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隋譙國夫人冼氏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隋譙國夫人冼氏墓位於廣東省茂名市電白區電城鎮山兜村,為南梁俚人領袖冼夫人之陵墓,始建於隋朝,在宋、明、清均有重修。其遺址面積約13530平方米,是廣東考古發現的首個隋唐墓園建築實例,墓周圍的地形地貌尚存,較完整地保存了歷史環境風貌。自2002年7月17日起,冼氏墓被納入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3月5日又被進一步核定並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為茂名市境內的首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隋譙國夫人冼氏墓,位於廣東省茂名市電白區電城鎮山兜村娘娘廟後,始建於隋朝,是南梁俚人領袖冼夫人(約522—602)的墓葬。該墓葬在隋唐時期均缺少所在地的記載,直至宋朝時才在《太平寰宇記》中指明位於電白。此後在地方志中關於娘娘廟的位置逐漸具體化,在道光年間的《廣東通志》和《電白縣誌》中明確提及其位置位于山兜村娘娘廟後。該墓葬在宋、明、清均有重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考古人員根據史料記載以及現場勘查,重新確認該地為冼夫人墓,但此時冼夫人墓當中的部分石碑等文物已經被當地百姓帶回家中。

結構

墓園呈南北向,東西寬123米、南北長110米,總面積為13530平方米,四周牆垣用沙土打夯而成。中部則略呈圓形明顯隆起,直徑約25米。墓內地表可見隋代以來建築構件,有用於祭祀冼夫人的建築群,遺蹟包括由南至北的前殿、天井、寢宮及東西兩翼的廂房、水池等隋唐及宋代建築,前後殿均面寬22米,七開間,進深5間,總面積約1300平方米;出土文物有南北朝時期蓮花柱礎,晉、南朝時期曲折紋青磚、蓮花紋瓦當、獸形瓦等建築材料,隋唐時期罐、瓦盞、杯、香爐硯台等陶瓷器和銅鏡銅錢等。

墓園東南角外十餘米有原隋朝的馱碑殘損贔屓一個,採用青黑石質,上刻龜甲紋。這件殘座僅存一半,長150厘米、寬126厘米、厚72厘米、重達1.5噸;碑槽長65厘米、寬55厘米、深38厘米;原碑已不復存在,但據碑槽推測,其形制之大甚至超過了原潮州刺史韓愈之碑,在嶺南也僅南越王趙佗可達到此規模。贔屓附近豎有復刻墓碑一通,採用花崗岩質,為清嘉慶二十四年由電白知縣特克星阿和電茂場大使張炳重立,其地面部分高188.5厘米、寬71厘米,厚18厘米。碑文為楷書陰刻,中間刻有「嘉慶己卯,隋譙國夫人洗氏墓」字樣,上款「嘉慶已卯」,下款「電白知縣特克星阿、電茂場大使張炳立石」。

開發與保護

墓園於1984年被電白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7月17日,隋譙國夫人冼氏墓又被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2];而2004年7月至9月和2005年7月至2006年1月,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該墓園建築遺址進行了二期的考古勘查,經專家論證認為是「廣東省考古發現的第一個隋唐墓園建築實例」,具有較高的歷史及科學研究價值。至2013年3月5日,中國國務院下發《關於核定並公布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冼氏墓進一步被核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10月19日,電白縣借冼太夫人誕辰1491年時,舉行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揭牌儀式

在被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後,根據廣東省政府《隋譙夫人冼氏墓保護規劃》方案,電白縣將包括丁村冼太夫人故居遺址,隋譙國夫人冼氏墓和山兜村娘娘廟(冼太夫人廟)在內的冼太夫人故里景區按國家4A級歷史人文旅遊景區標準規劃建設,計劃用5年時間分三期施工,至2017年景區內將建成瞻仰、教育學習、遊客接待中心、百越風情休閒、遊客服務等五個功能區,規劃總面積82.92公頃,核心景區面積400畝。截至2015年,已建成景區大門、嶺南聖母文化園、嶺南聖母廣場、嶺南聖母巨型雕像、遊客服務中心、停車場等項目,部分景點已開放接待遊客。

視頻

隋譙國夫人冼氏墓 相關視頻

冼夫人-譙國夫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