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雉城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雉城鎮

中文名 : 雉城鎮

所屬地區:浙江省長興縣縣委

雉城鎮是浙江省長興縣縣委、縣政府所在地,地處浙蘇皖三省交界,北接江蘇,西鄰安徽,南望杭州,東臨太湖。全鎮區域面積88平方公里,截至2007年,轄15個行政村、6個直屬居委會,人口4.94萬。城境內物產資源豐富多樣,有聞名海內外的「太湖四珍」。 工業和農業經濟發展較快。社會事業,基礎設施完善。2012年,長興縣撤銷雉城鎮建制,其行政區域改由縣政府直轄,在此行政區域內設立雉城、畫溪、太湖3個街道辦事處。

地理位置

雉城地處浙蘇皖三省交界處,全鎮交通地理條件得天獨厚。雉城鎮是浙江省長興縣縣委、縣政府所在地,地處浙蘇皖三省交界,北接江蘇,西鄰安徽,南望杭州,東臨太湖,距上海、杭州、南京、寧波、蘇州、無錫、蕪湖等大中城市均在150公里左右。104、318兩條國道穿境而過;杭寧高速、杭長高速、申蘇浙皖高速公路交叉貫穿境內;新長鐵路、宣杭鐵路、杭牛鐵路在鎮南會合;有小萊茵河之稱的長湖申航線橫跨南北,穿境而過。

經濟發展

雉城是浙北正在崛起的經濟強鎮。雉城圍繞結構調整,大力實施工業強鎮、開放興鎮、生態優鎮戰略,進一步推動了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先後獲得了全國千強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浙江省生態鎮、浙江省蔬菜產業強鎮、浙江省教育強鎮、浙江省文明鎮、湖州市工業強鎮、湖州市投資環境十佳鄉鎮等稱號。截止2007年底全鎮實現財政總收入1.754億元。

工業經濟

雉城鎮堅持實施「工業強鎮」戰略,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工業平台建設為載體,突出招商引資和激活民資兩大重點,全力以赴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不斷提高工業經濟整體水平。雉城鎮堅持產業集群發展,深入推進電子電源、機械製造、新型材料、家居服飾、食品醫藥、特色化工等六大工程建設,有效推進和引導產業發展,不斷提升產業層次,形成了具有雉城特色的六大工程產業板塊。全鎮已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6家。2007年,全鎮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78億元,完成合同外資3993.35萬美元,實到外資2028.31萬美元,實到縣外內資5.51億元。 2007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81.9億元,同比增長14.5%;完成工業性投入7.18億元;實現財政總收入1.754億元,同比增長46.46%;合同外資3993.35萬美元,實到外資2028.31萬美元,實到縣外內資5.5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744元,同比增長20%。招商引資成效顯著,新引進「大好高」項目7隻,合同外資同比增長15.7%;實到外資增長32.1%、實到縣外內資增長3.8%。企業外出參展日趨活躍,完成外貿自營出口2650萬美元,同比增長7.15%。積極鼓勵全民創業,新發展家庭工業戶371家。工業園區建設加快推進,完成基礎設施投入3995萬元,新增入園企業24家,入園企業總數達到212家、投產企業182家,全年完成產值25.19億元。

現代農業

雉城鎮把現代農業作為主攻方向,圍繞縣打造「長三角綠色高效農產品主產區」的要求,大力實施龍頭帶動、科技推動、品牌助動戰略,發展壯大以無公害蔬菜、綠色瓜果、特種水產、畜禽養殖等為重點的特色生態農業基地,集中力量推進一批以「提高畝產效益」為核心的現代農業示範基地,加速傳統農業向農業產業化、精緻化方向轉型。全鎮已基本形成了以蔬菜、瓜果、畜禽、特種水產、花卉苗木等五大主導產業為主的現代農業發展態勢,培育了一批如新塘「一尺紅」茄子、紅稔葡萄等具有地方區域特色的主導農產品,其中一尺紅茄子、長欣牌蠶絲紡織品兩隻農產品被評為省級名牌農產品,蔬菜、稻米、葡萄、肉豬、肉雞等五個農產品被認定為省級無公害農產品產地和國家級無公害農產品。截止2007底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744元。

社會事業

雉城鎮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堅持規劃先行、分類指導、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加大政府投入、鼓勵群眾投入、吸納民間投入,大力實施村莊環境整治工程、農村道路建設工程、村風文明工程等新農村建設十大工程,加快建設經濟繁榮、生活富裕、環境優美、管理民主、社會和諧的現代化新農村,農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文化教育

至2007年,全鎮擁有鎮文化中心1個,村級文化活動室21個,文化中心內現設有書畫室、戲曲室、棋牌室、乒乓室、圖書室、閱覽室、信息室、文藝策劃室等各類活動室8個,其中圖書室有200平方米、藏書20000餘冊,成功創建了「浙江省東海明珠工程」。文化特色節目「帝鄉戰馬」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多次參加市、縣、部隊等演出;有學校8所,其中成校1所、中學1所、中心小學3所、中心幼兒園3所。

醫療衛生

至2007年,全鎮擁有縣級綜合醫院3所,農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個,村級衛生服務站16所。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