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新青年》編輯部舊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陈独秀旧居)
前往: 導覽搜尋
修繕後的《新青年》編輯部舊址原圖鏈接來自 中國作家網 的圖片

《新青年》編輯部舊址,也稱陳獨秀舊居,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市黃浦區南昌路100弄(原環龍路老漁陽里)2號。它是一幢一樓一底的老式石庫門住宅,曾是陳獨秀的舊居,也短暫作為《新青年》編輯部辦公地。1980年,它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定為第二批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沿革

舊址原是安徽都督柏文蔚的寓所。1919年5月,陳獨秀在北京被拘捕,出獄後活動受到監視,他委託到上海準備去法國勤工儉學的許德珩在上海尋找房子;許德珩最終接洽好上海法租界的環龍路老漁陽里2號的房子。1920年初,陳獨秀抵達上海,對房屋選址滿意,於是正式租下、在此處居住,《新青年》編輯部也隨遷於此。

1920年3月,共產國際代表魏金斯基來華,考察中國革命運動的實況和幫助籌建中國共產黨。他經李大釗介紹到上海會見陳獨秀,在此地商討籌建中國共產黨的問題。5月,毛澤東來上海,曾到這裡拜訪陳獨秀,討論馬克思主義和湖南改造等問題。6月,陳獨秀與李漢俊、俞秀松、施存統、陳公培在此開會,成立上海共產主義小組,這是中國第一個共產黨組織[1](陳獨秀負責,成員有李漢俊、沈玄廬、戴季陶、陳望道、施存統、楊明齋、俞秀松、沈雁冰、邵力子、李震瀛、李啟漢、沈澤民、李達、周佛海十四人,後戴季陶、張東蓀陸續退出)。成員們經常在這裡開會,並通過寫信聯繫、派人指導或具體組織等方式,推動中國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與此同時,《新青年》改為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的機關刊物。1920年底,陳獨秀前往廣州擔任廣東省教育委員會委員長,《新青年》交由陳望道負責,沈雁冰、李達、李漢俊在此參加編輯工作。同年11月7日,在此創辦了《共產黨》月刊,由李達住在樓上亭子間裡編輯。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後,中國共產黨中央局機關在此辦公。1921年9月,陳獨秀辭去廣東全省教育委員會委員長職位,從廣州返回上海主持中央局工作,與李達、張國燾經常在此會面。由於《新青年》經常發表介紹和宣傳俄國十月革命、馬克思主義的文章,引起了上海法租界的注意。1921年10月,陳獨秀在這裡被法租界巡捕房拘捕,高君曼、包惠僧、楊明齋、柯慶施、邵力子等人在場,也一同被捕。共產國際馬林、張太雷展開營救,李達為此電請孫中山設法營救。孫中山關照廣東省銀行電囑上海中華銀行代解銀元一千元,以供保釋陳獨秀。並由上海法學院院長褚輔成、張繼等出面保釋。10月6日,所有同案人員釋放。10月26日,法租界當局以所謂「違背禁令」,出售《新青年》之罪名,罰款100元。

1922年8月9日上午11時,法租界巡捕房探目長戴納會同督察員黃金榮、華探目程子卿、李友生,包探曹義卿等,再次突擊搜查老漁陽里2號陳獨秀寓所,陳獨秀被捕,後經營救。8月18日,經公堂判決罰洋400元,將陳獨秀釋放。在此之後,中央局機關和陳獨秀從這裡轉移別處。

1951年,《新青年》編輯部舊址經陳望道等勘查確認。1952年,舊址修復,並曾作為上海革命歷史紀念館第二館對內部開放。1955年初,經中共中央宣傳部指示舊址停止接待參觀,之後舊址由文化局交下屬單位作宿舍使用。1959年5月26日和1980年8月26日,舊址兩次被公布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之後改為居民住宅[2]

視頻

《新青年》編輯部舊址 相關視頻

【拍客】陳獨秀《新青年》編輯部舊址在京復原
《新青年》編輯部舊址陳獨秀故居 完成騰退修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