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霧氣 |
霧氣通常,霧的類型不同,形成的原因也明顯不同。如輻射霧多形成在雨、陰轉晴朗的夜間,主要成因是輻射冷卻使低層濕度加大達到飽和;平流輻射霧多形成在晴轉多雲的前夕,主要成因有輻射冷卻和平流增濕;平流霧形成在溫度高、濕度大的陰雨天氣或轉陰雨天氣的前期,主要成因是曖濕平流濕度很大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霧氣 [1]
發音 wù qì
釋義 水蒸氣液化而形成的雲霧狀態
英譯 fog [2]
注音 ㄨˋ ㄑㄧˋ
出處 《徐霞客遊記·游黃山記》
概述
【釋義】雲霧﹐水蒸氣;水蒸氣液化而形成的雲霧狀態。
霧:接近地面的水蒸氣,遇冷凝結後飄浮在空氣中的小水點。
氣:沒有一定的形狀、體積,能自由散布的。是一種物理現象
為固液共存態。
【出處】《管子·輕重己》:"宜藏而不藏,霧氣陽陽。"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夷水》:"大溪南北夾岸,有溫泉對注,夏暖冬熱,上常有霧氣。"
【示例】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異七·山市》:"文登崑嵛山有山市,恆在清晨。遙望之,山化為海,惟露一島。島外悉波濤瀰漫,舟船往來,山下人但覺在霧氣中。"
霧的成因
通常,霧的類型不同,形成的原因也明顯不同。如輻射霧多形成在雨、陰轉晴朗的夜間,主要成因是輻射冷卻使低層濕度加大達到飽和;平流輻射霧多形成在晴轉多雲的前夕,主要成因有輻射冷卻和平流增濕;平流霧形成在溫度高、濕度大的陰雨天氣或轉陰雨天氣的前期,主要成因是曖濕平流濕度很大。與輻射霧和平流輻射霧形成相關最好的氣象要素是風速、雲量、濕度條件,特別是風速。在大的天氣條件相差不多的情況下,如果相鄰站區濕度條件和雲量條件也差不多,有霧、無霧的主要差別就在於風速的差異。風速太大常無輻射霧和平流輻射霧。風速與地形有關,在大量區域性濃霧的樣本中,多數情況當天下午14時地面圖上,如果贛北或贛中都位於高壓前部、底部,地面江南為弱北風的晴空區中,第二天早晨生成的輻射霧和平流輻射霧,都有鄱陽湖區和九江地區東部(廬山除外)因開闊、平坦風速稍大而霧少,湖區兩側霧多的特點。有時西側多,有時東側多。多與少的原因具體要看每次站點雲量等情況。晴朗少雲而無霧的湖區風速多≥3 m/s,兩側風速<3 m/s。如果地面高壓範圍小,強度弱,風速≤2 m/s,多數是1 m/s,或已是高壓後部轉偏南風,第二天早晨的霧生成在鄱陽湖區較多,湖區兩側少從圖1可以看出,位於江南的低槽切變雲帶正緩慢南移,相應地面圖上,江西處脊前弱的偏北氣流中。第二天,江西中、北部天氣轉晴,在早晨天晴的地方,鄱陽湖兩側和南部出現了34站濃霧,鄱陽湖區和九江東部無霧;不轉晴的贛州無霧。
另外,通過分析江西地形圖可知,湖區兩側多霧區不完全是在高山區,而是在山區相對低矮的丘陵區域地段,其海拔高度在1 000 m以下,多數為10~500 m高度。從上面分析可知:風速稍大無輻射霧形成;同樣在風速太小或靜風的情況下,因上下無擾動,低層水汽不能輸送到較高層次也不利於霧的生成。所以有時江南為弱的高壓脊或均壓場,近地層風速小,開闊的地區仍然霧較少,而丘陵山區因地形抬升而有霧形成。影響霧區分布的另一個原因是霧的類型。如江西多平流輻射霧,這類霧的形成同樣要滿足夜間天氣晴朗、風速小、濕度大的條件。當中低層處大高壓後部,西南暖濕氣流加強引起低層濕度條件加大,西部和南部地區先轉西南風,濕度增加快,同時又要滿足天空少雲條件,所以高壓後部的平流輻射類霧的落區往往是西部和南部多於東部和北部。如圖2是1999年12月2日13時紅外雲圖,它具有平流輻射霧的前期雲場代表性特點。相應14時地面圖上江南處高壓後部,廣西和貴州省各站都轉偏南風。第二天早上,江西西南部站點都轉弱的偏南風。早上江西除東北角的上饒、九江東部、南昌大部、宜春東部以外靠近西南雲區的地區都有濃霧。
從上面介紹的2種類型、2幅成霧的前期雲圖、雲場可以看出:霧的形成及落區與類型相關,它有特定的天氣形勢和雲場。如輻射霧的形成要重點考慮天氣轉晴,特別是夜晴;然後是風速要小;再考慮夜間是否有強的輻射逆溫形成。如果是多雲天氣或風速稍大都無輻射霧生成的可能。如果江南為南高北低形勢或高壓後部,短時間內仍不會長雲,隨着西部雲系的移近,低層濕度加大,有可能生成平流輻射霧。
霧的分類
輻射霧
地面白晝因受太陽輻射影響,不斷吸收熱力,在日落後地面的熱力通過長波輻射釋出,使近地面空氣的溫度逐步下降,令空氣里的水汽凝結,形成無數懸浮於空氣里的小水點,這便是輻射霧。輻射霧多出現于晴朗而風力微弱的秋冬晚上或清晨,在日出後不久或風速加快後便會自然消散。
平流霧
當暖濕空氣平流流經較冷水面或陸地時,暖濕氣流遇冷混合冷卻凝結成霧。這種現象通常在冬天發生,持續較長時間,有時甚至可達數百米厚度。平流霧出現時間不定,往往可持續較長時間,除非風向轉變或停止,平流霧才會消散,通常發生於春季夜間。
這通常在冷空氣流過較暖的水面時形成。水蒸氣會很快便經由蒸發作用而進入大氣層並且逐漸降至露點以下而冷凝,最後形成蒸氣霧。蒸氣霧通常會在極地發生,並且最常見於晚秋及早冬時的大型湖泊旁。它與大湖降雪效應及大湖降雨效應有密切關係,並且通常會生成凍霧或白霜。鋒面霧:鋒面附近的空氣里的水滴或雪等降水粒子向下降至雲層以下,並使水點蒸發為水蒸氣,當水蒸氣在露點凝固後發生冷凝現象而生成鋒面霧,氣溫下降而導致空氣飽和時亦會生成。上坡霧:當風將空氣吹向山坡時,使其向上流動,再因絕熱膨脹而冷凝時產生上坡霧。
這個通常發生在冬天的山谷里。當較重的冷空氣移至山谷里,暖空氣同時亦在山頂經過時產生了溫度逆增現象,結果生成了谷霧,而且可以持續數天。
當任何類型的霧氣里的水點被冷凝為冰片時便會生成冰霧。通常需要溫度低於凝固點時亦會生成,所以常見於南北極。
當霧裡的水點在物體表面凝固時生成白霜,這時的霧景被稱為凍霧,常見於雲層底部的山頂。
當霧掩蓋天空的範圍不及60%時,稱為低霧。所有霧均是在相對濕度達100%及空氣溫度降至露點以下時生成,這是水蒸氣在這種環境會受壓而冷凝的關係。
在理論上,所有類型的霧均會在受到日照後逐漸消散。而霧一般會在清晨時份出現,下午時份最少出現,這是因為日照猛烈的關係。
霧的危害
霧是由地表蒸發出來的水分子受冷空氣影響凝聚而成的和懸浮於空氣中的微細水滴(霧滴)組成的。這些微小的霧滴半徑只有0.001毫米至0.05毫米,單個的霧滴肉眼很難看得清,只是積聚在一起的億萬顆霧滴聚合在一起,才能形成被人們看得清的霧狀。如果能見度低於一萬米的霧為輕霧,能見度低於一千米的則為大霧;能辨別頭頂天空狀況的大霧為可辨霧,不能辨別頭頂天空狀況的則為不可辨霧。深秋至初冬時節,氣溫日漸下降,其氣候條件比較適合霧的生成,因而此時是霧的多發季節。成霧時間一般在凌晨到清晨8時,但秋霧最早出現時間可在前半夜的21時半到22時,霧氣多在早晨時最濃重,消散的時間長短不等。有些地區受地形影響,霧氣濃重且霧天較長。
由於霧滴是由空氣中看不見的水汽冷卻達到趨飽和凝結而成,因而霧的大小與空氣中的水汽多少有關。空氣濕度越大,凝結核(煙粒、塵埃等)越多,冷卻作用越強,凝結的霧滴就越多,霧就有越大越濃的可能。城市由於空氣中粉塵極其豐富,近地建築物多,風速也較郊區小,因而城市比鄉村易於形成霧。而現代都市大氣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霧中微小的水珠溶解和吸附了一些地表的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害物質,其中最主要的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是有害的工業粉塵及廢氣。霧天多屬於變性冷高壓天氣系統,風速較小,且常伴有較強的逆溫,不利於大氣中污染物的擴散,極微小的霧滴使大氣中所含的酸、鹼、酚、胺、苯、鹽、重金屬微粒等有害人體的致病物質滯留積聚,四處瀰漫,無法擴散、稀釋,並且各種有害物質彼此間往往會發生較為頻繁的反應,所生成的新的毒性物質比原有的污染物對身體更具危害性。因此,霧加劇了大氣污染,加速了各種致病源的擴散與傳播,加劇了疾病對人體的侵襲,是誘發肺、氣管、支氣管、咽喉、鼻孔、眼睛、皮膚等多種疾病以及致癌、致突變或促癌的一個重要因素。二是汽車排出的碳氫化合物、一氧化氮和大氣中的二氧化氮在陽光的作用下,發生化學反應,產生臭氧、氧化氮、甲醛、乙醛、酚等其他氧化劑、重金屬組成的淺藍色光化學煙霧,不僅會加重霧狀,還會刺激人的眼睛和黏膜,使人產生頭痛、嘔吐、呼吸障礙,容易誘發慢性呼吸道疾病,使兒童肺功能異常,嚴重時還可致人死亡。
霧天的注意事項
1.霧天多吃豆腐和牛奶 由於霧天日照減少,兒童紫外線照射不足,體內維生素D生成不足,對鈣的吸收大大減少,嚴重的會引起嬰兒佝僂病、兒童生長減慢
2.由於霧天光線較弱及導致的低氣壓,有些人在霧天會產生精神懶散、情緒低落的現象。
3.冬季多霧天氣十分常見,由於老人和兒童的抵抗力較弱建議在飲食上應多加注意,老年人及孩子都要保持科學的生活規律,避免過度勞累,多飲水。要注意飲食清淡,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吃些豆腐、牛奶等食品,必要時要補充維生素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