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zh-cn:雅克·杜博歇;zh-hk:積葵·杜波切特;zh-tw:雅克·杜巴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雅克·杜巴謝
Jacques Dubochet
出生 (1942-06-08) 1942年6月8日(82歲)
瑞士埃格勒
國籍 瑞士
母校 洛桑大學BS
日內瓦大學MS
巴塞爾大學PhD
機構 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1978-1987年)
洛桑大學(1987年至今)
研究領域 結構生物學
獎項 諾貝爾化學獎(2017)

雅克·杜巴謝(法語:Jacques Dubochet,1942年6月8日[1]),瑞士生物物理學[2][3]洛桑大學榮譽教授。2017年,他與約阿希姆·法蘭克理察·韓德森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以表彰其發展了低溫電子顯微鏡技術,以很高的解析度呈現了溶液中生物分子的結構[4][5]

主要研究貢獻:將生命捕捉在原子的細節中

理察·韓德森的貢獻

約阿希姆·法蘭克的貢獻[6]

雅克·杜巴謝的貢獻[6]

杜巴謝將水變成玻璃

  • 水的汽化是一個主要的難題,然而,杜波克特想到了一個可能的方法:將水形成玻璃 – 也稱為玻化水(vitrified water),快速將水冷卻,使水分子以液體的形態固化,形成玻璃而不是晶體。玻璃看起來是固體材料,但實際上卻是一種流體,因為它的分子呈現無序的排列。玻化水是宇宙中最常見的水之結構。
  • 一開始,研究團隊試圖在液氮中 -196 °C 下將微小水滴玻璃化,但只有當他們改用被液態氮冷卻的乙烷時,實驗才會成功。在顯微鏡下,他們看見了一個不曾見過的滴狀物,他們起初認為是乙烷,但是當溫度稍微升高時,分子突然重新排列,形成了一個熟悉的冰晶結構。這可說是一大勝利 。

一種求取對比的簡單技術

  • 1982年之後,杜巴謝的研究小組將生物樣品溶解在水中,然後將溶液以薄膜的形式鋪展在細金屬網目上,使薄膜中的水玻璃化
  • 1984年,杜巴謝 發表了許多不同病毒的第一張影像,圓形和六邊形的高對比病毒影像襯托在玻化水的背景中。用於電子顯微鏡的生物材料樣品現在可以更容易地製備了。

從團塊學到革命性的進展[6]

  • 電子顯微鏡的每個螺帽和螺絲逐漸被優化,電子顯微鏡終於能提供顯示到單個原子層次的影像。解析度一個埃一個埃往前拓展,最終在2013年使用了一種新型的電子探測器,克服了最後的技術障礙,將原本被戲稱為「團塊學(blobology)」的影像,發展到解析度很高、能夠將結構細節顯像出來的的影像(如圖)。

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原因[6][7]

物理學家獲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8]

視頻

2017諾貝爾獎》改善生物分子成像技術 歐美3學者合得化學獎

參考

  1. Members' Directory - EMBL. www.embl.it. European Molecular Biology Laboratory. [2017-10-04]. 
  2. Dubochet, Jacques. A Reminiscence about Early Times of Vitreous Water in Electron Cryomicroscopy. Biophysical Journal. February 2016, 110 (4): 756–757. doi:10.1016/j.bpj.2015.07.049. 
  3. Wilson, Rosemary; Gristwood, Alan. Science, society & serendipity. European Molecular Biology Laboratory. [4 October 2017]. 
  4. The 2017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 Press Release. www.nobelprize.org. 4 October 2017 [4 October 2017]. 
  5.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簡介 http://www.ch.ntu.edu.tw/nobel/2017.html
  6. 6.0 6.1 6.2 6.3 6.4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簡介
  7. 7.0 7.1 2017諾貝爾化學獎——用低溫捕獲生命原態的原子細節
  8.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公布:得獎的竟然是物理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