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雷州石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雷州石狗是古代中國民間信仰之一。作為一方的守護神,安放在人們經常出入的必經之處,隨着時間的推移,其猙獰、威嚴的面孔讓人看後總會產生不友善的感覺。於是,崇尚禮教的雷州勞動人民便對石狗的形象進行了藝術塑新,雕刻其昂首咧嘴、含笑露善,如司儀迎賓,從此,石狗又被人稱為「司儀神」。 雷州石狗是雷州人民時代繁衍生息中遺留下的寶貴文化,是一種獨特的民間藝術創作。很可惜,在文革期間,石狗被視為「四舊」而遭劫,許多石狗被砸毀,棄之深山荒野,有的湮沒泥沙、河渠,難覓其蹤。

中文名 雷州石狗

外文名 Leizhou stone dog

分 類 民間信仰

地 區 廣東省雷州

簡介

上古的雷州,是一塊荒蠻之地,瘴氣濃重,人氣不旺,為生兒育女,增加人口,從古至今,體魄健壯的石狗最受雷州民眾的崇拜。於是便雕刻高大威猛、帶有碩大生殖器的石狗進行祭拜祈禱,若有靈驗,又前來答謝石狗,還祈求其保佑小孩平安長大。有的孩子還取名「狗子」,直到現在,一些抱孫心切的老人,仍在初一、十五日捧三碗番薯(地瓜)湯或三碗飯與一塊豬肉,偷偷地向石狗燒香求拜。隨着時代的發展,雷州勞動人民對狗又賦予了種種神奇的傳說。

傳說

傳說南朝陳代(陳太建年間),古合州城西五裏白院村的陳鉷,以打獵為生,養有九耳異狗。一日,這隻狗九耳齊動,陳氏便邀其鄰十多人到州北的烏侖山打獵,結果,異狗從地里挖出一大卵,陳氏便抱回家中。翌日,一陣雷電將卵劈開,跑出一個兩掌分帶有「雷」、「州」兩字的男孩,後為陳氏養育,取名陳文玉。由於德才兼備,唐貞觀時,被任為雷州首任刺史。他精察吏治,愛撫百姓,穩定雷州。後人為他立廟塑像祀念,尊其為「雷祖」,而狗也隨之神化為「呈祥靈物」,受到崇拜。 [3] 又有一傳說,很久以前,雷州大旱,一巫師稱,是太陽神的惡作劇,只有天狗才能逼使太陽神降雨。這時,人們便想起與天狗同為兄弟的地狗。人們用繩捆綁着石狗,抬上荒坡遊行,並用荊條不停地抽打,吆喝着「快些去天上討雨,要不就去吃屎」的話語,地狗受到鞭笞後,便向天狗說明原委,天狗聽後就沖向太陽神狂吠,要其招雲降雨,要不就咬死它,太陽神驚怕了,立即向雷神、電母、雲師求情降雨。三天後,果然雷州大地普降甘霖,黎民莊稼豐收。雷州兩面臨海,氣候獨特,降雨量較少,旱情常見。解放前,效仿抬石狗游坡求雨的事在雷州屢見不鮮,這種儀式在雷州「石狗坡」舉行最多,規模較大,參與人員有時多達二三千人。

歷史

《雷祖志》記載:「業捕獵,養有九耳異犬,耳有靈機。每出獵,皆卜諸犬之耳。一耳動則獲一獸,二耳動則獲二獸。獲獸多寡,與耳動之數相應,不少爽焉。至陳朝太建二年辛卯九月初一日出獵,而犬之九耳俱動。陳氏喜曰:今必大獲矣,鳩其鄰十餘人,共隨犬往。至州北五里東,地名烏侖山,有叢棘密繞,犬自晨吠至日昃,無一獸出。獵人奇之,伐木而視。大挖地開,獲一大卵,圍有尺余,殼色青碧,眾俱不知為何物。陳氏抱而歸家。次早,烏雲忽作,風雨雷電交至。陳氏大恐,置卵於庭,盛以小桌。遂為霹靂所開,內出男子,兩手有文,左曰『雷』、右曰『州』。陳氏將男子與卵殼稟明州官,官收卵殼寄庫,男子交還陳氏養育,名曰文玉。」爾後,九耳狗日夜守護着陳文玉,凡有生面人來則呼吠逐趕,保護陳文玉長大。據史料記載與民間傳說,隋唐之際,聚居古合州的俚僚、僮人不時相互劫掠,他們都希望有一位德高望重之人當其首領,以平息劫掠。於是他們向唐王朝推薦陳文玉,得以准命為合州刺史。俚僚、僮人聞訊後則順服遠去,各自歸峒安居樂業。雷州自始靖安,民皆富庶。雷祖陳文玉誕降的神奇美麗傳說,既是雷州先民崇拜雷神與把狗作為圖騰的信念,也是時代造就偉人的不同凡響之所演義。「嘗聞不凡之人,不凡其生,胡足奇也。然不凡其生而能垂萬古者,正足奇矣。上朔夏禹發跡於龜而開四百之祥,商以玄鳥之卵而興六百之祀,周以巨人之跡而享八百之久,是三王以奇而君萬古者也。麟吐書、龍繞室、老降庭、胸有文是孔子以奇而師萬古者也。犬報喜、雷霹靂、卵出身、掌有文是雷祖以奇而神萬古者也」。

發展

石狗作為一方的「守護神」,安放在人們經常出入的必經之處,隨着時間的推移,其猙獰、威嚴的面孔讓人看後總會產生不友善的感覺。於是,崇尚禮教的雷州先民便對石狗的形象進行了藝術塑新,雕刻其昂首咧嘴、含笑露善,如司儀迎賓,從此,石狗又被人稱為「司儀神」[1] 。雷州石狗從「圖騰」到「呈祥靈物」,到「守護神」、「司儀神」,反映了雷州先民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進步。雷州石狗是雷州人民時代繁衍生息中遺留下的寶貴文化,是一種獨特的民間藝術創作。很可惜,在文革期間,石狗被視為「四舊」而遭劫,許多石狗被砸毀,棄之深山荒野,有的湮沒泥沙、河渠,難覓其蹤。

意義

全國罕見雷州半島石狗藝術源遠流長,雷州石狗歷史悠久,數量眾多,分布廣泛,內涵豐富,造型千姿百態,形神各異,栩栩如生,是一份獨具地方特色的珍貴文化藝術遺產。本文探討了雷州半島石狗雕刻藝術的分布、產生、用途、造型特點以及藝術特色。雷州石狗雕刻藝術是雷州半島上的一朵藝術奇葩。雷州石狗造型千姿百態,形神各異,栩栩如生,且歷史悠久,數量眾多,分布廣泛,內涵豐富,獨具地方民俗文化特色,在全國絕無僅有,是珍貴的文化藝術遺產。

特點

雷州石狗大多是由玄武岩雕刻而成,從湛江、雷州等地博物館收集的石狗來看,最大的石狗連座高約130厘米,最小的僅高10厘米左右,一般的石狗跟真狗大小差不多[2] 。雷州石狗具有鮮明的時代性與區域性的特徵。在造型藝術語言上具有內涵豐富、手法複雜多樣的特點,其總體藝術風格主要是寫意性的。雷州石狗從造型上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早期,時間約為春秋至秦漢時期,造型大多粗獷古樸,形簡神肅,昂首朝天,具有天人感應的圖騰特徵。中期,即隋唐至宋元時期,這一時期的石狗造型大多注重結構、線條的表現,強調生殖器的刻畫,反映祈求賜福的敦樸民俗。晚期,即明清時期,用擬人化的手法表現形神的完美,刻工精緻,紋飾細膩,展示出社會崇尚德福的民風。雷州石狗從造型外貌特徵上看,可將其分為百物混沌類型、人格化類型、獅象類型等三種類型;從雕刻表現風格上則可將其分為具象與抽象兩種類型。此外,雷州石狗還有中國傳統動物雕刻所區分的文相、武相及文武相結合之分。

視頻

終於有人給《雷州石狗》拍了系列專題片,石狗與雷州-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