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雷公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雷公筍
原圖鏈接

雷公筍

雷公筍,學名閉鞘姜,是海南特有的野生草本植物。為姜科多年宿根直立草木,通常1.2米,頂部常分枝,莖有節,稍帶紫紅色。葉互生,單葉,螺旋狀排列,長圓形成披針形基部抱莖,背部密生灰色絹毛,葉鞘寬而封閉,故稱「閉鞘姜」。又由於其嫩莖似筍,喜蔭濕,風雨雷電交加天氣長得更好,故海南人稱之為「雷公筍」。

中文學名:雷公筍、界:植物界、門:被子植物門、綱:百合綱、亞綱:姜亞綱、目:姜目、

形態特徵

雷公筍,學名閉鞘姜,是海南特有的野生草本植物。株高1-3米,基部近木質,頂部常分枝,旋卷。葉片長圓形或披針形,長15-20厘米,寬6-10厘米,頂端漸尖或尾狀漸尖,基部近圓形,葉背密被絹毛。穗狀花序頂生,橢圓形或卵形,長5-15厘米;苞片卵形,革質,紅色,長2厘米,被短柔毛,具增厚及稍銳利的短尖頭;小苞片長1.2-1.5厘米,淡紅色;花萼革質,紅色,長1.8-2厘米,3裂,嫩時被絨毛;花冠管短,長1厘米,裂片長圓狀橢圓形,長約5厘米,白色或頂部紅色;唇瓣寬喇叭形,純白色,長6.5-9厘米,頂端具裂齒及皺波狀;雄蕊花瓣狀,長約4.5厘米,寬1.3厘米,上面被短柔毛,白色,基部橙黃。蒴果稍木質,長1.3厘米,紅色;種子黑色,光亮,長3毫米。花期:7-9月;果期:9-11月。 葉互生,單葉,螺旋狀排列,長圓形成披針形基部抱莖,背部密生灰色絹毛,葉鞘寬而封閉,故稱「閉鞘姜」。又由於其嫩莖似筍,喜蔭濕,風雨雷電交加天氣長得更好,故海南人稱之為「雷公筍」。

雷公筍苗
原圖鏈接

生長環境

山區的溪溝旁、田坎上、山灣里、嶺腳下。

分布地區

雷公筍多分布於台灣、海南、廣東、廣西、雲南等省區,東南亞及南亞熱帶地區也有分布。海南主要分布在雷公筍遍布保亭白沙五指山等山區的溪溝旁、田坎上、山灣里、嶺腳下。

主要價值

海南地區開春後2—10月上山採回生的嫩莖食。除食用外,閉鞘姜還可供藥用。

其根狀莖藥用內服治水腫,外洗瘡癤,利水,消腫,拔毒。主治腎炎,浮腫,肝硬化腹水,小便不利,尿道刺痛,腎結石等。可干品1—3錢,水煎服。鮮品搗爛外敷治無名腫毒。藥根莖秋末採收,洗淨、去根須、切片、蒸熟曬乾備用。雷公筍含有豐富的皂甙、總黃酮,對心血管、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常年食用有特別功效,能提高人體免疫力,其肉質厚、質鮮嫩脆、清香可口,是不可多得的、增進健康的無公害綠色食品。經農業部熱帶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檢測,國家質量監督檢測檢疫總局批准為「無公害天然綠色食品」,其產品可製成保鮮筍、清水罐頭、醃製品、干製品和飲料。[1]

食用方法

醃雷公筍
原圖鏈接

海南常見的食用方法為鮮食或將莖製成酸筍。

醃製方法為將煮沸的米飯水冷卻後加入少許鹽,放入切成段的嫩莖醃漬,5—7天發出誘人酸味時可食用。製成的筍呈淺黃,可生食涼拌或炒、煮食,加入魚、肉等同煮味更佳。

鮮莖食用方法為將嫩莖切成片後於沸水中煮2—3分鐘後炒食或煮湯或涼拌。花亦可食,炒食或煮湯,既美觀又美味。但根頭新鮮時有毒,不可鮮食根頭。

營養價值

雷公筍營養價值高,它的莖中含蛋白質、脂肪、粗纖維、碳水化合物、多種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食用後清涼開胃、清熱解毒、清肝明目、降血壓,有治療便秘和消食、利尿等多種食用功效。

功效作用

除了食用功效外,它還有顯著的藥用功效。根狀莖用內服治水腫,外洗瘡癤,利水、清腫、拔毒。主治腎炎、浮腫、肝硬化腹水、小便不利、尿道刺痛、腎結石等。又因其含有豐富的皂甙、總黃酮,對心血管、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常年食用有特別的功效。能提高人體免疫力,其肉質厚、質鮮嫩脆、清香可口,是不可多得的、增進健康的無公害綠色食品。[2]

相關視頻

深山這種雷公筍用來炒肉吃,清香可口,你吃過嗎?

雷公筍你見過嗎,像甘蔗一樣高挑,有很好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