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生命周期理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需求生命周期理論是各類術語中的一個名詞。
在漢字的歷史上,人們通常把秦代之前留傳下來的篆體文字和象形文字稱為「古文字[1]」,而將隸書和之後出現的字體稱為「今文字」。因此,「隸變[2]」就成為漢字由古體(古文字)演變為今體(今文字)的分界線。
名詞解釋
格拉斯(Neil.M.Glass)在自己的著作中明確闡述了需求生命周期理論。
需求生命周期理論假定,顧客(個人、私有或公有企業)有某種特定的需求(娛樂、教育、運輸、社交、交流信息等)希望能夠得到滿足。在不同的時候會有不同的產品來滿足這些需求。需求生命周期是更具有建設性的生命周期應用理論。
需求生命周期理論的內容
需求生命周期理論
需求生命周期一般分為五個階段分為:首先是出現期(E),然後是加速成長期(G1),緩慢增長期(G2),成熟期(M)和衰退期(D)。
可以看出,從人類追求和可獲的「計算能力」而言,至今仍處於成長市場階段。對「計算能力」需求的滿足形式與特定的技術水平相關,最初是藉助計算這一特定技術形式的產品實現的,隨後是計算器和計算機,每一種技術都曾把人類對計算能力的需求推進了一步。
當今人們的每種需要都會藉助於某種技術而得到滿足。每種新技術都有一個需求/技術生命周期,見上圖(A)需求曲線(T1和T2)。每個需求/技術生命周期都包括:出現期、迅速增長期、緩慢增長期、成熟期 和衰退期。
在給定的需求/技術生命周期內,將會出現一系列的產品形式來滿足某個時期某種特定的需求。見圖(B)產品生命周期曲線。需求生命周期是產品生命周期的一面鏡子。
參考文獻
- ↑ 什麼是古文字,古文字是如何識別出來的,搜狐,2021-03-26
- ↑ 隸變,變什麼了?,搜狐,2021-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