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雷公尖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雷公尖鄉位於靖安縣城的東南部,緊鄰縣城河北規劃新區,縣工業園區坐落境內,靖安至三爪侖國家級示範森林公園二級油路穿境而過。雷公尖鄉屬鄉場合一單位,與國營靖安雷公尖綜合墾殖場兩塊牌子,一套人馬。全鄉下轄3個分場、2個村(長坪村、三櫪村、墾殖場塔里分場、墾殖場虎山分場、墾殖場園藝分場)。全鄉總面積33平方公里,有豐富的木竹資源,森林履蓋率85%,珍稀樹種繁多,生態環境優良。歷史文化悠久,譽為繡谷飛雲,揚坪舞鶴,鯉魚祥塔著名的靖安十景,有唐代書法家柳公權點數,並題寫為「雙休寺」人流、物流繁體。改革開放以來,雷公尖鄉經濟得到飛速發展,工業經濟形成了以精密鑄造,送藥化工、竹木雕刻、運輸等四大支柱產業。2004年,全鄉主導產業省林業、果業和糧食。年木材採伐量達3000m3,毛竹3萬根,年產果500噸,產糧1225噸。鄉地方風土特色主要有秀谷雞、黑沙王西瓜、苦菜水蜜桃椪柑等。[1]

中文名稱: 雷公尖鄉

行政區類別: 鄉鎮

所屬地區: 江西省靖安縣

地理位置: 靖安縣城的東南部

人 口: 3千餘人

地理氣候

雷公尖鄉位於江西省靖安縣,地處北緯28°47'至29°06',東徑114°54'至115°30'。地勢東西長,南北窄,四周環山,中部山地間雜丘陵,惟東南偶有少量河谷平原,是一個以山區為主地區。本縣屬於北亞熱帶濕潤氣候,春季回暖遲,有春寒,夏季炎熱時間長,秋季涼得快,冬季較寒冷,四季分明。氣候溫和,氣溫東西相差大,歷年平均氣溫17.0度,少數高山區年平均氣溫在15.0度左右,要比平原低3度以上。雨量充沛,歷年平均降水量為17401毫米,年際變化大,最多達2224.7毫米,最少1132.6毫米,相差1092.1毫米,降水分布不勻,一般山區大於平原。

自然資源

雷公尖鄉總面積33平方公里,有豐富的木竹資源,森林覆蓋率85%,生態環境優良,珍稀樹種有樟、楠、梓、柏、水杉、江南榿、羅漢松等,野生藥材有近百種,此外,還有木本油料和澱粉。野生動物有野豬、猴、穿山甲、松鼠以及竹雉,喜鵲等。木竹:別名:扁擔竹稈高8-12m,徑4-6cm,。稈壁厚,節甚隆起,稈下部稍呈之字形彎曲,表面貼生棕色刺毛,節環密生一;關向下的灰白色絹毛。籜鞘遲落,革質,背面常無毛或二耳不等大,大者長橢圓形,比卵圓形的小者約大2倍,有波折,邊緣具發達之遂毛;籜舌高4-5mm,邊緣齒裂並被註解蘇毛;籜葉直立,近三角形或卵形,其基部寬度約為籜稍先端的確2/5。下部分枝具少數硬或軟的刺,主枝粗壯下垂。葉片線狀披針形至狹披針形,長9-22cm,寬1.5-3cm,背面宇航局被子短柔毛或無毛。竹稈壁厚堅實。

人文建設

雷公尖鄉十分重視村民的文化建設,如長坪村科技文化協會舉辦的椪柑、甜糯玉米栽培管理經驗交流會,農民土專家歡聚一團,圍繞椪柑種植,甜糯玉米栽培暢所欲言,互相交流着自己拿手的農作物種植經驗。該村還充分發揮民間協會的力量,成立了詩詞協會,科技文化協會,體育協會等,在豐富業餘生活的同時,提升了農民的科技文化道德素質,尤其是該村的科技文化協會,協會會員在每年定期開展科技活動,通過經驗交流,技術培訓,現場操作等形式進行農業科學技術推廣,極大地促進了全村的科技文化發展。

經濟發展

雷公尖鄉經濟得到飛速發展,鄉二、三產業發展迅速,2007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6050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5380萬元。人均達122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319元,比2006年同比增長346元。工業經濟形成了鑄造、紡織、建築、竹木加工等支柱產業。2004年,雷公尖鄉主導產業省林業、果業和糧食。年木材採伐量達3000立方米,毛竹3萬根,年產果500噸,產糧1225噸。鄉地方風土特色主要有秀谷雞、黑沙王西瓜、苦菜、水蜜桃、椪柑等。2005年,在靖安縣優質農特產品展銷會上,雷公尖鄉展出的「太空一號」花生引起了縣內外商家的濃厚興趣,他們或當場品嘗,或預訂種子,或詢問栽種技術。在場的該鄉生態農莊技術人員介紹,2003年11月中國第18顆返回式科學實驗衛星搭載「太空一號」花生在太空進行科學試驗後,由中國農科院提供50克「太空一號」花生種子於2004年春開始在雷公尖鄉生態農莊小面積試種,並獲得成功。2005年擴種0.5畝地,畝產達150公斤。其特點是耐旱、耐寒、耐高溫、抗病,適應紅壤,沙質、潮泥地栽種,每年8月底收穫,結實率高,籽粒飽滿、殼薄、質重,平均每蔸產果200~300克,出油率比普通花生高20%以上。2008年全鄉共完成財政收入469.8萬元,其中地方收入完成342.1萬元。增長速度列全縣第一。引進企業3家,吸納資金51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619元,比去年增收300元,全鄉經濟保持着較快的發展勢頭,主要突出了經濟工作的三大重點:

主攻工業、企業逐步發展壯大

把主攻工業作為發展經濟的重中之重來抓,充分發揮區域優勢、解放思想,全面實施了「扶強扶大現有企業,大力招商培植新的增長點」的經濟發展思路。一是繼續推行領導幹部掛點企業制度,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優質服務工作。骨幹企業平安運輸公司得到了不斷的發展壯大。一年來,該企業上繳稅收達392.9萬元,占全鄉財政收入的83.6%。二是優化發展環境,制定出台了招商引資獎勵辦法,建立了招商引資信息網絡,招商引資初見成效。一年來,新引進聖友實業有限公司、九峰木竹加工廠,余氏居生實木門窗廠三家企業落戶,有2個項目正在洽談中。

加大投入,農業經濟得到發展

我們堅持「加大農業投資力度,促使農民增收致富」的工作理念,紮實地推進了農業經濟的發展。一是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先後投資16萬元完成了洪山水庫除險加固和反濾層工程;投資2萬餘元完成了蛟家壠水庫涵管維修及渠道工程,投資3萬餘元完成了三櫪村雷家抗旱井工程。二是抓好動物防疫工作不放鬆。積極配合防疫部門把工作落到實處,鄉政府全額出資,對全鄉進行了兩次動物疫情防治,並免費發放消毒液進行消毒。做到防疫工作「五不漏」,全鄉無重大疫情發生。三是加大對農業的扶持力度。對連片100畝以上的紅花、油菜、玉米示範點免費提供種子;推廣沼氣池建議,新增沼氣池1個。每個池由政府扶助800元。池氣工程建設獲全縣第一名。全鄉完成綠肥面積500畝,油菜600畝,冬播蔬菜800畝,實施了近138畝田園林網化椪柑工程,新開發椪柑250畝,抓好了300畝西瓜和100畝白糯玉米的生產,取得了較好的效益。上級惠民政策全面落到實處,全年共發放各類惠農補貼資金127.1萬元。

加強管理,林業經濟後勁增強

堅持了「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的原則,一是嚴格控制採伐量,2008年縣下達我場木材採伐計劃700立方米,毛竹25000支,僅採伐木材50立方米,毛竹16000支。二是造管並奉。爭取長防林項目資金造林419畝。加強毛竹林管護,實施竹腔施肥和竹兜施肥各300畝,在抓好原有封山育林的基礎上,新增封山育林面積2000畝。三是「一大四小」工作創特色,投入專項資金3萬餘元的虎山分場大寨田林網改造得到省市縣領導的好評,鄉村道路兩旁已栽植了桂花、楊樹等5000棵。四是護林防火做到警鐘長鳴,連續三年實現了森林火警火災零目標管理。

構建和諧社會,民生工程穩步推進

始終把民生問題放在重要位置,以人為本,突出抓好了群眾反映強烈的勞動就業、社會保障、農場稅費改革等熱點問題。建立健全了便民服務中心。根據縣紀委統一安排部署,投資10萬餘元,高標準建立了鄉便民服務中心。將鄉農業辦、工業辦、場管辦、民政所、規劃辦、計生辦、勞動保障所、經管辦等9個涉農部門與司法所、綜治辦聯合集中辦公,為群眾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務。逐步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今年多方籌措資金,投資110多萬元修通了一條全長4.5公里的塔里分場水泥公路,虎山雙龍拆遷安置房主體工程基本完工;爭取資金1萬元接通了從工業園至園藝分場的自來水主管;拔付資金1.5萬元,改善虎山分場職工食堂。認真做好再就業工作。全年舉辦下崗失業人員免費技能培訓班一期,培訓人員100人。依託城郊鄉的區域優勢,積極引導幫助失業人員多形式、多渠道實現就業。實現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52人,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150人,4050人員就業人數6人。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一是做到醫保全覆蓋,已有退休幹部職工教師268人參加職工醫療保險、830人參加城鎮居民醫療保險、1602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比上年增加37%,合作醫療制度實施以來,全鄉已有58人次享受了合作醫療成果,金額達8.79萬元。二是低保做到應保盡保,有農村低保戶65戶118人,城市低保戶73戶218人。三是認真開展大病救助工作,全年享受大病救助人員11人,金額達1.5萬餘元。

旅遊發展

雷公尖山清水秀,繡谷飛雲,揚坪舞鶴,鯉魚拜塔等為著名的靖安十景;唐代書法家柳公權推崇並題寫寺名的「雙林寺」即坐落境內。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雙林寺原名「中都寺」,其地本為中都故城所在,因之得名。中都寺創建年代很早,因古文獻記載失詳,難以確考。寺中現存最古之碑為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姑姑之碑」。年代久遠,字跡模糊,第二十行「重修寺於武平二年」尚可辨認。雙林寺坐北朝南,廟群占地面積約為一萬五千平方米,內分東西兩大部分。西部為廟院,沿中軸線坐落着三進院落,由十座殿堂組成。前院為釋迦殿、羅漢殿、武聖殿、土地殿、閻羅殿和天王殿;中院為大雄寶殿和兩廂的千佛殿、菩薩殿;後院為娘娘殿和貞義祠。東部為禪院、經房等(現為小學校所用)明代時於寺廟外圍建一周高大的夯土包圍牆,上置箭垛,外觀頗似一座小城堡。

靖安十景

況鍾園林位于靖安縣城東,始建於1983年,原名為森林公園,在1995年為紀念歷史名人,中國古代三大青天之一的況鍾誕生600周年而重建,並更名為況鍾園林。況鍾園林總面積507畝,園內有況鍾墓、況鍾銅像,革命烈士紀念塔、仙洞攬勝等十多處景點;有250多種珍貴的樹種,400多種花卉絢麗多彩。山風過處,竹浪涌動,松濤陣陣,四處芳香。園內石級起伏,小徑曲折,既有森林公園的野趣,又有江南園林的韻味。2001年9月政府決定將況鍾園林整體出讓給天津客商趙玉甫先生進行開發、建設完成了況鍾園林度假村,總占地面積94畝,度假村賓館按三星級標準進行裝飾,配有10幢風格迥異的別墅,以及游泳館、保齡球館、網球場、健身房、演藝廳、桑拿洗浴室和大型會議室、餐廳、停車場、洗衣房等附屬配套設施,服務功能完善。

視頻

宜春市靖安縣雷公尖舞動青春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