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雄曦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雄曦王
出生 前1251年
越南
逝世 前1161年
國籍 越南
別名 Hùng Vũ Vương
職業 上古越南人物歷史政治

雄曦王(越南語:Hùng Nghi Vương) (前1251年-前1161年)

本段起源

根據《大越史記全書·外紀·鴻厖紀》、《嶺南摭怪·鴻龐氏傳》等越南古籍的說法,鴻龐氏系出中國傳說里的炎帝神農氏。神農氏三世孫帝明在南巡五嶺時,娶婺仙女,生涇陽王(越南語:Kinh Dương Vương;名叫祿續,越南語:Lộc Tục)。帝明有意將帝位傳給涇陽王,但本身已有長子帝宜,涇陽王"固讓其兄",放棄繼承權,帝明便決定由帝宜繼位,統治北方,並將涇陽王封到南方,實行統治,國號赤鬼國,以"壬戌年(公元前2879年)"為元年。

據《嶺南摭怪》所說,涇陽王具有"能行水府"的神力,並娶了"洞庭君龍王"的女兒,生貉龍君(越南語:Lạc Long Quân;名叫崇纜,越南語:Sùng Lãm)。其後,涇陽王"不知所終",由貉龍君"代治其國"。

有關涇陽王娶"洞庭君之女"的傳說情節,中國學者戴可來認為,這"顯然是來自唐代的著名傳奇《柳毅傳書》"。 君主貉龍君

貉龍君的統治

在傳說中,貉龍君 "事神術,變現萬端",擁有法力,並能出入"水府"(水中宮殿),又將領地治理得井井有條,"教民耕稼農桑,始有君臣尊卑之等,父子夫婦之倫。"貉龍君"或時歸水府",人民須要幫忙時向他呼喚,就會"龍君即來,其顯靈感應,人莫能測"。

百粵之祖

傳說,貉龍君娶神農氏帝宜之孫,帝來之女嫗姬,兩人生下一胞,"胞中開出百卵,一卵生一男,乃取歸而養之。不勞乳哺,各自長成。秀麗奇異,智勇俱全,人人畏服,其非常之兆" ,"是為百粵之祖"。 但由於貉龍君是"龍種,水族之長",要經常出入"水府",便與嫗姬商量:"吾將五十男歸水府,分治各處。五十男從汝居地上,分國而治。登山入水,有事相聞,無得相廢。"! 雄王世襲統治的傳說

嫗姬帶領五十位兒子居於峰州,推舉"雄長者為主",稱號為"雄王"(越南語:Hùng Vương),並使用"文郎"(越南語:Văn Lang)為國號。 此後,鴻龐氏延續了十八世 ,再加上涇陽王和貉龍君,君王凡20位。

據日本學者岩村成允《安南通史》[的說法,雄王的世系如下 :
1、陸陽王(涇陽王,越:Kinh Dương Vương)
2、雄賢王(貉龍君,越:Hùng Hiển Vương)
3、雄國王(越:Hùng Quốc Vương)雄麟
4、雄曄王(越:Hùng Diệp Vương)
5、雄犧王(越:Hùng Hy Vương)
6、雄暉王(越:Hùng Huy Vương)
7、雄昭王(越:Hùng Chiêu Vương)
8、雄暐王(越:Hùng Vi Vương)
9、雄定王(越:Hùng Định Vương)
10、雄曦王(越:Hùng Nghi Vương)
11、雄楨王(越:Hùng Trinh Vương)
12、雄武王(越:Hùng Vũ Vương)
13、雄越王(越:Hùng Việt Vương)
14、雄英王(越:Hùng Anh Vương)
15、雄朝王(越:Hùng Triệu Vương)
16、雄造王(越:Hùng Tạo Vương)
17、雄毅王(越:Hùng Nghi Vương)
18、雄璇王(越:Hùng Tuyên Vương)

近代越南學者陳仲金對鴻龐氏世襲的傳說有所質疑,認為"縱觀自涇陽王至雄王18世,君王凡20易,而從壬戌年(公元前2879年)計起至癸卯年(公元前258年),共2622年。若取長補短平均計算,每位君王在位約150年!雖系上古時代之人,也難有這麼多人如此長壽。觀此則足可知道,鴻龐時代之事,不一定是確實可信的。"

與中國關係

扶董為雄王擊退殷人

根據《嶺南摭怪》里的越南傳說,中國殷代時,雄王因"缺朝覲之禮",而招來殷王率來襲(又稱"殷寇";而《大越史記全書·外紀·鴻厖紀》則說是"雄王六世"時期的"國內有警")。正當大軍壓境時,仙遊縣(或作武寧縣)扶董鄉的一位三歲童子自動請纓,帶領雄王軍隊來到殷軍陣前,"揮劍前進,官軍(雄王軍)後從。殷王死陣前",而童子亦隨即"脫衣騎馬升天"。其後,雄王尊該名童子為"扶董天王",立祠拜祭。

近代越南學者陳仲金以實事求是的態度,指出中國殷朝入侵的傳說"實屬謬誤",理由是:"中國殷朝位於黃河流域一帶,即今之河南、直隸、山西和陝西地區。而長江一帶全是蠻夷之地。從長江至我北越相隔路途甚為遙遠。即使時我國有鴻龐氏為王,無疑也不會有什麼紀綱可言,無非像芒族的一位郎官而已,因此他與殷朝無任何來往,怎能引起彼此間的戰爭。而且,中國史書也沒有任何之處記載此事。因此,有什麼理由說殷寇就是中國殷朝之人呢?" 因此陳仲金將之視作"有一股賊寇稱為殷寇"而已。

越裳氏向西周進貢

中國古籍里的越裳氏獻白雉於周的說法,亦被越南傳說所吸收,並與鴻龐氏拉上關係。據《嶺南摭怪》所說,"周成王時,雄王命其臣稱越裳氏,獻白雉於周。"亦即是說,鴻龐氏的君主派出使節,以"越裳氏"之名,入貢於周。一如中國的古籍,周公認為自己德行不足,於是退回了這次貢物,並賜以重賞,將來使送回。 這越裳其實是撣族。 與越王勾踐的關係

據越南古籍《越史略·卷上·國初沿革》所說,中國春秋時代的"越王勾踐嘗遣使來諭,碓王拒之。"亦即是說,越王勾踐有意招攬鴻龐氏的國君,但遭拒絕。 按照這條資料,中國信史中的越王勾踐與越南傳說中的鴻龐氏,處於不相統屬的狀態。

制度和民俗

統治制度的傳說

據傳說,鴻龐氏亦有一套官僚制度。在雄王以下置相,稱為"貉侯",將領稱為"貉將"(又稱為"雄將")。王子稱為"官郎",王女稱為"媚娘"。官員則稱為"蒲正"(又作"蒲政"或"蒲廷")。而臣僕奴隸稱為"稍稱",臣稱為"瑰"。世世父傳子,稱為"父道"(又作"逋導")。

據1970年代學者的研究,在越南歷史裡,甚至到八月革命前,在越南還存留着類似制度及官職稱謂。

越南古俗的發源傳說

一些越南的古老風俗,都被越南古代史家認為是始創自鴻龐時代。例如,上古先民以漁獵為生,經常被"蛟龍"所咬傷,雄王便命人在身體上刺畫龍、水怪等圖案,令"蛟龍"不敢咬人,於是開始有"百粵文身之俗";傳說當時越南"民用未足",於是人們就"以木皮為衣,織菅草為席,以米汁為酒,以榔桄棕桐為飯,禽獸魚鱉為鰔(魚露),姜根為鹽";還有上古時候越南人農作時"刀耕火種",在山川活動時"剪短其發",初生嬰兒"以蕉葉臥之",別人死後將其遺體"以杵舂之,令鄰人聞得來救"等等的風俗習慣,都被視為鴻龐氏時所有的。

滅亡的傳說

據傳說,雄王共傳了十八世 ,到公元前257年,蜀泮因為先祖向鴻龐氏要求通婚被拒,便籍此興兵入侵。 鴻龐氏的最後一代雄王自恃兵強將勇,說"我有神力,蜀不畏乎!"於是疏於防範,飲酒作樂。結果雄王因酒後"沉醉未醒,乃吐血墮井薨,其眾倒戈降蜀。"至此,鴻龐氏被蜀泮取而代之。

有關疆域傳說

越南的各部史籍,對於上古越南民族或鴻龐氏的勢力範圍,有着略有不同的說法。

《越史略》卷上對上古交趾範圍的說法:"昔黃帝既建萬國,以交趾遠在百粵之表,莫能統屬,遂界於西南隅,其部落十有五焉,曰交趾、越裳氏、武寧、軍寧、嘉寧、寧海、陸海、湯泉、新昌、平文、文郎、九真、日南、懷驤、九德,皆禹貢之所不及。" 《大越史記全書‧外紀‧鴻厖紀》的說法:"其國東夾南海,西抵巴蜀,北至洞庭湖,南接胡孫國(即占城),分國為十五部,曰交趾、曰朱鳶、曰武寧、曰福祿、曰越裳、曰寧海、曰陽泉、曰陸海、曰武定、曰懷驩、曰九真、曰平文、曰新興、曰九德、以臣屬焉。其曰文郎,王所都也。" 《嶺南摭怪‧鴻龐氏傳》的說法:"東夾南海,西抵巴蜀,北至洞庭湖,南至狐猻精國(即占城)。分國中為十五部(或作郡):曰越裳、曰交趾、曰朱鳶、曰武寧、曰福祿、曰寧海、曰陽泉(或作陽海)、曰陸海、曰懷驩、曰九真、曰日南、日真定、曰文郎、曰桂林、日象郡等部,分歸弟治之。" 《欽定越史通鑑綱目》對前代古籍說法,辯證為"侈大其辭":"舊史載文郎國西抵巴蜀、北至洞庭,無乃過其實歟!夫洞庭地夾兩湖(中國湖南及湖北),實在百粵之北;巴蜀猶隔巂滇(屬中國雲南),不相接壤,舊史侈大其辭,殆與後蜀王之事皆屬傳虛,而未之考也。況所分十五部皆交趾、朱鳶以內,全無一部在北,可證其誣也。"

陳仲金的揣測:"這個傳說可能起源於貉龍君之後赤鬼國分為稱百越的許多國家,因此,今日湖廣地方仍稱百越之地。這也僅是揣測之詞,並無任何確切的憑證。"

中國古籍記載

在中國古籍中,亦有與鴻龐氏有關的記載,稱之為"駱"或"駱越"。根據司馬遷《史記‧南越列傳》的記載,趙佗在華南、越北一帶稱王稱霸時,就用"財物賂遺"駱越,並將之"役屬"。司馬貞"索隱"引《廣州記》,對這裡提到的"駱"加以解釋:"交趾有駱田,仰潮水上下,人食其田,名為'駱人'。有駱王、駱侯。諸縣自名為'駱將',銅印青綬,即今之令長也。後蜀王子將兵討駱侯,自稱為安陽王。" 酈道元《水經注》卷三十七引《交州外域記》有大致相同的記載,但將各階級人物及事物稱號寫成"雒王"、"雒侯"、"雒將"、"雒民"、"雒田"等等。 《廣州記》及《交州外域記》的說法,與越南傳說里的雄王及蜀泮滅鴻龐氏的事跡大抵上吻合。

"駱越"在中國古籍里,不單以遠古王朝的姿態出現,並且成為了越南地區里長期存在的部落。據范曄《後漢書‧馬援列傳》所載,東漢大將馬援平定二征起義後,"與越人申明舊制以約束之,自後駱越奉行馬將軍故事。" 這個記載表明,到了中國的秦漢時代,"駱越"雖然喪失了自立自主,但仍是越南地區裡的一支較有代表性的部落。

此外,《水經注》卷三十六引《林邑記》,有一項與文郎有關的記載:"朱吾(位於今越南廣平省洞海南)以南,有文狼人,野居無室宅,依樹止宿,魚食生肉,采香為業,與人交市,若上皇之民矣。縣南有文狼究,下流逕通。" 中國學者戴可來對這裡提到的"文狼人"、"文狼究"作出解釋:"文狼究(河流名)或因文狼人而得名。所說皆指文郎人,無'文郎國'。且'依樹止宿,魚食生肉','若上皇之民',顯然是原始民族,尚未達到階級社會建立國家的水平。"

中國的越南歷史學家戴可來認為鴻龐氏傳說不足憑信,指出它是越南人雜糅了中國古籍里的傳說及故事,並加以演繹及嫁接而成。例如鴻龐氏是炎帝神農氏的說法,是源於中國古籍稱炎帝"以火德王",是南方的帝王;"貉龍君生百男"的說法,是從中國古籍里有關百越的記載而演繹過來;"文郎國"的疆域是按百越的分布區域描述的,其所轄"十五部"的名稱,都是中國漢代至唐代在越南所設的郡州縣名稱,因此,文郎國的傳說大概為唐代以後才編造出來。即使《水經注》引《林邑記》提到過"文狼人",也只不過是原始民族,並未達到"階級社會建立國家"的水平。戴可來又指,越南著名學者如陶維英、陳仲金等,均認為鴻龐氏傳說並不可信,只有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越南當局,利用該傳說來大做反華文章,從而使之"完全墮落成為替地區霸權主義服務的偽史學"。

紀念活動

紀念活動:雄王國祭

在現今的越南,把每年的農曆三月初十,定為祭祀雄王的節日,全國放假一天,進行盛大的拜祭活動。它的意義,據越南民俗學家阮宏偉的分析,是越共以國家的力量來支持民間神靈信仰,以及應對來自西方的宗教責難。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