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降E大調第四鋼琴奏鳴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降E大調第四鋼琴奏鳴曲

來自360的圖片

降E大調第四鋼琴奏鳴曲,Op.7,德國音樂家貝多芬作於1796-1797年。這首奏鳴曲的結構比作品Op.2(由f小調第一鋼琴奏鳴曲、A大調第二鋼琴奏鳴曲、C大調第三鋼琴奏鳴曲組成)大得多,內容也相當豐富,它是貝多芬初期創作中規模最大的之一。

基本信息

簡介

貝多芬將此曲題贈給他的學生巴巴拉,她是一位才華卓越的女鋼琴家。因為這首奏鳴曲的優雅氣質,當時人們將它稱作"所愛的女郎"。

曲式分析

共4個樂章。 第一樂章 第一樂章,精神抖擻的快板,降E大調,八六拍,奏鳴曲式。這是一首將年輕貝多芬豐富的感情起伏表現出來的宏大的樂章,尤其是要將戲劇性人生注入到奏鳴曲中的意圖已經表露得相當明顯。雖然尚未產生像貝多芬中期作品那樣明晰的效果,但還是能夠從作品裡最底層所流動的一股熱乎乎的某種東西中感覺出來。

第一主題是在左手奏着幾乎是貫穿全部樂章的節奏,而右手奏出由和弦的動機與八分音符所構成的旋律。帶有豐富和弦性的第二主題在屬調降B大調。展開部比較短小。最初先強有力地奏出第一主題,並且以這個主題為主進行發展。再現部是由強有力的第一主題的再現開始,第二主題以主調再現。

在龐大的尾奏中,用第一、第二主題做轟轟烈烈的結束。

第二樂章 第二樂章,富有表情的最緩板,C大調,四三拍,三部曲式。這是具有充實的音響,多樣色彩感以及深厚情緒的徐緩樂章,顯然已遠比作品Op.2成熟得多。首先是音響優美而高雅的主題。經過G大調中間樂節,主題以變奏形態再度出現。

中部則轉為降A大調,隨着斷奏的伴奏奏出厚重的主題,就以此向前發展逐漸恢復穩定後,以很弱的力度再現最初的主題。尾奏用中部主題,最後,樂章幽靜地結束。

第三樂章 第三樂章,快板,降E大調,四三拍,三部曲式。這一樂章是優雅的、歡快的。第一段開始於柔和、溫柔的主題。由這個主題的動機構成一段優美的樂段之後,再反覆一次,接着經過一段將主題以卡農形式作發展的短暫中間樂節之後,便是主題的再現。

中段是降e小調,幾乎都是三連音的分解和弦。當中段奏完,便回到第一段,然後結束。

第四樂章 第四樂章,迴旋曲,溫柔的小快板,降E大調,四二拍,由高音音區畫着波浪下降的優美迴旋曲,主題充滿魅力而且很有表情。

具有顫音特徵的第一插部主題以降B大調呈示,這個主題多少有點僵硬,與柔和的迴旋曲主題形成有趣的對比。迴旋曲主題再現之後,接着出現精力充沛的第二插部主題,然後繼續擴大發展。迴旋曲主題幽靜的第三次出現後,第一插部主題也以降E大調再現,跟隨的是裝飾得非常優美的最後一個迴旋曲主題結束樂章。[1]

參考文獻

  1. [1], bilibil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