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陳湧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陳湧泉
國籍 中國
別名 陳湧泉
職業 相聲演員
知名作品八描圖
窮富論
羊上樹

陳湧泉,字仲陽,宋代東平人,約生於北宋仁宗至徽宗年間(約公元1032~1117年),享年82年,是我國宋代著名的兒科醫家。錢氏治學,當初先以《顱囟方》而成名,行醫兒科,曾治癒皇親國威的小兒疾病,聲譽卓著,被授予翰林醫學士。曾任太醫院丞,在多年的行醫過程中,錢乙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成為當時著名醫家。《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錢乙幼科冠絕一代",言不為過。其一生著作頗多,有《傷寒論發微》五卷,《嬰孺論》百篇,《錢氏小兒方》八卷,《小兒藥證直訣》三卷。現僅存《小兒藥證直訣》,其他書均已遺佚。

人物簡介

北京市人,64歲。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中國藝術研究院中華說唱藝術研究中心理事,北京曲藝家協會相聲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大學中文系講師。

陳湧泉出身於相聲世家,家學淵源。外祖父鍾子良是清末民初「清門」相聲的代表人物,先後編寫了相聲《八大改行》、《賣五器》、《都門記略》。 父親陳子貞是20-40年代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代表作有《八貓圖》、《窮富論》、《羊上樹》等傳留後世。

陳湧泉自幼受家庭薰陶,後拜譚伯儒先生為師成為入室弟子,深得教益。又在北京相聲改進小組深造。曾創作、改編、整理並發表過現代和傳統單口、對口、三人相聲、化妝相聲、相聲劇和相聲理論文章50餘段(篇)。

自1983年以來,一直在北京大學中文係為中國和外國留學生講授中國曲藝課相聲課程。曾先後赴美國、加拿大、 新加坡、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進行文化交流、演出和講學。與李金斗共錄製相聲專輯盒帶6盤,共收錄大小節目39段。個人單口相聲專輯一盒。曾先後獲得: 1979年國慶三十周年獻禮演出表演和創作一等獎。1986年全國新曲目比賽表演一等獎。1986年第一屆全國電視大獎賽捧哏二等獎。1989年第二屆「禹婷杯」相聲電視匯演笑星金獎。1990年「銅陵杯」相聲評比優秀獎。1995年全國首屆「侯寶林金像獎」電視相聲大賽,獲「對相聲藝術做出傑出貢獻獎」。[1]

他繼承了「清門」相聲的文雅和專業相聲的火爆,他技術全面能捧能逗,並擅長單口相聲。口齒清脆, 嗓音宏亮,能說能唱,颱風正,語言生動,乾淨利落,有46年舞台實踐經驗。與李金斗長期合作,配合默契,珠聯璧合,相映生輝,被稱為相聲界的合作典範,黃金搭檔。

李金斗: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曲藝家協會理事。師承相聲名家趙振鐸,說學逗唱俱佳、傳統現代兼碩。

主要作品有《捉放曹》、《山東二黃》、《武松打虎》等,著有《金斗廣記》。曾獲文化部國慶獻禮演出一等獎,全國電視相聲大賽逗哏一等獎,中央兩台全國相聲大賽最高獎,以及首屆「侯寶林金像獎」。 陳湧泉:國家一級演員。出身相聲世家,拜譚伯儒為師,又在此京相聲改進小組深造。曾獲得1995年全國首屆「侯寶林金像獎」電視相聲大獎,獲「對相聲藝術作出傑出貢獻獎」。 他倆長期合作,配合默契,堪稱相聲界的合作典範

演藝經歷

相聲分為兩個門派。我們經常談到的是以窮不怕(朱少文)為第一代的「渾門」相聲。而另一派則為「清門」相聲。

一、清門相聲的來源「清門」相聲來源於八角鼓。八角鼓即今日單弦演員手拿的八棱小鼓,上嵌八對小銅鑔,邊唱邊敲打之物。八角暗示八旗之意,鼓一旁所系雙穗分為兩色:一為黃色,一為杏黃色,意為左右兩翼,麥繡雙穗之意。八角鼓之八部分為乾、坎、艮、震、巽、離、坤、兌。由此八卦分藝術門類為吹、打、拉、彈、說、學、逗、唱。相聲演員常說的「我們相聲講究說、學、逗、唱四門口技」就來源於此。

八角鼓班有生、旦、淨、末、丑。丑角每逢上場,以抓哏逗樂為主;我在1945年,曾看過一次拆唱八角鼓(彩唱)《雙鎖山》又叫《劈牌》。由侯一塵扮演劉金定(丑扮),我的老師譚伯如扮演丫環,並彈弦。我二叔譚風元扮演高俊保。當、丫環報告小姐的招夫牌被一個小將給劈了以後,劉金定唱[羅江怨]。甲 (唱)劉金定我聞聽,火眼圓睜乙 哎?杏眼圓睜;甲 不,火眼圓睜。乙 怎麼火眼圓睜啊?甲 因為姑娘我找不着女婿,急得暴發火眼啦!;乙 那也得杏眼圓睜。;甲 (唱)杏眼圓睜,叫了一聲丫環。乙 有!;甲 (唱)帶過了狗熊:;乙 哎?帶過了走龍:甲 龍可不敢騎。我就喜狗熊。乙 你喜歡它什麼呀?;甲 我就喜歡它蔫蔫哏的脾氣。乙 不行,必須是走龍。甲 (唱)帶過了走龍,一馬當先,哎呀追呀,哎呀追,追不動:乙 追不動啊?得追他的命。甲 追他的命啊?那可不行。你知道他是誰嗎?他是我的小郎君來了,要他的命啊?我可捨不得。乙 去你的吧!整個是相聲的技巧,從這也可以看出,八角鼓和相聲的淵源。三人相聲《八貓圖》,也是「清門」相聲的名作。以描寫清公伯王侯家中所養的八種上譜名貓為內容:如果不是來源於生活知識。是寫不出這種休閒、觀賞的段子來的這個節目要求三個演員必須會唱單弦。因為段子結尾就是以一個小岔曲結束的。這段岔曲中,就概括了那八種少見的名貓。;(岔曲)「玳瑁」聲高,「虎皮」中瞧,「金鈎掛玉」壯滿膘,「鞭打繡球」把尾搖,「雪裡送炭」把「狸花」找,「玉獅子」就在懷(臥牛)懷中抱,最可愛「烏雲蓋雪」無雜毛。所以說這段《八貓圖》也是和八角鼓分不開的:當時,八角鼓有一名丑叫張三祿,藝術高超勝人一籌。

他能夠現場抓掛,隨機應變,見景生情,演出受歡迎,因其性情怪僻,不易搭班,又受人排擠,所以離班憤而撂地。上地時,以說學逗唱四大技能賣藝很受歡迎。他不願說八角鼓,自稱其為相聲。相是以藝人的相貌形容喜怒哀樂。聲,是以說話的聲音變換出痴乜呆傻,模仿聾啞,學各省人說話:張三祿早於朱少文(窮不怕):朱曾向張三祿請教。張比朱年長四十多歲,朱稱張為先生,但沒有師承關係。由此可見「清門」相聲早於「渾門」相聲。 「清門」相聲演員演出時不收費,頂多吃一頓飯,叫做「耗財賣臉」,憑請帖請,演出時將請帖壓在茶海下邊。演員時常在台上講:「我們是紅白帖請的,不是花紅轎娶的。」意思是對我們要尊重,不能小看。;「清門」相聲文雅不帶髒口。一些詩詞歌賦的段子大多出於」清門」。如《八貓圖》、《窮富論》、《五紅圖》、《五行詩》、《窩頭論》、《夸住宅》、《對春聯》等,都出於「清門」作者之手。

二、「清門」相聲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我的外祖父就是「清門」相聲的代表人物之一,名鍾子良,滿洲正蘭旗人,曾做過內務府生事,又是黑公爺府的額駙(姑爺)。自幼飽讀詩書,精通音律,擅吹笛簫。特別對相聲造詣頗深,精通單口、對口、群活,擅長捧逗,並且創作了許多名作。如到現在還在演出的名作《改行》(原名《八大改行》)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描寫的是清朝皇帝死了,停止娛樂,演員不許再演出,不得已為了生活而改行,由於不熟業務而鬧出許多笑話。原來是說八個人物改行,後來因時間限制只說三個人物了:他的另一個代表作到現在還在演,就是《賣五器》。這個段子也是來源於生活和自身感受。

當年八國聯軍打進北京時,城內一些高官都跟着慈禧太后跑到西安去了。一些留下的官員因害怕相繼自殺殉國,社會秩序混亂。我外祖父因為做過官,平時走票人緣又好,所以老百姓推舉他做了臨時的地方長官。有什麼事就請他和外國人交涉;有的人受了冤枉被外國人抓走,由他出面擔保把人要出來,因此救了不少人。後來,德國公使柯林德被打死,同時丟了一塊蘭表。為找這塊表,派德國兵在城裡挨戶搜查。一天,德國兵來到我外祖父家,用半生不熟的中國話說:「表!」我外祖父知道這回事,因為他是相聲演員,就故意「葛」他們,說:表呀?有!德國兵一聽很高興。然後我外祖父由屋裡拿出一個馬蹄表來,德國兵一腳就把表給踢到地上摔碎了,然後又用槍托砸了我外祖父的胳臂,差點把胳臂給打斷了。由於我外祖父看到了德國兵燒殺搶掠,自己又受了槍傷,非常憤恨,由此他創作了相聲《賣五器》。

現將諷刺德國侵略者的「木器」一段節錄於後。甲 提起這件木器來,發財指着它發財,發家指着它發家,顯過聖,嚇死過人.乙 這是什麼時候?甲 在前清庚子年,八國聯軍占領北京,西太后和光緒皇帝逃到了西安。我們家住在南工匠營,屬於德國占領地界。有一天德國將軍瓦德西帶領四十名洋兵查街,有個仇人報告我們家私藏義和團。瓦德西派兵進院搜查。最後一拉廚房門,就見這件木器,刷!一放光,當時嚇死四個德國兵,嚇得瓦德西屁滾尿流撒腿就跑。後來西太后派李鴻章為全權大臣,簽下辛丑條約。其他各國都簽字啦,唯有德國不簽字,還有額外要求:乙 什麼要求?甲 他說在朝陽門內南工匠營有一家×姓,有一件木器無故放光,我國四名士兵驚嚇而死。如果他家不把這件木器交出來,我們就不簽字(大聲)還得打!乙 你不要嚷 !甲 李鴻章聽了哈哈大笑。他說:「×姓這件木器並非異物,此乃年深日久受了日月精華,成為寶物。」說完帶領各國使臣到我家參觀,各國使臣讚不絕口:瓦德西拿起這件木器愛不釋手,非要帶回國去。李中堂竭力反對,後經各國使臣簽字作保,瓦德西才將這件木器帶回德國。德皇威廉二世和宰相俾斯麥抱着這件木器合影留念。又在歐洲展覽,在巴拿馬展會上獲得金質獎章。經過幾番交涉這才歸還我國。我最捨不得的就是這件木器呀!乙 什麼木器呀?甲 半啦鍋蓋。;乙 嗐!;他還有一篇名作叫《都門紀略》,內容介紹的是北京的土特名產:如同仁堂的藥,黑猴兒的帽子,內聯升的鞋。瑞蚨祥的綢緞,最後是買一把雙十字的菜刀。乙問幹嗎呀?甲說回家抹脖子去!可惜本子已經失傳了,不然留到今天可作為參考。

三、從「清門」到「渾門」我父親陳子貞,是上個世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的著名相聲演員。他原來是京劇二簧票友,曾向名票恆月川先生學京劇,自己會拉會唱。有一次,京劇票友和相聲票友同在一個堂會走票。我父發現我外祖父相聲說得好,談吐文雅,遂產生了學相聲的念頭。於是就向我外祖父說出了自己的願望。我外祖父一看我父親形象很好,又有文化,人又正派,就答應試試吧!開始先教我父親逗哏,由我外祖父給捧哏。我父親聰明學得很快,就帶着我父親經常出入各宅門去走堂會,很受歡迎。我外祖父看到我父親是塊「胚子」很有發展前途,就把自己的二閨女(就是我的母親)許配給我父親了。這樣既是師徒又是翁婿,一個老票友,一個小票友,合作得非常好。

我父親所學的都是「清門」相聲。後來我外祖父看我父親一天一天地成熟,就建議其下海。於是由我外祖父介紹,我父親就加入了由雙簧表演藝術家徐狗子組建的《全順堂》班社。由他的二弟廣闊泉給我父親捧哏。當時他們在城南遊藝園演出,我父親學的是「清門」相聲,廣闊泉學的是「渾門」相聲。兩個人合作互幫互學技藝大增。一次偶然的機會,白派京韻大鼓表演藝術家白雲鵬和上海大世界定了合同要帶一台什樣雜耍去上海演出,但缺一場像樣的相聲。所以就到各處去驗場,發現我父親和廣闊泉的相聲颱風正,表演好,能說能唱,還能演雙簧,就帶他們去了上海。沒想到一炮打響挑簾兒紅。;我父親一共去過三次上海。有一次相聲大王萬人迷也去了上海。上海觀眾一看廣告萬人迷,以為是個漂亮的女演員哪!等上台一看,原來是個老頭子,又是單口相聲,所以「泥了」(不受歡迎)。萬先生很懊喪。這時,京韻大鼓表演藝術家張小軒出面說:「老萬!不要緊!陳、廣現在還沒有「門兒」哪,你可以收他們為代拉師弟。他們「火啦」!但他們是我師弟,這也給你挽回面子了。萬人迷很願意,於是就在張小軒那裡擺了一桌酒席,有架冬瓜和快手劉參加。從此,我父親和廣闊泉算有了「門戶」,正式從「清門」進入「渾門」。之後「清門」相聲演員謝芮芝,高玉峰和華子元也被萬人迷收為代拉師弟。這樣幾位有名的「清門」演員也都有了「門戶」。

既然「清門」相聲是一個很重要的流派,為什麼一直沒有人提到哪?一個是後繼無人,另一個是受極左路線的影響,有人把「清門」相聲演員說成一幫遊手好閒的紈絝子弟,吃飽了喝足了,專門歌頌資產階級,與地上的相聲演員相對抗。用階級鬥爭的觀點,將「清門」相聲全盤否定,一棍子打死。文革」以後,侯寶林先生曾研究過去很少人涉及的「清門」相聲,並準備寫專論。為此,侯先生專門拜訪了我的母親鍾靜勤:我母親自幼跟隨我外祖父到各宅門去做堂會,深知其父的藝術特點、經歷和「清門」中的一些掌故、軼事。嫁給我父親以後,又常跟隨我父親走南闖北,可以說是了解「清門」軼聞的明白人。;侯先生聽到我母親的講述以後非常感慨。他說:「其實『清門』相聲對整個相聲藝術事業的發展是有貢獻的。老前輩留下的相聲不少。特別是很多『文活兒』都是『清門』的,應該好好研究研究。」&可惜侯先生去世了!要是大師還在,他一定會寫出有關「清門」相聲的專論文章。

參考文獻

  1. [1]陳湧泉,來源中國文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