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陸秀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陸秀夫
南宋宰相
(左丞相兼樞密院使)
任期
1278年5月10日-1279年3月19日
前任 陳宜中
繼任 無(南宋滅亡)
個人資料
性別
出生 1237年11月8日
南宋楚州鹽城
逝世 1279年3月19日(1279-03-19)(42歲)
崖山(今廣東新會南崖門鎮)

陸秀夫(1237年11月8日-1279年3月19日),君實楚州鹽城(今江蘇省鹽城市建湖縣)人,政治家,與文天祥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

生平

寶祐四年(1256年)與文天祥同年進士,官至禮部侍郎德祐二年(1276年),臨安淪陷,5歲的小皇帝宋恭帝被俘。他和陳宜中張世傑以及楊妃等人帶着宋度宗的兩個兒子——7歲的益王趙昰和4歲的廣王趙昺。同年益王趙昰在福州做皇帝,定年號景炎」,是為宋端宗

端宗任命陸秀夫為簽書樞密院事,堅持抗元。景炎三年(1278年),端宗死,得年10歲,陸秀夫與張世傑共同擁立宋端宗異母弟——七歲的廣王趙昺為皇帝,定年號「祥興」,端宗生母楊太后垂簾聽政。趙昺即位後,封陸秀夫為左丞相,與張世傑共同輔政。

祥興二年(1279年),元朝張弘範大軍大舉進攻厓山的趙昺流亡朝廷,崖山海戰中,宋軍全軍覆滅。趙昺聞知被嚇得大哭大鬧。陸秀夫不願做元軍俘虜,先逼迫自己的妻子投海自盡,接著勸説趙昺「國事至今一敗塗地,陛下當為國死,萬勿重蹈德祐皇帝的覆轍。德祐皇帝遠在大都受辱不堪,陛下不可再受他人凌辱」。接着將趙昺的玉璽栓在趙昺身上,接着背起年僅八歲的幼帝趙昺跳海而死,「後宮諸臣,從死者眾。」「越七日,屍浮海上者十萬餘人。」自此,南宋王朝覆滅。

陸秀夫的後人輾轉遷徙到廣州從化定居,地點叫錢崗村

紀念

陸秀夫死後,與張世傑文天祥齊名,稱為「宋末三傑」。陸秀夫投海後屍體漂近海邊,被人撈起,葬於二城(即今台山市都斛鎮義城村);清朝遭官員毀墓後,陸秀夫的後裔子孫在台山三合鎮聯安與開平東山鎮交界的馬山重修衣冠冢陸秀夫墓。今廣東省江門市新會有紀念陸秀夫負幼帝跳海悲劇的陸秀夫紀念館,而位於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小南山宋少帝陵前有陸秀夫餚少帝殉海塑像。

陸秀夫的家鄉鹽城建有陸公祠。在端宗撤離福州後,朝廷駐蹕的福州濂浦(今福州市林浦鄉)村民將皇宮改為供奉南宋功臣的廟宇。為躲避元朝追查,將正殿稱作「泰山宮」,內供趙匡胤、趙昰、趙昺塑像;側殿稱作「大王殿」,供奉陸秀夫、文天祥、張世傑塑像。每年正月舉行「出宮行鄉」,將他們抬出宮外,家家設宴祭拜,延續至今。台灣新北市雙溪區亦有全台唯一供奉宋末三傑的「三忠廟」。興建於同治七年(1868年),是雙溪區民的信仰中心

熱點視頻

崖山負帝投海的陸秀夫,為何被稱作民族英雄?原來都因為那錚錚鐵骨

陸秀夫背着8歲小皇帝投身大海 為之變色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