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容式觸控面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全球觸控式螢幕主要為電阻式觸控式螢幕,約占60%,其餘24%為電容式觸控式螢幕。 電容式觸控式螢幕可分為表面電容、投影電容(多點觸摸電容)等; 表面電容器主要由美國公司主導,廣泛應用於工業儀錶、ATM、kiosk、POS等公共資訊系統。 由於此類應用區域大多為室外或具有嚴格溫度和濕度規範的環境,囙此價格較高。 投影電容通過蝕刻在ITO層中形成矩陣,這樣當人體接觸時,除了表面上的電容外,還會引起XY軸交點之間電容的變化。[1] 與表面電容相比,具有耐久性高、漂移現象小等優點。 它被認為是未來電容器的主流科技。 此外,windows7作業系統上市後,投影電容多點觸摸科技已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 市調度機構預計,2012年大型投影電容觸控式螢幕產品出貨規模有望超過100萬件。
電容式觸控面板以一塊透明玻璃為基底,玻璃的內表面和夾層各塗上一層ITO,最外層則是矽土玻璃保護層,ITO層為工作面,由四個角釋放出四個電極,當人與觸控面板沒有接觸的時候,所有電極是同電位的,觸控面板上也沒有電流通過,當手指觸控到金屬層上,人體的靜電流入地面且產生微弱電流與用戶和觸控面板表面形成一個耦合電容,對於高頻電流來說,電容是直接導體,於是手指從接觸點吸走一個很小的電流,這個電流分別從觸控面板四個角上的電極中流出,並且流經這四個電極的電流與手指到四角的距離成正比,控制器檢測電極依電流值變化,可以算出接觸的位置。
電容式觸控面板的工作原理
1.概述
現時,在投影電容式觸控式螢幕中,導電膜傳感表面的圖案、使用的資料甚至佈線的設計都與控制器密切相關,並成為設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單個導電膜或控制器的互換性差,已成為投影電容式觸控式螢幕製造中的難題和挑戰。[2]
2.接觸點電容變化檢測定位
電容式觸控式螢幕的工作原理是檢測手指對感測表面的靜電電容引起的電容變化。 如圖(a)所示,當一層絕緣體(電介質)夾在兩個導體之間時,其靜電電容C(f)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C=εo•εs•s/d
其中εO是真空介電常數(=8.8542×10-12 F/m),εS是絕緣體的介電常數,S是導體的面積(M2),D是導體之間的距離(m)。 在表面電容式觸控式螢幕中,一側的電極為FTO、ATO或ITO等透明導電膜,另一側的電極為手指,如圖(b)所示。 通常,如果用指甲(導電性比皮膚差,S很小)或手套(D太大)觸摸,電容變化太小,很難檢測; 現時,現有的IC可以實現指甲輸入功能,如ATMEL的控制器。
3.多點觸控的做法
(1)自電容式 在自電容式定位法中,兩個方向(XY軸)的電容量測電路連接在各XY電極上,偵測哪些X電極和Y電極發生了電容變化,即可得知觸摸點。電容量測的方法不一,以Dual Ramp積分法為例,其量測動作分別在充電和放電兩個期間進行。在充電期間,是用一定的電流和一定的時間對電極充電,此電極上增加的電荷Q是一固定值,而由Q=CV(電荷=電容×電壓)的公式可知,電容較大的電極,其充電後的電壓較低,進而得知各電極的電容大小。
(2)互電容式 互電容式(Mutual-capacitive或Transcapacitive)定位法,其中以Y電極為驅動電極,X電極為感測電極。工作原理:發射器依序發出電壓脈衝到各個Y電極,並偵測各X電極因感應而產生的電荷。在手指的觸摸位置會產生「手指-X」及「手指-Y」兩個電容,而手指又是接地的,這會使傳導到X電極的脈衝訊號減弱(相對於非觸摸位置而言),因此可以偵測哪些X電極有手指觸摸。因為是依序對各Y電極施加電壓脈衝,所以即使同一時間觸摸多個位置,也能夠正確的判斷位置。
影片
電容式觸控按鍵技術
參考資料
- ↑ 電容式觸控面板04.14.2010 MoneyDJ理財網
- ↑ 投射電容式觸控面板的原理、結構與材料06.11.2010 材料世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