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雹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圖片網址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雹災是生態學一個名詞術語。

中華文明是一種獨特的文明[1],其文字也是非常獨特的。在世界上所有的國家中,只有中國由於其民族文化強大的包容性與同化性而始終沒有間斷過的文化傳承,這使漢字成為世界上較少的沒有間斷過的文字形式。約公元前14世紀殷商後期出現的甲骨文[2]被廣泛認為是漢字的第一種形式,一直發展到今日,有三四千年的歷史。

名詞解釋

冰雹,又稱為雹子,冷子和冷蛋子等,是對流性雹雲降落的一種固態水,是我國的重要災害性天氣之一。冰雹出現的範圍小,時間短,但來勢兇猛,強度大,常伴有狂風驟雨,因此往往給局部地區的農牧業,工礦業,電訊,交通運輸以至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較大損失。

雹災指冰雹降落造成的災害。 雹是在對流性天氣控制下,積雨雲中凝結生成的冰塊從空中降落的現象。冰雹是一種地方性強、季節性明顯、持續時間短暫的天氣現象。冰雹由雹核和雹核外面的冰層所組成。雹災主要危害農業生產,使農作物莖葉和果實遭受損傷,造成農作物減產或絕收。此外,雹災有時還造成少量人畜傷亡,並破壞交通、通信、輸電等工程設施,從而造成更嚴重損失。 世界上多雹地區主要分布在高原和一些山脈地區,多呈帶狀分布。中國是世界上雹災比較嚴重的國家,其分布比較廣泛,以黃河流域、淮河流域、四川盆地、江南丘陵的一些地區最為嚴重。 雹災輕重主要取決於降雹強度、範圍以及降雹季節與農作物生長發育的關係。一般分為輕雹災、中雹災、重雹災三級。防禦雹災的主要措施除了調整農作物品種和播種時期,使主要發育期儘可能避開多雹期外,還要加強雹災預防,採取人工消雹措施,減輕雹災破壞損失。

冰雹是對流性雹雲降落的一種固態水,不少地區稱為雹子、冷子和冷蛋子等,它是中國的重要災害性天氣之一。冰雹出現的範圍雖較小,時間短,但來勢猛,強度大,常伴有狂風驟雨,因此往往給局部地區的農牧業、工礦企業、電訊、交通運輸以至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較大損失。例如:1987年中國先後有2150多個縣(次)降雹,受災農田500多萬公頃,毀壞房屋180萬間,死亡400人,受傷1萬人以上;1989年全國先後有970多個縣(次)降雹,受災農業田面積440萬公頃,倒損房屋310萬間,死亡430多人,受傷1.5萬人以上;1993年受雹災農田達640萬公頃,倒損房屋230萬間,死亡約250人,受傷1萬多人,直接經濟損失約47億元。

根據冰雹的發生條件、發展過程、降雹的強度,通常分氣團降雹、颮線降雹、冷鋒降雹。氣團降雹是一種弱降雹天氣,雹塊小、,降雹範圍也不大,危害較輕。颮線降雹多數是指在於冷氣流和暖濕氣流的共同影響下產生的,是一種強烈的降雹天氣。一般雹塊較大,移動快,波及的範圍也較大,通常使十幾個縣甚至幾十個縣嚴重受災。冷鋒降雹和颮線降雹類似,也是強烈的降雹天氣,它的生成直接與鋒面活動有關,嚴重時常造成幾十個縣受災。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