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雷神多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雷神多肉別名怒雷神,屬龍舌蘭科龍舌蘭屬,多年生草本多漿植物。原產自墨西哥,為優良的室內盆栽觀葉植物。

植物特徵

植株矮小。葉基叢生,蓮座狀排列。葉倒卵狀匙形,長20- 25厘米,寬9-11厘米,基部較狹,厚,灰白色或淡青色,葉端、葉緣着生黑褐色刺,葉緣具倒鋸齒。無葉柄。株周圍易生子株而蘸生。花序高3米,花徑約5厘米,黃綠色。

植株無莖,密集且叢生,葉片長而寬,微呈蟹殼狀,葉色青綠或藍綠,葉面微覆白粉,葉緣有稀疏的肉齒,齒端生黃色或紅褐色短刺,葉邊緣至中間有暗綠黃色的錦斑,葉頂端有一枚黑色長刺。強光下植株葉片會肥厚,且不易拉的太長,弱光則葉片容易拉長,也窄很多,雖然是不容易徒長的品種,不過一旦徒長就難養回來了。[1]

生長習性

適應性強,較耐寒,略耐陰,怕水澇。生長適溫15—25℃,要求土層深厚較有肥力的土壤。喜溫暖乾燥和陽光充足的環境。

繁殖方法

雷神多用扦插或分株。莖基部易分櫱長出幼株,可在春季換盆時將幼株掰開,單獨盆裁。[2]

栽培管理

盆土

用園土、腐葉土、粗砂等份配製,生長緩慢,不用經常換盆。不宜放在室外栽培,雷神喜充足而柔和的陽光。水分應適當控制。冬季需保持盆土乾燥,溫度維持在5℃以上,冬季溫度不低於4℃。當根部生長分櫱較多時,應即時換盆,並疏去一些老根,以利生長。

溫度

雷神原產自熱帶地區,因此比較喜歡溫暖的生活環境。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8~25℃,其中要保證白天的溫度在22~25℃,晚上18~21℃,一定晝夜溫差對於雷神的生長更有好處。但雷神並不耐寒,冬季一定要及時移動到室內,注意保溫。

光照

雷神對光照的需求也比較大,除了夏季光照過強時需要適當遮蔭外,平時可儘量多給它一點光照。陽光不足時,葉片狹長而薄,葉面的白粉也會減少,植株鬆散而缺乏美感,特別是葉尖及邊緣處針刺的紅褐色會暗淡無光。對於有斑紋的品種,美麗的斑紋也會褪淡。

澆水

喜偏乾的土壤環境,具有較強的耐旱能力。生長期間要適當控制澆水,浼水應掌握「不干不澆,澆則涕透」和「寧干勿濕」的原則,切忌頻頻済水,如盆土濕澇,會引起葉片發黃、根系腐爛。但也不宜過於乾旱,否則植株生長緩慢,甚至停止;葉片也會變得黯淡而缺少光澤。夏季應適當增加澆水,並多向植株噴7JC,可使葉片保持翠綠。冬季休眠期間則更要控制澆水,保持盆土較為乾燥的狀態。低溫而盆土過濕對植株的安全越冬不利。

施肥

耐瘠薄,由於生長量不大,對肥料的要求不多。每月追施1次氮磷鉀結合的肥料,以使植株生長健壯,並使紅褐色的針刺和美麗的斑紋更為鮮艷,施肥要注意「薄肥多施」,忌施濃肥(濃肥易傷根)。人秋後追施1~2次磷鉀肥,停施氮肥,可利於植株的安全越冬。冬季休眠時停止施肥。

修剪

如基部老葉枯萎,應及時剪去。

翻盆

因生長慢,不需經常換盆。只是在根莖部生長有較多的分櫱時,才需進行翻盆,一般2~3年翻盆1次。翻盆宜在春天或初夏時進行。翻盆時要剪除部分老根及爛根,保留白色的新根,並換上新土。喜肥沃疏鬆和排水良好、含適量石灰質的砂質壤土,基質可用腐葉土、園土和粗砂等材料配製,並加入適量的骨粉或貝殼粉等石灰質材料。對名貴的王妃雷神錦等品種,最好用顆粒較粗的赤玉土(原產於日本的一種種植用土)種植。

病蟲害防治

葉斑病炭疽病灰霉病介殼蟲粉虱等病蟲危害。有時發生葉斑病危害,可用波爾多液(1:1:100)噴灑多次防治。蟲害有介殼蟲、粉虱危害,可用40%氧化樂果乳油1500倍液噴殺。[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