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雉雞的幸福生活(李連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雉雞的幸福生活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雉雞的幸福生活》中國當代作家李連君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雉雞的幸福生活

耐心的等待,終於有了回報。

冰雪消融,雪水順着河道流入這片濱海濕地,滋潤、喚醒了萬千生靈。

雙龍河的旅程,從源頭到這裡持續約26公里,才完成最後的亮相。

渤海灣北部這片兩棲濕地,水陸相接,河海相融,美麗而精緻,得天獨厚。

生命的奇觀,在這裡無處不在。然而,冬食難覓,雉雞囤積的脂肪,經過一個冬天的消耗,越來越少。

在意想不到的環境下生存,許多生命在這裡,逐漸適應改變,分享自然,輪流轉換。

雲淡風輕,草色漸青。

精準的導航能力,和着春風,不間斷飛翔,無數候鳥陸續到達相對獨立的曹妃甸濕地,在領略了「地球之腎」魅力的同時,暫棲補給,欣賞濕地之春的交響。

候鳥不會懸迷,在羽翼幫助下,不遠千里來到這裡,和包括雉雞在內的數百種候鳥、夏候鳥、旅鳥,一同應對接下來的季節變換。

雉雞,域內留鳥,較家雞略小,尾巴卻長,有橫斑。

雄鳥,羽色華麗,我國東部存有多個亞種,頸部有白色頸圈,與金屬綠色的頸部,形成顯著的對比。

雌鳥,羽色暗淡,較雄鳥小,色為褐與棕黃,並雜以黑斑;尾羽也較短,不如雄鳥艷麗。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長久以來的願望,對來生至關重要。

冬去春曖,在這神秘的瑰寶之地,沃野下方,景觀全新。

雉雞家族,順其自然,依然坐享其成。

在農田、地邊、沼澤,以及林緣灌叢和公路兩邊的草地中,活動自如,痴樂其中。

濕地荒蠻,給了雉雞最好的偽裝。

土地異常肥沃,植物嫩葉、莖、漿果、豆類、穀物和昆蟲,捕食易如反掌。

至關重要的信息,並非無足輕重。

雉雞,腳強健,善奔跑,善藏匿。見危後於地面速奔,很快鑽入叢林、灌叢。

邊飛邊「咯咯咯」叫, 兩翼「撲撲撲」鼓動,是自我保護的個性特點。拋物線式的飛行,不會很持久,落地前滑翔,落地後,竄行藏匿。然後,輕易不再起飛。

關心家族的事後事,非同尋常。雉雞,所有一切,與最大限度繁殖自己的後代,密切相關。

雉雞,每年繁殖一窩,每窩產卵8—15枚不等。

求偶之戰,將持續多日,但很快會抱得「美人歸」。

在3—7月繁殖期,每一次鳴叫,都會舞動翅膀。

雄鳥,出盡風頭,鳴叫不同尋常。清晨時,清脆響亮,更是不遺餘力,引「人」注目,500米範圍內都可聞見。

天生警覺。求偶間,雄鳥羽毛煥然一新,各據領域,並在屬於自己的域內不斷鳴叫。如遇其它雄鳥闖入,則當仁不讓,與之激烈爭鬥,直到驅離。

雄鳥,用貪婪的目光,發現、識別着雌鳥。

沒有純潔無瑕,並不接受唯一伴侶,「一夫多妻」 是雉雞種群的自然屬性。

曼妙的舞姿,是典型的炫耀。

熱戀中,不會改變風格。雄鳥的賴皮相,仍清晰可見,一直在雌鳥左右,或走或鳴,或狂步。有意觸接雌鳥頭部,並在其一側將翅下垂,另一側向上伸,豎直尾羽, 打開冠羽。

不夠驚艷,但也十分挑剔。雌鳥也非等閒之輩,觀察四周,觀察雄鳥的一舉一動,並隨勢之變而變,擇時主動表達自己的感動。

雌鳥,敏銳的嗅覺定位,獨特的生理構造,令雄鳥不能小覷,直至引起對方的興趣

把巢穴打造的更加完美,絕不是雉雞本來的性格。

草、葦、灌,叢中地上,也或在隱蔽的樹根旁、麥地,刨淺坑,內墊以枯草、樹葉和羽毛,營建碗狀或盤狀、且極為簡陋的巢穴為家。

雉雞,並非獨自而來。它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最富裕的似乎永遠是。也許是與生俱來,雄鳥,熱情奔放,喜歡更多刺激,特別渴望一個個外邊的世界。

「瀟灑」,使雄鳥聲名遠揚。光環暗淡的雌鳥,一心為家,對失情,仍一無所知,不曾發現,雄鳥的家外有家。

新生命陸續降生,在濕地不斷成長。

為了幼鳥強壯,每天都要不斷飛翔。開闊地帶,無限廣袤,找到合適地點,尋找更容易捕捉的食物。

全身心哺育下一代,曹妃甸濕地是個不錯的選擇。

儘快適應,安心生存。幼鳥,需要更多別具風味的早餐,才能增加每天的體重。

面對無知世界,等不及要去探索。

對危險之路一無所知。躲開了雌鳥保護,幼鳥兄弟姐妹總要躍躍欲試,提早外出覓食的行為,有點過於急切。

周邊的不速之客,或許早已布滿各式陷阱。雌鳥為幼鳥上的第一課就是,一時嘴饞,別忘安全。

一次次意外相撞,都不會倖免遇難。有時,等初學幼鳥察覺到危險的那一刻,為時已晚。

所幸,更多幼鳥踏出艱難的一步後,有驚,卻無險。

由此展開,逐漸學會生存技能,直到幼鳥自立門戶。

大膽探索比較陌生的濕地,以此邁向新的世界,是幼鳥走向成年的必經之路。

寒冷向南侵襲,告別收穫的季節,此時幼鳥形成一個群體,樂趣多多,越來越強。

濕地,更多物種充滿期待。

雉雞,尋找着新食物,在幸福生活中,激情四射。詠唱四季,以備在下一個春天,接續孕育新一代的主旋律。[1]

作者簡介

李連君,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民俗學會會員,河北省民俗文化協會副秘書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