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隋書·長孫晟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隋書·長孫晟傳出自《隋書》,是唐代魏徵主編的紀傳體史書。「二十四史」之一,全書共八十五卷,其中帝紀五卷,列傳五十卷,志三十卷。《隋書》由多人共同編撰,分為兩階段成書,從草創到全部修完共歷時三十五年。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令狐德棻提出修梁、陳、北齊、北周、隋等五朝史的建議。次年,唐朝廷命史臣編修,但數年過後,仍未成書。貞觀三年(公元629年),重修五朝史,由魏徵「總知其務」,並主編此書。《隋書》的作者都是飽學之士,具有很高的修史水平。[1]

原文

長孫晟字季晟,性通敏,略涉書記,善彈工射。初未知名,人弗之識也,唯高祖一見,深嗟異焉,乃攜其手而謂人曰:「長孫郎武藝逸群,適與其言,又多奇略。後之名將,非此子邪?」

宣帝時,突厥攝圖請婚於周,以趙王招女妻之。然周與攝圖各相夸競,妙選驍勇以充使者,因遣晟副汝南公宇文神慶送千金公主至其牙。前後使人數十輩,攝圖多不禮,見晟而獨愛焉,每共遊獵,留之競歲。嘗有二雕,飛而爭肉,因以兩箭與晟曰:「請射取之。」晟乃彎弓馳往,遇雕相攫,遂一發而雙貫焉。攝圖喜,命諸子弟貴人皆相親友,冀昵近之,以學彈射。其弟處羅侯號突利設,尤得眾心。而為攝圖所忌,密托心腹,陰與晟盟。晟與之遊獵,因察山川形勢,部眾強弱,皆盡知之。時高祖作相,晟以狀白高祖。高祖大喜,遷奉車都尉。

大業三年煬帝幸榆林欲出塞外陳兵耀武經突厥中指於涿郡仍恐染干驚懼,先遣晟往喻旨,稱述帝意。染干聽之,因召所部諸國,奚、室韋等種落數十酋長成萃。晟以牙中草穢,欲令染乾親自除之,示諸部落,以明威重,乃指帳前草曰:「此根大香。」染干遽嗅之曰:「殊不香也。」晟曰:「天子行幸所在,諸侯躬親灑掃,耘除御路,以表至敬之。。今牙中蕪穢,謂是留香草耳。」染干乃悟曰:「奴罪過。奴之骨肉,皆天子賜也,得效筋力,豈敢有辭?特以邊人不知法耳,賴將軍恩澤而教導之。將軍之惠,奴之幸也。」遂拔所佩刀,親自芟草,其貴人及諸部爭放效之。乃發榆林北境,至於其牙,又東達於薊,長三千里,廣百步,舉國就役而開御道。帝聞晟策,乃益嘉焉。

五年,卒。帝深悼惜之,賂贈甚厚。後突厥圍雁門,帝嘆曰:「向使長孫晟在,不令匈奴至此!」晟好奇計,務功名。性至孝,居憂毀瘠,為朝士所稱。貞觀中,追贈司空、上柱國、齊國公,諡曰獻。(節選自《隋書•長孫晟傳》)

譯文

長孫晟,字季晟,生性通達聰明,稍稍讀了些書史,善於騎射,起初沒什麼名聲,人們還不認識他。只有隋高祖一見他,就嗟嘆不已,於是攜起他的手而對人們說:「長孫郎武藝超群,剛與他交談,他又有很多奇策。以後的名將,難道不是他嗎?」

北周宣帝時,突厥的攝圖請求與北周通婚和親,朝廷以趙王宇文招之女嫁給他為妻。但北周與攝圖各相誇耀實力,都選拔驍勇之士以作使者,北周因派長孫晟為汝南公宇文神的副使,送千金公主到攝圖的牙旗之下。前後使者數十人,攝圖多不禮遇,獨對長孫晟特別喜愛,每每與他一起遊獵,留他在突厥到年底。曾有二雕飛着爭肉吃,攝圖給長孫晟兩支箭,說:「請射取它們。」長孫晟於是彎弓奔去,遇雕相奪,於是一發而射穿兩雕。攝圖歡喜,讓各位子弟貴人都與他親近,以學習彈射。攝圖的弟弟處羅侯名叫突利設,尤得眾心,但被攝圖忌恨,因此密派心腹,偷偷與長孫晟結盟。長孫晟和他一起遊獵,因便考察山川形勢、部眾強弱,全都知道了。

當時隋高祖為北周丞相,長孫晟把情況告訴高祖。高祖大喜,升他當奉車都尉。

大業三年,煬帝巡幸榆林,欲出塞外,陳兵耀武,經過突厥,到達涿郡。擔心染干驚恐,先派長孫晟往染干處說明此行用意,表達煬帝的意思。染干聽了,召來所轄各國,奚、靅、室韋等部落幾十個酋長都來集合。長孫晟因考慮到牙中草多而髒,想讓染乾親自除草,給各部落看,以顯示煬帝的威望,於是指着軍帳前的草說:「這草根很香。」染干馬上去聞,說:「一點都不香。」長孫晟說:「天子巡幸這裡,諸侯應該親自灑水掃地,清除御路,以表示至敬之心。如今這牙中蕪穢,所以我說是留的香草罷了。」染干於是領悟說:「這是我這個奴才的罪過!我的骨肉,都是天子賜的,得以出點力氣,豈敢推辭?只因邊鄙之人不知法度罷了。幸有將軍施恩,教導我,將軍的恩惠,是奴才我的大幸啊!」於是拔出所佩帶的刀,親自砍除雜草,那些貴人和各部落的酋長,爭着仿效。於是調發榆林北部的百姓,一直到其牙地,又東到薊地,長三千里,寬百步,全國百姓都來割草開御道。煬帝聽了長孫晟的計策,於是更加讚賞他。

大業五年(609),長孫晟去世,時年五十八歲。煬帝十分痛惜,贈予很多東西。後來突厥人圍困雁門,煬帝感嘆說:「假使長孫晟在,不會讓匈奴人猖狂到如此地步!」長孫晟愛出奇計,務求功名。生性孝順,居喪時身體毀壞,為朝廷人士稱讚。唐貞觀中(627~649),追贈他為司空、上柱國、齊國公,諡號叫「獻」。 [2]

作者簡介

魏徵(魏徵)字玄成(公元580年-公元643年2月日),鉅鹿郡(一說在今河北省巨鹿縣,一說在今河北省館陶縣)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因直言進諫,輔佐唐太宗共同創建「貞觀之治」的大業,被後人稱為「一代名相」。[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