這塊「硬骨頭」。他找來公司乙烯第一輪改造時的全部原始資料——整整4個書架上的圖紙和操作法,然後全身心進入了這浩如煙海的原始數據。那時,高配置的計算機還沒達到人手一台,為了不打擾別人的工作,在一線倒班的陳德燁把攻關時間全部安排在凌晨2點到早晨7點之間。下班後,同事們回家睡覺去了,陳德燁卻留在辦公室。伴隨着裂解裝置隆隆的轟鳴,翻看着深奧的英文專業說明書,盯守着計算機上一方小小的熒屏,他一遍又一遍演示着複雜的程序。

憑藉着在計算機、英語和儀表自動化專業等方面的特長,陳德燁很快成為公司第一位熟練掌握ASPEN PLUS軟件的專家。龐大的裂解裝置被他悄悄裝進了小小的電腦里。由於他的推動,將ASPEN PLUS技術與乙烯生產完美結合,為裝置長周期運行和66萬噸/年乙烯改擴建立下了汗馬功勞。

1998年,公司乙烯裝置66萬噸/年改造開始技術談判。陳德燁作為公司66萬噸/年乙烯裝置改造項目的技術談判代表之一,應用ASPEN PLUS軟件,對日本設計公司的改造方案進行了全面詳盡的模擬計算,發現了不少漏洞和失誤。在大量科學數據面前,驕傲的日本人不僅修改了方案,而且對中方談判代表刮目相看。

2002年,陳德燁開始負責二輪改造後的裂解車間的全面工作。身為裂解裝置當家人的陳德燁,不僅帶領大家圓滿完成了車間的檢修工作,而且使乙烯日產量穩定在2330噸的歷史新紀錄。

2004年,面對裂解裝置關鍵設備——冷箱出現的凍堵問題,陳德燁拿出了消除凍堵的應急方案:在冷箱各關鍵點注入甲醇以減緩冷箱凍堵的速度;在冷箱處甩頭增加兩條臨時跨線以確保乙烯產量。為了爭取停車解凍時間,他提出了用裂解氣代替氮氣作為傳熱介質,通過調整工藝條件,溶解並帶走凍堵物的思路。

用這一處理方案處理凍堵問題,只需停車3天時間。該方案在國內乙烯行業從未嘗試過,它關係着燕山石化整個化工系統的安穩生產。一旦方案失敗,燕化公司化工系統就會面臨全線停車的窘境;但如果方案成功,將在全行業具有極大的推廣意義。陳德燁和他的同事們也不負眾望,創造性地在45個小時之內,成功地對凍堵的冷箱實施了舒筋活血大「手術」,解決了用常規方法需要7天才能解決的問題。為徹底解決凍堵問題,陳德燁和技術人員又提出了加裝裂解氣乾燥器保護床的具體方案,並得到了廠領導們的一致支持。隨着裂解氣乾燥器保護床的迅速就位,冷箱凍堵問題終於得到了徹底解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