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難忘故鄉皂莢樹(喬齡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難忘故鄉皂莢樹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難忘故鄉皂莢樹》中國當代作家喬齡萱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難忘故鄉皂莢樹

我的故鄉,和千千萬萬村莊一樣掩映在蔥蘢綠樹下,滾動着我斑斕歲月里點點滴滴的流年。記憶中的故鄉,有扛犁曬麥織布拉車的鄉親,有嬉鬧玩泥牽羊捉蟲上樹的孩童,有泥香糞臭淳樸勤勞的煙火,還有那伴着故鄉成長的皂莢樹。

老人們打開記憶的閥門也說不透皂莢樹的年輪,那澇池邊秀美地風姿妖嬈了幾百年吧!那軀幹兩成人伸臂才可合抱,樹皮黑粗斑駁,中腰空洞彎曲,遠觀猶如慈祥的老人撿拾了一路地滄桑。碩大的樹冠一半蔭蔽着寬闊的路面,一半陰涼着腳下澇池的一方水域。傳說有人舉起竹竿敲下滿地的枝葉與皂莢,晚上就莫名其妙鼻青臉腫,有人揮斧砍枝,村里大事層出小事不斷,鄉人意識到它的平安就是鄉村的護符,從此這樹在一代又一代地敬畏中驕傲成別樣的風姿。

春暉融融,綠冠覆枝,澇池清漣微漾,白鴨悠遊綠水之中,惹醉了背着書包的頑童,撿拾土塊瓦礫奮力擲向閒鴨,群鴨慌亂四游,群童嬉笑開懷。也許皂莢樹的綠影讓群鴨倍覺安全,常常逃逸樹下水中,哪想到空洞的樹幹藏匿了頑童的張狂,驚魂未定的群鴨突然再遭襲擊,忙了腿腳,亂了水暈,樂了樹洞中的童年。時有頑童攜着土礫竹竿悄隱水上枝葉間守株待兔,猛然襲擊樹下水中休憩的鴨鵝,「嘎嘎嘎……」一陣魂飛魄散,小淘氣們前仰後合險入水中,手抓枝幹懸空亂蹬,樹下上演了司馬光砸缸地慌亂。之後慎之又慎,但上樹依然。

澇池的水是村里大街小巷的雨水匯成的。那時水多,尤其夏季,把這寬闊的池子蓄得滿沿外溢。雨過天晴,大姑娘小媳婦圍滿池邊,把莊稼人衣服上的汗漬和泥巴搓進這清亮亮的水裡。人們將粗壯的木頭浸在水裡以防木紋開裂,坐船對於北方孩子來說是憧憬又新奇的事情,孩童們便淌過淺水爬上木頭撅起屁股顫微微站起來,有時沒享受悠然反倒滑了一跤,惹來半岸驚呼,急的一眾婦女在岸邊跺着腳扯着嗓門嘮叨一番。或者七八個孩童在木頭上騎成行,手肩相扶,腳下肆意亂蹬,濺了頭髮,濕了衣衫,漣漪隨着笑聲樂到對岸的皂莢樹下。若早早占得樹下位置,涼涼爽爽無比愜意。沿着踩窩下去,岸邊石頭和翹起的樹根剛好可置放洗衣板,碩大的樹冠灑下半池陰涼,綠意點染半池清波,蝌蚪搖尾,燕子剪影,蜻蜓點水,對面歡騰池面景致一一盡收眼底。奮力撩起一掌水,一串串珍珠兒清爽爽透亮亮。微風拂皺清波,迷醉了眼睛,涼爽了心懷,好想讓這愜意的時光躺在流年裡永恆。洗完衣服再洗洗腳回家,路上回望幾回,一樹蔥蘢溫婉了那燥熱的時光。

夏夜的澇池蛙聲四起,潮濕的氣息涼爽了農人一天的疲憊。夕陽褪去,女人攜着小凳,男人散着閒步,三三兩兩聚集於樹下,家常里短地議論着,淳樸無邪地玩笑着,誰家收成好啦,娶妻添丁啦,兒女考學啦……大家自然分享一番,擠兌着當事人去身後的商店買糖買煙買瓜子,吃着樂着歡笑着,陣陣笑聲驚的樹上棲息的鳥雀撲稜稜得跟着樂似的。如若低語無歡氣氛凝重,那必然是誰家有悲哀的事發生,誰又能樂得起來呢?唏噓同情嘆惋一番,連那一向活潑亂跑的孩子也安靜了許多。樹下的憂樂便是樹的日子,層層疊疊枝枝葉葉伴着村人一起成長。

晚秋時節,扁扁的皂莢猶如放大的豆角,長橢圓形小船樣懸在枝葉下已堅硬成熟。看着它由綠變黑再到熟透墜落,撿回晾乾收藏在母親的袋子裡。待洗頭時取出兩三根熬到水褐紅,一盆皂莢水全家用。母親說頭髮里有三分人才,女孩子頭髮一定要好。每次我們姐弟的頭髮依次浸完皂莢水的營養洗乾淨了,母親父親才依次浸濕頭髮粘粘氤氳在水中的皂莢氣,撒上讓頭皮灼熱的洗衣粉來洗。那無私的愛滋養出了我們姐弟烏黑秀美的頭髮。我曾經利用上下學時上樹摘、樹下揀,攢了半蛇皮袋皂莢想讓父母也能洗出美發,但母親卻硬生生分給了鄉鄰,她說皂莢是公共的,不可獨享。那時,我才明白了村中長輩們乾燥枯黃的頭髮上寫滿了無私淳樸的博愛。在那缺少今天文明的年月里,這最環保的洗頭方式健康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秀髮,以至多年以後,我常常撿回皂莢,重溫原始地文明。

文盲外婆是遠近聞名的赤腳醫生,專治疑難雜症,身體生瘡啦,眼有瘀肉啦,口有重舌啦……她總會用奇特的辦法治療,什麼沒長毛的幼鼠,端午不見太陽的青蛙,還有些不知名的草籽草根,當然還有皂莢。皂莢熬湯時,外婆總叮囑我喝幾口,後來才知道這可以開胃。當年村人中暑,外婆讓喝兩碗濃濃的皂莢水,便不治而愈。外婆說這樹全身是寶,枝、葉、杆、種子都可入藥,還有那生長緩慢的木材是絕好的家具材料。我幼小的心靈滋生出對外婆由衷地膜拜和對皂莢樹無限地珍愛,以致從樹下經過或撿拾幾根皂莢時,都覺得無比地神聖與幸運。

遊子如風箏總被故鄉的那根繩牽絆着,每每回娘家時總會拽着這份牽絆再尋那樹。多年之後,樹依然蔥蘢,澇池綠藻覆面,水已擱淺,遠遠便迎來陣陣酸臭。當年樹下水裡歡騰的景象不再,留下了清冷的水、寂寥的街,皂莢樹那熟悉的身影還一如既往地守望着……村中高大的樓房替代了土牆矮屋,水泥路面平整了曾經的泥濘,當年的願望實現了,但人們的步子已跨出了村莊,視野投向更廣闊的天地,這裡在現代文明跋涉中也被深深地冷落了,也許我們這代人就是歡騰鄉村最後的見證者。迎面響着音樂的電動三輪車上坐着一個低頭把玩機器人的幼兒,安靜的孩子,你可曾觸摸到了樹下的歡悅?我不禁為自己的思緒感到多餘,在原始歡樂和現代文明碰撞下,後者顯然更具誘惑力。但我還是覺得他們的童年似乎缺少點什麼。

帶着深深地眷戀,今年我再次探望那孤寂的樹。可是!可是!它的蹤影蕩然無存,強烈地震撼揪的我心生疼。平坦的廣場已掩埋了當年的澇池,廣場南端建起了敞亮寬闊的村委會,三個老人一個孩子在健身器材邊鍛煉着,冷清又冷清……

當歷史的車輪滾滾前行時,再繁華的風景也會被新的文明取代,縱使萬般不舍!

故鄉的皂莢樹,見證了一代又一代鄉人的成長,也豐盈了一個又一個童年的,不管在與不在,都是我心頭最斑斕最珍貴的風景,與時間無關,更與距離無關,無法再見也無法遺忘,它將永久的佇立在心的一角![1]

作者簡介

喬齡萱,本名:解利娟,陝西省咸陽市乾縣人,中華文學簽約作家,陝西省散文學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