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集安口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集安口岸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專用名詞。

關於漢字的起源[1],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結繩」、「八卦」、「圖畫」、「書契」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現代學者認為,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個人創造出來,倉頡[2]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頒布者。最早刻劃符號距今8000多年。

名詞解釋

集安口岸肩負着中朝兩國之間的國貿、地貿和旅客進出境業務。從1946年1月開始設置外運機構,1954年4月,正式開始國際聯運業務,當年過貨量達23萬噸,是歷史最高水平。1964年以前,集安口岸旅客出入境由集安羊魚頭碼頭乘船渡江,1964年1月,改由鐵路客車運送旅客。由集安每天發往朝鮮兩列火車,當日返回,其中一列是客貨混合。

集安是對朝貿易三大口岸之一,是赴朝旅遊的重要通道,也是通化市唯一的口岸城市,擁有203.5公里的中朝邊境線,與朝鮮的一市三郡(滿浦市、慈城郡、楚山郡、渭源郡)隔江相望。近幾年,隨着朝鮮國內經濟的恢復和對外開放的深入,集安口岸對朝貿易的不斷增長,2004年集安口岸對朝貿易額達到2000多萬美元,有力地帶動了地方經濟的增長。

出口企業採購通化市本地企業生產建材、化肥等商品推動了通化相關企業的發展,進口的木材、松籽、礦產品等商品又為通化的企業提供了急需的原材料,因此,對朝貿易的發展對促進通化地方經濟發展有着積極的作用。 為改善口岸通行硬環境,國家和省投資新建軍了口岸聯檢樓,總建築面積1100平方米,於2000年10月建成。 集安口岸設有邊防檢查站、海關、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和外運公司,均為正處(團)級機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