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峰塔下——寄到碧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雷峰塔下——寄到碧落》是廬隱寫的一篇散文,內容是什麼呢?來給大家介紹。
原文
涵!記得吧!我們徘徊在雷峰塔下,地上芊芊碧草,間雜着幾朵黃花,我們並肩坐在那軟綿的草上。那時正是四月間的天氣,我穿的一件淺紫麻沙的袷衣,你采了一朵黃花插在我的衣襟上,你仿佛怕我拒絕,你羞澀而微怯地望着我。那時我真不敢對你逼視,也許我的臉色變了,我只覺心臟急速地跳動,額際仿佛有些汗濕。
黃昏的落照,正射在塔尖,紅霞漾射於湖心,輕舟蘭槳,又有一雙雙情侶,在我們面前泛過。涵!你放大膽子,悄悄地握住我的手,——這是我們頭一次的接觸,可是我心裡仿佛被利劍所穿,不知不覺落下淚來,你也似乎有些抖顫,涵!那時節我似乎已料到我們命運的多磨多難!
山腳上忽湧起一朵黑雲,遠遠地送過雷聲,——湖上的天氣,晴雨最是無憑,但我們淒戀着,忘記風雨無情的吹淋,頃刻間豆子般大的雨點,淋到我們的頭上身上,我們來時原帶着傘,但是後來看見天色晴朗,就放在船上了。
雨點夾着風沙,一直吹淋。我們拚命地跑到船上,彼此的衣裳都濕透了,我頓感到冷意,伏作一堆,還不禁抖顫,你將那墊的氈子,替我蓋上,又緊緊地靠着我,涵!那時你還不敢對我表示什麼!
晚上依然是好天氣,我們在湖邊的椅子上坐着,看月。你悄悄對我說:「雷峰塔下,是我們生命史上一個大痕跡!」我低頭不能說什麼,涵!真的!我永遠覺得我們沒有幸福的可能!
唉!涵!就在那夜,你對我表明白你的心曲,我本是怯弱的人,我雖然恐懼着可怕的命運,但我無力拒絕你的愛意!
從雷峰塔下歸來,一直四年間,我們是度着悲慘的戀念的生活。四年後,我們勝利了!一切的障礙,都在我們手裡粉碎了。我們又在四月間來到這裡,而且我們還是住在那所旅館,還是在黃昏的時候,到雷峰塔下,涵!我們那時是毫無所拘束了。我們任情的擁抱,任意的握手,我們多麼驕傲……
但是涵!又過了一年,雷峰塔倒了,我們不是很悽然地惋惜嗎?不過我絕不曾想到,就在這一年十月里你拋下一切走了,永遠的走了!再不想回來了!呵!涵!我從前惋惜雷峰塔的倒塌,現在,呵!現在,我感謝雷峰塔的倒塌,因為它的倒塌,可以撲滅我們的殘痕!
涵!今年十月就到了。你離開人間已經三年了!人間漸漸使你淡忘了嗎?唉!父親年紀老了!每次來信都提起你,你們到底是什麼因果?而我和你確是前生的冤孽呢!
涵!去年你的二周年紀念時,我本想為你設祭,但是我住在學校里,什麼都不完全,我記得我只作了一篇祭文,向空焚化了。你到底有靈感沒有?我總痴望你,給我托一個清清楚楚的夢,但是那有?!
只有一次,我是夢見你來了,但是你為甚那麼冷淡?果然是緣盡了嗎?涵!你拋得下走了,大約也再不戀着什麼!不過你總忘不了雷峰塔下的痕跡吧!
涵!人間是更悲慘了!你走後一切都變更了。家裡呢:也是樹倒猢猻散,父親的生意失敗了!兩個兄弟都在外洋飄蕩,家裡只剩母親和小弟弟,也都搬到鄉下去住,父親忍着傷悲,仍在洋口奔忙,籌還拖欠的債,涵!這都是你臨死而不放心的事情,但是現在我都告訴了你,你也有點眷戀嗎?
我!大約你是放心的,一直扎掙着呢,涵!雷峰塔已經倒塌了,我們的離合也都應驗了。——今年是你死後的三周年——我就把這斷藕的殘絲,敬獻你在天之靈吧!
賞析
這篇悼念亡夫的散文採用書信體形式,格外纏綿悱惻,哀婉悵惘。這是生者向死者的訴說和呼喚,是靈魂深處的絕唱。
廬隱於五四運動那年秋天,進入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讀書。時逢日本駐福州居留民團開槍打死打傷數名抵制日貨的中國學生的「閩案事件」發生,旅京閩籍學生為聲援福建學生成立聯合會。廬隱是女高師代表,被大會推舉為副主席。這是廬隱第一次與男人合作共事,她狹窄的視野豁然開朗。面對着這陽剛世界,廬隱自慚形穢。她羨慕英雄,服膺思想家。在這群風華正茂的男大學生中,廬隱最喜愛的是北大代表、《閩潮》主編郭夢良。在廬隱眼裡,他明敏聰穎,他勤慎敦篤,他深沉穩重,他學業精深,品格清華。起先,他們商磋會務;後來,書信往還頻繁;後來,形影不離,情投意合。《雷峰塔下》追憶的是第二年四月春天,廬隱和郭夢良雙雙結伴遊玩杭州時相親相愛的情景。當郭夢良壯着膽,悄悄握住廬隱的手時,廬隱的心卻被利劍所刺穿似的,眼淚潸然而下。雖然這是兩人頭一次肌膚的接觸,但是留給廬隱的並非是歡悅愉快的感覺。因為廬隱「似乎已料到我們命運的多磨多難」。所謂命運多磨多難,指的是郭夢良早有妻室。然而郭夢良在愛的抉擇面前,一反常態,畏葸不前,他摯愛廬隱又不忍心與妻子分離。廬隱勸慰他:「只要我們有愛情,你有妻子也不要緊。」
婚姻並沒有給廬隱帶來幸福與歡愉。丈夫任教於吳淞中國公學,後又去政治學院任教務長,每日早出晚歸,愛的功課漸漸荒蕪。廬隱扮演着「妻主內」的傳統角色,她的騖外天性受到強烈的壓制,孤獨、寂寞;失落、幻滅。她哀嘆着:「理想的愛情只有天上有。」不久,疾病奪走了郭夢良短暫的生命,廬隱青春之夢也隨之而破碎。她攜帶女兒四處漂泊,飽經世態炎涼。後來回到北京,經友人薦紹出任女一中校長。學校傾軋相擠的惡濁環境使她心寒意懶。稍有閒暇就約女高師校友石評梅出去散步談心。有時跑到陶然亭對着累累荒墳,嚎啕痛哭。有時站在中央公園最高處,酣歌狂舞。更多的時候,兩人關在「白屋」、「梅窠」里拚命酗酒抽煙。醉倒了大聲狂笑,醒來又大聲啼哭。在《雷峰塔下》,廬隱忍耐不住,向亡夫訴說孤身一人時的淒涼與悲慘。
廬隱的散文風格清婉幽麗,洋溢着強烈濃郁的主觀抒情色彩。大喜大悲,如歌似泣;情感跌宕起伏,像洶湧波濤,也如和風細雨。然而,這篇散文沒有廬隱往常行文不講究結構布局之疏漏,文章短小精悍,一氣呵成。全文以雷峰塔作為切入點並以此為貫穿始終的中心線索,有條不紊地描寫了廬隱與郭夢良在塔下喜結良緣時的羞澀、驚喜與憂慮,四年後故地重遊時的勝利感與恣意忘形的狂放,以及塔倒夫亡後的孤寂、淒涼與失落,清晰地展露出廬隱從女生——亡婦的心路歷程。
雷峰塔在結構中起到樞紐作用,同時又具深刻的象徵意味。它既是廬隱與郭夢良愛情的見證,又是兩人愛情的終結。文中多處提到雷峰塔在兩人愛情中的位置與作用。「雷峰塔下,是我們生命史上一個大痕跡!」暗喻廬郭兩人衝破重重障礙相聚在塔下私訂終身。四年後第二次歡聚在塔下,雷峰塔則成為他們終成眷屬的勝利象徵,塔下兩人「任情的擁抱,任意的握手」,感到「多麼驕傲」。又一年,雷峰塔倒塌不幸應驗了他倆的悲歡離合,撲滅了他倆婚姻的殘痕。塔倒了,人走了,然而廬隱思念亡夫的迫切心情卻逐年倍增,她焚化祭文、夢見亡夫,終難忘懷雷峰塔下的痕跡,因而終於有了這篇夫亡三年後寫的寄往碧落的信函,把這相思的「斷藕的殘絲」獻給亡夫在天之靈。
讀《雷峰塔下》,仿佛浮現出廬隱憔悴、愁苦的面容,和「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悽慘慘」的身影,感人肺腑,催人淚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