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上一支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雪上一支蒿 |
中文學名: 雪上一支蒿 |
雪上一枝蒿[1]是由毛茛科(Ranunculaceae)烏頭屬(Aconitum)的多個品種的塊根製成,源於雲南,是四川民間廣為流傳和使用的跌打、療傷的止痛藥。對於跌扑腫痛、風濕紅腫,特別是各種內外傷疼痛,內服外搽具有立竿見影的奇特療效。但其毒性很大,用之得當治病,用之失當致命,誤服或服用過量可能導致中毒死亡。已被列入國家特殊管理藥品,多外用。
簡介
【功能主治】現代醫藥學臨床研究認為:雪上一枝蒿性溫,味苦、辛。有劇毒。能祛風除濕,消炎鎮痛。用於風濕骨痛,跌扑腫痛及牙痛等症,療效顯着。並規定:多為外用藥,內服慎用。宜在醫師指導或監視下服用;一般內服:日服一次,用量為25~50mg,極量為70mg。該品在1974年才正式收入《雲南省藥品標準》,1977年收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因其毒性劇烈,治療劑量與中毒劑量相近,已列為國家特殊管理藥品[2]。 【臨床應用】 1. 諸痛證 該品辛散溫通,性猛善走,能祛風濕,活血脈,尤善止痛,為治療多種疼痛的良藥。
⒉ 瘡瘍腫毒,蟲蛇咬傷 該品能以毒攻毒,活血止痛,可用泡酒外擦,治瘡瘍腫毒,毒蟲及毒蛇咬傷、蜂叮等。
【用法用量】口服常用量一次25~50mg。極量,一次70mg。外用適量酒磨敷。
【使用注意】內服須經炮製並嚴格控制劑量,孕婦、老弱、小兒及心臟病、潰瘍病患者忌服。
雪上一支蒿的副作用
1、有劇毒,內服須經炮製並嚴格控制劑量,未經炮製,不宜內服。
2、孕婦、老弱、小兒及心臟病、潰瘍病患者忌服。
3、服藥期間,忌食生冷、豆類、牛羊肉。
4、酒劑禁內服。
5、中毒症狀主要表現迷走神經強烈興奮,出現流涎、嘔吐、腹痛、心律失常、血壓下降、休克、呼吸困難或抽搐昏迷,可因循環和呼吸衰竭而死亡[3]。
附方
1、治跌打損傷,風濕骨痛,牙痛:雪上一枝蒿0.25分(如米粒大)吞服。(《雲南中草藥選》)。
2、治跌打損傷,風濕骨痛,瘡瘍腫毒,毒蟲及毒蛇咬傷,蜂叮:雪上一枝蒿25克,泡酒一斤,十天後外擦,禁內服。(《雲南中草藥選》)。
3、治牙髓炎(無痛去髓):用雪上一枝蒿酒精提取物(製法:取雪上一枝蒿塊根研粉,浸於無水酒精中,24小時後過濾,將濾液蒸去酒精,得棕褐色膠狀物)1克,雪上一枝蒿粉0.5克,蟾酥細粉1克,羊毛脂0.8克,共置於乳缽內充分調勻,研成軟膏狀,即為牙髓失活劑。在原有的穿髓孔處封入米粒大的藥劑,1~2天後觀察牙髓失活效果,行無痛去髓術。(《全展選編·口腔疾病》)[4]。
形態特徵
雪上一枝蒿塊根倒圓錐形,長2.3-3.6厘米, 粗9-11毫米, 或近圓柱形,長約7厘米,粗約5毫米。莖高40-65厘米,無毛,等距地生葉。莖下部葉在開花時枯萎。莖中部葉有短柄,無毛;葉片革質,五角形,有時圓菱形,長5.5-9厘米, 寬8-10厘米, 基部心形或淺心形,有時圓形,三深裂至距基部1.5-2厘米處,中央深裂片卵狀菱形,長漸尖,邊緣疏生三角形牙齒,葉脈多少隆起形成明顯的脈網;葉柄長2.2-3厘米,圓柱形。莖上部葉變小,寬卵形或菱形,三裂稍超過中部,有時狹卵形,幾不分裂。花序有1-6朵花,長2.2-3厘米;軸和花梗均無毛;花梗長約1厘米,稍向下彎曲;小苞片披針形至披針狀線形,長3-8毫米, 寬約1.5毫米,幾無毛;萼片藍色,上萼片圓筒狀盔形或高盔形,高2.4-3.2厘米, 中部粗5-10 (-15) 毫米,無毛,下緣稍凹,長1.5-2.4厘米, 花瓣具長爪,無毛,瓣片大,唇長約6毫米,距長5-7毫米, 向後彎曲;雄蕊無毛,花絲有2枚小齒或全緣;心皮3,無毛。菁蕒長1.6-1.8厘米;種子倒圓錐狀三棱形,長約2毫米,只在-面生橫膜翅。9-10月開花。
分布地區
野生於海拔3100~4300m的高山草地、多石礫山坡或疏林下,在海拔250~3000m有栽培。
主要分布於中國雲南東北部(鎮雄)、四川(天全、 南川)、貴州及湖北西部。
栽培技術
生物學特性
常生長在海拔3000-4000m的高山草原地帶的陰坡處。以肥沃疏鬆的黑色腐殖質土壤栽培為佳。
栽培技術
用種子、根芽繁殖。種子繁殖:每年5月上旬播種,散播,經常保持土壤濕潤。育苗1年,即可移栽。根芽繁殖:截取根上部1/3,於11月或下雪前,按行株距21cm×21cm將根芽埋入土中,深4-6cm。
田間管理
生長期間應經常除草,為促使植株生長良好,每年可追施土糞或草木灰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