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衛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雅典衛城 (希臘最傑出的古建築群) 雅典衛城(Acropolis),是希臘最傑出的古建築群,是綜合性的公共建築,為宗教政治的中心地。雅典衛城面積約有3公頃(3萬平方米,其東西長約280米,南北最寬約130米,),位於雅典市中心的衛城山丘上,始建於公元前580年。衛城中最早的建築是雅典娜神廟和其他宗教建築。雅典衛城,也稱為雅典的阿克羅波利斯,希臘語為「阿克羅波利斯」,原意為「高處的城市」或「高丘上的城邦」。[1]
- 中文名稱 :雅典衛城
- 外文名稱 :Acropolis of Athens
- 所屬地區 :希臘雅典
- 地理位置 :位於雅典市中心的衛城山丘上
- 所屬洲 :歐洲
- 所屬國 :希臘(阿提卡)
- 列入名錄 :年份1987年
- 最佳遊玩 :季節4-6月以及9-11月最佳。
- 建議遊玩 :時長2天
- 開放時間 :8:00-19:00
- 門票價格 :套票30歐元
目錄
名稱來歷
雅典的城名來自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名字。在古希臘神話中,人們在愛琴海邊建立了一座新城,雅典娜希望成為這座城的保護神,海神波塞冬也想獲得新城的歸屬權,他們互不相讓,於是爭奪起來。
後來,神王宙斯裁定,誰能給人類一件最有用的東西,該城就歸屬誰。波塞冬用三叉戟敲了敲岩石,從裡面跑出了一匹象徵戰爭的戰馬。而雅典娜用長矛一擊岩石,石頭上立即迅速地生長出一株枝葉繁茂、果實纍纍的橄欖樹。橄欖樹象徵着和平和豐收,人們歡呼起來。於是,雅典娜成為了新城的保護神。人們用她的名字將城命名為雅典。並將橄欖樹栽滿雅典各處。 [2]
藝術特色
希臘雅典衛城修建於公元前5世紀,集古希臘建築與雕刻藝術之大成。雅典衛城是希臘最傑出的古建築群,阿克羅波利斯建造的神廟,是綜合性的公共建築,為宗教政治的中心地。現存的主要建築有山門、帕特農神廟、伊瑞克提翁神廟等。這些古建築無可非議的堪稱人類遺產和建築精品,在建築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迄今保存下來的大量的珍貴遺蹟,集中展示了希臘的古代文明。雅典衛城的山門正面高18米,側面高13米。山門左側的畫廊內收藏着許多精美的繪畫。多利亞式的帕特農神廟、大理石造的樓門普羅彼拉伊阿、埃萊庫台伊神廟、雅典娜神廟等均建造於公元前五世紀的雅典黃金時期。
衛城的建築與地形結合緊密,極具匠心。如果把衛城看作一個整體,那山崗本身就是它的天然基座,而建築群的結構以至多個局部的安排都與這基座自然的高低起伏相協調,構成完整的統一體。它被認為是希臘民族精神和審美理想的完美體現。衛城的古蹟中,著名的有山門、帕提農神廟、厄瑞克提翁神廟和雅典娜勝利女神廟。
如果設想衛城的平面圖是一片樹葉,那衛城的入口就是葉柄。走進入口,迎面第一個建築群就是山門。 它建於公元前437~前431年,由尼西克利斯設計。這是一座大理石建築,中間是寬大的門廊,兩邊是柱廊,通往衛城的聖道即由此開始。門廊的兩翼不對稱,北翼過去曾是繪畫陳列館,南翼是敞廊。土耳其人占領時期,曾將山門作為火藥庫,土耳其總督也曾在此居住。1640年,山門因遭雷擊而受到嚴重破壞。
衛城裡各座建築雄偉壯觀,遠遠望去,猶如一座威嚴的古城,十分莊嚴氣派。這裡集合了雅典娜神廟、伊瑞克先神廟等等各座神廟,散發着濃厚的宗教氣息和古典韻味,尤其是雅典娜神廟,它是衛城的典範建築,被列為聞名世界的古代七大奇觀之一,神廟別出心裁的雕刻技術,更有各種裝飾點綴其中,仿佛在述說着歷史的滄桑和不朽,盡情向世人展示着它的古老魅力和莊嚴氣魄。 [3]
城周邊
衛城建在一個陡峭的山崗上,僅西面有一通道盤旋而上。建築物分布在山頂上一約280×130米的天然平台上。衛城的中心是雅典城的保護神雅典娜的銅像,主要建築是膜拜雅典娜的帕特農神廟,建築群布局自由,高低錯落,主次分明。無論是身處其間或是從城下仰望,都可看到較完整的豐富的建築藝術形象。帕特農神廟位於衛城最高點,體量最大,造型莊重,其它建築則處於陪襯地位。衛城南坡是平民的群眾活動中心,有露天劇場和長廊。衛城在西方建築史中被譽為建築群體組合藝術中的一個極為成功的實例,特別是在巧妙地利用地形方面更為傑出。2500多年以來,這座白色石灰石所建的神殿,在藍天艷陽交互輝映下,展露莊嚴而綺麗的風姿。登臨山上可飽覽雅典市內新舊建築交雜的情景,別有風味。
城中心
衛城建築群的中心是帕賽農神廟,它聳立在舊雅典娜神廟南面,由當時著名建築師伊克蒂諾斯和卡利克拉特在執政官伯里克利主持下設計,費時9年,於公元前438年完成。同年,著名雕刻家菲迪亞斯在神廟內建成高大的雅典娜神像 。神廟為長方形周柱式建築,建在50厘米高、70厘米寬的三層階梯基座上,東西長約70米,南北寬不足31米,原高超過13米。神殿四周由48根帶半圓凹槽和錐形柱頭的多利克式大理石圓柱支撐,圓柱直徑1.9米,高10餘米。3層柱廊上支承的大理石條石額枋屋檐,由帶豎條的石板和帶浮雕的石板間隔組成。東西兩端檐部之上是飾有高浮雕的三角形山花。神殿外觀整體協調、氣勢宏偉,給人以穩定堅實、典雅莊重的感覺。通過兩道柱廊,人們進入神廟內的"百步大廳",這裡曾經坐落着12.8米高的雅典娜神像,她全副武裝,頭帶飾有戰車飛鷹的頭盔,左手持帝盾,右手托勝利女神。通體使用金片包裹,面部、手臂和腳趾用象牙裝飾,雙眼則以寶石鑲嵌。為了緊急情況下便於轉移運輸,神像主體用香木製作。她是菲迪亞斯的得意之作,是古希臘雕刻藝術"黃金時代"的代表作品。今天,神像原作已經不存在了,但是,許多大理石和青銅的雅典娜塑像卻是仿照它製作的。帕賽農神廟在建築美學方面還有其獨到之處,東西兩端的基礎和檐部呈翹曲線,以造成視覺上更加宏偉高大的效果。另外,4根角柱比其他石柱略粗,以糾正人們從遠處觀察產生的錯覺。神廟中大量以神話宗教為題材的各類大理石雕刻成為其藝術整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厄瑞克賽翁神廟是雅典衛城建築群中又一顆明珠,其建築構思之奇特複雜和建築細部之精緻完美,在古希臘建築中是不多見的,特別與眾不同的是其女雕像柱廊和窗戶,在古典建築中是罕見的,據記載,該神廟建於公元前421~405年,是為紀念雅典娜之子、雅典王厄瑞克阿斯。它依山勢而建,坐落在三層不同高度的基礎上,平面為多種矩形的不規則組合,近似於克里特島上著名的米諾斯迷宮。女雕像柱廊在神廟的北部,共有6尊,各高2.3米,體態豐滿,儀表端莊,朝向北面,頭頂平面大理石花邊屋檐和天花板。雕刻栩栩如生,衣着服飾逼真。它們像神聖的女神,無言地注視着幾千年人世變換、滄海橫流。神廟主殿南北牆壁都開設窗戶,與矩形方石塊構成的牆壁協調對應。厄瑞克賽翁神廟是古希臘建築的又一個傑作,因此,許多西歐人千方百計將其精華部分據為己有。例如,自西數第二個女雕像就被英國埃爾金勳爵盜運到倫敦。
古城鎮
古代雅典人民還在衛城的西北側建立了亞革拉廣場、大會堂、競技場和迪奧尼蘇斯劇場。該劇場設有18000個座位,可容納近2萬人。其奇妙之處還在於其音響效果,在巨大的半圓形劇場的邊緣,觀眾仍然可以和前排的觀眾一樣清楚地聽到演員輕微的嘆息和撕開紙片的聲音,古希臘建築大師在運用聲學原理於建築方面的技巧令今天的工程師讚嘆不已。正是在雅典衛城,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一大批睿智的古希臘哲學家著書立說、教書育人,埃斯庫羅斯、阿里斯托芬等風趣幽默、妙語聯珠的戲劇大師上演其千古不朽的悲劇和喜劇,伯里克利等胸懷韜略、富有遠見的政治家發表滔滔宏論,而菲迪亞斯、伊克蒂諾斯和卡利克拉特等才華出眾的藝術家、建築師充分地施展自己巧奪天工的技藝,為後人留下傳世之作。如今,雅典衛城是歐洲最古老且保存最完整的古典文明遺蹟,被認為是歐洲文明誕生地之一。作為古希臘文明的標誌,不僅希臘人民珍惜這塊聖地,而且世界各國人民也熱愛它。每年,雅典衛城都吸引着超過300萬人的遊客。
建造背景
雅典衛城位於雅典市中心的衛城山丘上,始建於公元前580年。最初,衛城是用於防範外敵入侵的要塞,山頂四周築有圍牆,古城遺址則在衛城山丘南側。衛城中最早的建築是雅典娜神廟和其他宗教建築。根據古希臘神話傳說,雅典娜生於天父宙斯的前額,她將紡織、裁縫、雕刻、製作陶器和油漆工藝傳授給人類,是戰爭、智慧、文明和工藝女神,後來成為城市保護神。在古希臘英雄時代的城邦戰爭中,她是希臘軍隊勇往直前、取得勝利的精神力量。同時也是城邦國家繁榮昌盛、強大富足的象徵。因此,作為軍事要塞的雅典衛城又成為宗教崇拜的聖地,雅典城市因故得名。希臘波斯戰爭中,雅典曾被波斯軍隊攻占,公元前480年,衛城被敵人徹底破壞。希臘波斯戰爭後,雅典人花費了40年的時間重新修建衛城,用白色的大理石重建衛城的全部建築。
公元前5世紀,在一些經濟發達的城邦里,從平民中產生了工商奴隸主。他們代表着當時先進的生產方式。他們聯合了以小農和小手工業者為主體的平民群眾,進一步戰勝了經營農業的貴族奴隸主,建立了城邦範圍內的自由民民主制度。這時候奴隸制並沒有普及到生產的多數領域,小自耕農經濟與獨立手工業是古典社會全盛時期的經濟基礎。小農和小手工業者在這些城邦里獲得更加多的政治權利。
自由民民主制度促進了經濟的大繁榮與平民文化中健康、積極因素的進一步發展。公元前5世紀上半葉,希臘人以高昂的英雄主義精神在一場生死攸關的艱險戰爭中(公元前500~前449年),打敗了實行專制制度的波斯的侵略,進入了古典時期。民主政治、經濟和文化都達到了光輝的高峰。希臘建築也在這時結出了最完美的果實。作為全希臘的盟主,雅典城邦在古雅典全盛期領土面積約1600k㎡,有25萬人口。而同時期的科林斯有9萬人口,阿各斯(Argos)約45000人,有些城邦只有5000人或更少,公元前5世紀中葉,在希波戰爭中,希臘人以高昂的英雄主義精神戰敗了波斯的侵略,戰後進行了大規模的建設,城市類型豐富了許多,建造了元老院、議事廳、劇場、俱樂部、畫廊、旅館、商場、作坊、船埠、體育場等公共建築物。而建設的重點是衛城。[4]
建築結構
雅典衛城具有古代希臘城市戰時市民避難之處的功能,是由堅固的防護牆壁拱衛着的山岡城市。雅典衛城面積約有4km²,堅固的城牆築在四周。自然的山體使人們只能從西側登上衛城。高地東面、南面和北面都是懸崖絕壁,地形十分險峻。雅典衛城內前門、山門、雅典娜勝利女神殿、阿爾忒彌斯神殿等建築,都僅存殘垣。雅典衛城東南的衛城博物館館藏豐富,建成於1878年,共有9室,珍藏雅典衛城內神廟中珍貴石雕、石刻等。海神波塞冬送給人類一匹象徵戰爭的壯馬,而智慧女神雅典娜獻給人類一顆枝葉繁茂、果實纍纍、象徵和平的油橄欖樹。人們渴望和平,不要戰爭,結果這座城歸了女神雅典娜。從此,她成了雅典的保護神,雅典因之得名。後來人們就把雅典視為「酷愛和平之城」。
帕特農神廟的雕刻裝飾是由著名的建築師和雕刻家菲迪亞斯承擔的。從神廟西山牆中央的人像到最引人注目的排檔間飾上都可以領略大師的偉大。由92塊白色大理石飾板裝飾而成的中楣飾帶(另一資料的敘述為:柱間是92堵刻着各種神話故事的廟牆)。有描述希臘福州內容的連環浮雕,浮雕所表現的緊張的搏鬥,人與怪獸的撕扯生動逼真。天神們或威武或飄逸或閒散的姿態巧妙地貫穿在一起,那肌肉的彎曲、戰袍的飄揚、眼神的哀喜無不透露出雕刻者對美的熱愛和對生命理性的思索。
雅典娜女神廟在山門右前方。雅典娜女神廟全由蓬泰利克大理石建成,蓬泰利克大理石的產地就在雅典附近。18英尺長、12英尺寬的神廟內有一個愛奧尼亞式門廳和一個約呈方形的內廟組成。一條飾以高凸浮雕、寬18英寸的中楣飾帶,圍繞在建築物外部。神廟分前廟、正廟和後廟,在神廟東面有一個執盾的雅典娜神像浮雕。
建設意義
建設的主要目的是:第一,讚美雅典,紀念反侵略戰爭的偉大勝利和炫耀它的霸主地位;第二,把衛城建設成為全希臘的最重要的聖地,宗教和文化中心,吸引各地的人前來,以繁榮雅典;第三,給各行各業的自由民工匠以就業的機會,建設中限定使用奴隸的數量不得超過工人總數的25%;第四,感謝守護神雅典娜保佑雅典在堅苦卓絕的反波斯入侵戰爭中贏得的輝煌的勝利。在這種情況下,自由工匠的積極性很高。古羅馬的歷史學家普魯塔克(Pluttarch,約46~120年)寫到衛城建設時說:「大廈巍然聳立,宏偉卓越,輪廓秀麗,無與倫比,因為匠師各盡其技,各逞其能,彼此競賽,不甘落後。雅典建築群達到了古希臘建築群、廟宇、柱式和雕刻的最高水平。
主要景觀
城門
大門(Boule Puli)古衛城的入口在山丘西側,這座門和登爬山丘的階梯都是羅馬時代的建築。步上右側階梯,中途陽台的左側可以展望山丘下朝南延伸的古安哥拉遺址(Ancient Agora)。也有階梯從陽台通往地下層,可以一路下到古衛城底邊的古井。 山門(Propylaea)是衛城的真正的入口,多利安式及奧愛尼亞式列柱巧妙地穿插並列,氣勢雄偉。以前山門是由兩側的宮殿組成的,如今僅剩五個門的柱子。
衛城前門(Propylaea)於公元五世紀建造,這座門通往衛城的聖殿,門分三部份:由左至右為北翼、中央樓及南翼。中央樓有六根粗大的多利亞柱式列柱,入口共有五處,入門兩側各有三根愛奧尼亞式列柱。外側多利亞式列柱令人升起威嚴之感,而內側的愛奧尼亞式則優雅迷人。北翼建築保存較完整,房間壁面有古代著名畫家霍里克勒特斯的畫,稱為Pinakothiki。南翼乍看下似乎和北翼成對,但它其實只是柱廊建築,且規模比較小。
建築群
雅典娜勝利女神廟(Temple of Athena Nike) 也稱無翼勝利女神殿。雅典娜是希臘神話中的智慧、技藝與戰爭女神,她與海神波塞冬爭奪雅典獲勝,成了雅典的保護神。位於衛城前門南翼旁,是座具有愛奧尼亞式列柱的優美神殿。傳說雅典市民為了使勝利永駐,就將勝利女神的雙翼砍下,這就是無翼勝利女神殿的由來。這座神殿歷經興廢盛衰與戰火洗劫,17世紀英國人又拆走了許多浮雕,到21世紀就只剩下幾座11米高的圓柱。 阿爾忒彌斯神廟(Artemis Brauronia) 阿爾忒彌斯在希臘神話中是月神與狩獵女神,這裡原本是奉祀阿爾忒彌斯女神的地方,左側還有四方形的土台遺蹟。 Halkothiki 位於雅典娜勝利女神殿北側的建築,是武器與青銅的儲藏所,近旁有通往帕特農神殿前方陽台的階梯,此處也是置放祭品的所在。 帕特農神廟(Parthenon Temple) 衛城上最負盛名的一層建築,更是舉世聞名的古代七大奇觀之一帕特農神廟可以說是西方,以至世界上最早的古代大廟宇,出現在基督教產生以前430年,是原始宗教的廟宇,神廟長70米、寬31米,被48根多利安式列柱所環繞,每根柱子高10米,直徑2米,總面積達1200平方米,大約是巴黎聖母院的1/3,但較之早了1500年。 埃雷赫修神廟(Erechtheum Temple)於公元前406年建成,位於帕特農神殿的對面,是建築優美的愛奧尼式神殿,集雅典娜與海神波賽頓兩座神室合一的複合造型。
衛城博物館(Acropolis Museum)衛城博物館位於衛城東南角,於1878年完工。為了使博物館的高度不超過衛城山上的古建築,博物館是挖開土層建成的。除了青銅器和希臘古瓶由國家博物館保存外,自1834年衛城山各神廟出土的所有文物都保存在這裡,包括「扛小牛的男人」、「赤足的有翼勝利女神」及四根存於氮氣箱內的伊瑞克提翁神殿女像列柱等珍品。此博物館對研究和發展古希臘雕刻藝術提供了可貴的資料。
- 伊瑞克提翁神廟Erechtheion)
山門後的伊瑞克提翁神殿,建於公元前395年,內部有一雅典娜的木雕像,在這座神殿南側廊台的六尊女像柱(Caryatids),是屬於愛奧尼式的變形;21世紀所看到的優美女像列柱結構完美,不至讓視覺上產生不自然的現像,不過這些並非真品,由於空氣污染,而由複製品取代。要看真品得到衛城博物館及倫敦的大英博物館。
- 阿迪庫斯音樂廳(Odeon of Herodes Atticus)
位於衛城入口南側的阿迪庫斯音樂廳建於羅馬時代,是可容納6000多人的戶外劇場,到21世紀夏季仍有表演在此舉行。該音樂廳三層式的建築結構,半圓型的劇場直徑38米,在任何一點都能聽清楚舞台上演員的台詞及音樂席的表演。
歷史價值
雅典,希臘語為「阿克羅波利斯」,原意為「高處的城市」或「高丘上的城邦」,距今已有近2600年的歷史。雅典衛城遺址位於今雅典城西南,建造在海拔150米(此數據據中文版美國國家地理雜誌2004年8月號,另一資料為156米)的石灰岩山岡上,是祭祀雅典守護神雅典娜的神聖地,建築群建設的總負責人是雕刻家菲迪亞斯。衛城,原意是奴隸主統治者的聖地,古代在此建有神廟,同時又是城市防衛要塞。
每四年雅典人便會舉行泛雅典娜節,其與奧林匹克運動會的重要度相約。在節日期間會有一隊隊伍由雅典城向衛城前進,並進入巴特農神殿(在巴特農神殿的帶狀雕刻里有描述)。而雅典人會將佩潑洛斯女裝放在菲迪亞斯的巨大象牙與黃金雅典娜雕像上。
文化遺產:帕提農神廟、山門、勝利女神廟、伊瑞克提翁神廟、劇場等建築。
意義:古典時期希臘最重要的傑作之一。
整體印象
在人類歷史上,希臘是一段飄動的神話,這裡曾是整個西方世界思考的中心:西方哲學、民主政治、奧林匹克、《伊利亞特》、《荷馬史詩》每一個名詞都牽動着人類的靈魂深處。雅典的衛城,希臘的眼睛,塵世間每一個旅行者精神與理想的棲息地。穿過布拉卡區(Plaka)的大片希臘特色民房,就到了著名的阿克羅波利斯山。它背向山下的平民住宅,向海的一面峭壁陡立。深吸一口氣,衛城就在面前,觸手可及。拾階而上的腳步自然變得小心翼翼,唯恐一不小心做了惡客,驚擾了沉睡千年的眾神。很難描述第一眼看到衛城的複雜心情,昔日的壯觀華美,如今只余斷壁殘垣。巴特農神殿廟頂屋蓋無存,內里空空如也,女神像流落異邦,地面到處坑坑窪窪,牆根躺着坍塌的牆石殘柱。亂石嶙峋間惟有那幾根大理石柱依然擎天而立,依稀可見當年的輝煌,卻也儘是往日煙塵了。也許,用「獨留殘垣笑西風」來形容這座古城再也合適不過。它就像福樓拜說的那樣,是「歷史與藝術最璀璨的源泉」。
奇怪的是,眼前的種種殘損破舊卻絲毫不帶淒涼之意,反倒讓人無端生出些許眷戀。坐在神殿的石柱下,日光從迤邐的雲朵中照射下來,微風吹過廊柱,彷佛歡快的手指撥動着豎琴琴弦,懸崖下浩瀚的愛琴海一片澄藍,波光粼粼,衛城籠着幾分神秘安詳之美,讓人不由得閉上眼睛,與之開展一番心靈的對話。整個衛城最吸引人也最震撼人的正是這一份歷經苦難戰亂洗禮卻留存下來的最平靜的精神。
那一根根屹立千年的石柱,摸去粗糙堅硬,叩之鏘然有聲,無言無語,卻自有靈魂在內里跳舞。這一種看淡世事的風骨也薰染着衛城的子民們。每天伴着世界上最豐厚的遺產而居,雅典人卻不露半點驕橫之態,活得淡定閒散、從容不迫。大街小巷到處可以聽到悠揚的琴聲和深情的吟唱,海邊悠然伸着一排排釣魚竿,沒有收穫固然毫不在意,有魚兒上鈎也只是淡淡一笑,活脫脫應了那句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和所有現代的城市一樣,雅典也面臨着傳統與發展之間的碰撞,雅典人的選擇是果斷明了的,他們從不會容忍現代化的腳步掩住古文明的風彩。為了把二百棵橄欖樹林原封不動地保留下來,雅典人可以改變城市建設的計劃。你不得不佩服,這就是蘇格拉底、柏拉圖的後代,任外面的世界天翻地覆,他們自有理想國,踏海放歌,悠然在愛琴海的水天相接中經營着自由的心靈、睿智的精神和豐富的文化。
夜深時,喧鬧的城市安靜下來,雅典已然入睡。遙望衛城,一根根白色大理石的廊柱在燈光的照射下反射出火焰般明亮的光芒,在漫天繁星的襯托下顯得格外典雅聖潔,有如一位女神手擎火炬默默地守護着她的子民。
外部鏈接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