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慶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霍慶有 | |
---|---|
霍慶有 | |
原文名 | Qingyou Huo |
出生 |
1954年 中國天津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木版年畫大師 |
知名作品 |
《百代壽星》 《奧運之門》 《盛世中國夢》 |
人物簡介
霍慶有,藝名古一張,男,漢族,1954年出生於天津楊柳青[1]鎮,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楊柳青木版年畫[2]代表性傳承人。其父霍玉堂老先生是楊柳青年畫"玉成號畫莊"的創始人,霍慶有、霍慶順、霍秀英兄妹幾人自幼受家父親傳,掌握了楊柳青木版年畫的全部製作工藝和技術,同為楊柳青年畫世家的第六代傳人。2007年霍慶有先生被文化部[3]授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4]項目楊柳青木版年畫代表性傳承人的稱號。
從20世紀80年代起,繼承父志,利用近三十年的時間苦心鑽研勾線、刻板、刷畫裱等傳統技藝,掌握了全套楊柳青年畫工藝,成為天津一帶唯一的勾、刻、刷、畫、裱"五項全能"的楊柳青年畫藝人,使得曾幾近絕跡的木版手工繪製的楊柳青年畫得以復甦。如今,"玉成號"畫莊已建成為家庭博物館,成為吸引中外遊客的人文景點。
如今的霍慶有先生已是中國文藝家協會[5]會員、中國天津政協書畫研究會理事、中國鄂南國際華人藝術家作品收藏展覽館名譽館長、藝術開發委員會特約常委和天津民間藝術家協會會員,並參加過第四屆國際民間藝術節及第四屆中國民間藝術節等各類大型藝術交流活動。
人物經歷
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稱號,由國家文化部審定授予,其人必須在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傳承、保護、延續、發展中,起着超乎常人的重大作用,被形象地稱為「文化遺產守護神」。然而,這位在業界貢獻突出、享譽海內外的明星人物霍慶有,每天大部分時間還是從事着與年畫有關的一點一滴,他曾說:「上對得起祖宗,下對得起子孫,別的咱不求,就踏實本分地干好自己該乾的活兒。」
霍慶有的父親霍玉堂老先生是楊柳青年畫「玉成好畫莊」[6]的創始人,霍慶有和兄妹們耳濡目染,並自幼受家父親傳。從20世紀80年代起,他繼承父志,研習年畫製作,並掌握了楊柳青木版年畫的全部製作工藝和技術。據霍慶有介紹,在楊柳青年畫鼎盛的時期,各個作坊里的畫工大多數一輩子不過是專攻其中一兩個步驟,幾位畫工合作才能完成一幅年畫。由此可見,霍慶有能做到五項全能、樣樣精通,在近30年裡付出了怎樣的心血。
對於年畫這個行當,他有着虔誠的信仰。自1982年正式挑起傳承年畫的重任以來,他從研究版樣,改良工藝,到調配顏料,收集老畫,常常廢寢忘食,帶病堅持。有一次,為了做好母版拼接,在河北、山東等地找尋了一年,終於在山東找到了兩位70歲高齡的打鐵匠為母版加釘。年復一年,霍慶有創作、加工了上百幅年畫版樣,獲得了多項國家級大獎。他用畫筆,使楊柳青年畫蒼白的面孔終於重現生命的紅顏。同樣,時間的畫筆,也在他的身上留下了無數的病痛。然而,他仍舊為搜集、搶救年畫奔走於世界各地。他把多年來收集、尋找到的百餘種有價值的版樣、老畫等珍貴收藏全部懸掛家中,集中展示;還在家裡布置了演示區,參觀者可以參與木版年畫的製作過程。
霍慶有告訴記者,年畫的創新不在於數量,而重在質量。正如他畫店的名字一樣,古一張──千古流傳一張,指的就是質量上乘、內容好的年畫可以流傳千年,永不褪色。正因如此,他設計的上百幅年畫版樣,經典與新穎交疊,並獨具時代特色,不僅延續「連年有餘」的經典風格,還設計了紀念奧運會、世博會等反映和諧盛世的新版面。香港回歸時,他創作了《百代壽星》;2008年北京奧運會舉行,他創作了《奧運之門》;2014年,他又創作了巨幅年畫《盛世中國夢》。今年的全運會,霍慶有還參與了吉祥物津娃的創作,讓年畫以別樣的形式讓世人熟知、銘記。
「搶救」整理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極少有人繼續從事對年畫的研究、創作,更談不上發展,使這一傳統的民間藝術瑰寶瀕臨失傳。
改革開放以後,楊柳青年畫得以復甦,但十年動亂毀滅性的破壞不知要經過多少年多少代的艱苦努力才能修復。經歷過十年浩劫,親眼目睹過楊柳青年畫慘遭橫暴的霍慶有先生,為了不讓年畫藝術失傳,他開始拚命了。
搶救楊柳青年畫的工作要先從學習開始。為了掌握勾、刻、刷、畫、裱五大工序,霍慶有先生從八十年代初開始,就利用工余時間,在他家僅七平方米的小西廂房裡,在一排"畫門子"前,一站就是十七年。三年練勾線,五年練刻版,其餘時間全部花在劇、畫、裱上。功夫不負有心人,長期的苦心鑽研,使之終於掌握了楊柳青年畫的全套製作工序和技術,並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成為天津一帶唯一的勾、刻、刷、畫、裱五項全能的楊柳青年畫畫家。
為挖掘、搜集散落在民間的版樣和有關資料,霍慶有先生更是付出了巨大的艱辛。十七年間,他跑遍了楊柳青四鄰八鄉和天津郊縣的十里八村,好話說過千百句,資金耗費十幾萬,終於收集尋找到百餘種有價值的版樣和老畫。他還結合整理從民間收集的大量資料,潛心研究家父留下的作品,在原有基礎上進行加工整理,創作出數百幅新作品,並填補了楊柳青年畫佛學作品的空白,為繼承、發展、弘揚楊柳青木版年畫藝術做出了極大的貢獻。現在霍慶有成了楊柳青年畫的權威人物,中央美院[7]教授薄松年老先生得知了他權威性貢獻後,非常高興,多次到"王成號畫莊"看霍慶有的畫,看他收集整理的各種版樣,稱讚他為中國做了一件大事,鼓勵他堅持做下去。
"文革"的洗劫,使原汁原味的楊柳青年畫不復再現,手工繪製的楊柳青年畫已經絕跡。但是,經過霍慶有十七年的心血點染,楊柳青年畫蒼白的面孔終於重現出生命的紅顏,為了讓人們真切地感受到濃厚的楊柳青古鎮的味道,霍慶有把自己的家擴建成兩套四合院,一年365天,他差不多每天都要在庭院裡給人們演示畫年畫,貼年畫。他把家院按照畫室、展室、畫廊設計布置,房間四壁、走廊兩旁,到處掛滿歷朝歷代各種風格流派的楊柳青年畫,構築起一篇立體的楊柳青年畫藝術的編年史,被譽為天津唯一的楊柳青年畫家庭博物館。
弘揚與傳承
在家庭展覽的基礎上,霍慶有先生自籌資金,購進特種木材,添置、自做各種工具,使楊柳青年畫從資料設施、工藝技術到批量生產,都形成一定規模,使楊柳青古一張畫店重現生機,譜寫出楊柳青年畫傳統製作的新篇章,使純真的民間藝術再吐芬芳。
霍慶有一直在努力,他相信家傳的手藝做出來的年畫,經得起歲月的洗禮和時間的打磨,每張年畫裡的一筆一划都凝聚着祖祖輩輩年畫人的心血和匠心精神,這是再精密的機器也替代不了的。霍慶有成了名人,越來越多的年畫愛好者投到他的門下學習技法。「有很多人來我這裡學習,可是有的不是踏實地學手藝,只圖一個名頭;有的學得很認真,但真的沒有天賦。」霍師傅焦急地說,「目前我有幾個徒弟,各種技法都很熟練。但我還在等那個有天賦又踏實的人。」在他的影響下,兒子、兒媳已走上了年畫創作、傳承的道路。目前,霍師傅收了四十餘個學徒,最長的在這裡學了七、八年,對年畫勾線、畫的步驟已經能熟練掌握,幾位技術熟練的學徒,已經可以另立門戶。但他希望更多的年青人加入,希望有願意坐冷板凳、忍得了寂寞又有天賦的年青人將年畫技藝真正傳承下去。霍慶有說,自己會傾畢生之力,把楊柳青年畫的技術精髓傳承給後人。
成就與榮耀
有付出自然會得到回報。霍慶有先生多年來付出的巨大艱辛,不僅使楊柳青年畫藝術重獲新生,並且不斷創新發展,「楊柳青年畫有五大類:娃娃類、仕女類、民俗類、戲曲類和神像類。在我們這一代,填補了一個神學類的空白。」更重要的是他還得到各級政府領導的充分肯定,深得業內人士好評及廣大群眾喜愛。
他的作品不僅遍及國內外,一些博物館和各大寺院也都收藏了他的楊柳青年畫作品。美國、新西蘭、日本、俄羅斯、新加坡等國的畫家和全國各地的美術愛好者都紛紛前來參觀學習。國內外的新聞媒體、文化藝術及民間團體的記者、友人也自然成了他家的座上賓。美國、法國、印度及港澳台等電視台也多次來採訪報導了霍慶有和他楊柳青年畫的製作工藝。不少國際友人還把他們國家印製的楊柳青年畫的畫冊送給震慶有先生,他在裡面又找到許多失傳的畫稿,更加豐富了作品的創作內容。
中央電視台"東方時空"電視雜誌開播後推出的第一個大年初一節目,就是霍慶有和他的"玉成號畫莊"。中央電視台"直播中國"、天津及許多地方電視台的新聞及專題節目也把鏡頭對準"玉成號畫莊"。中國日報外文版、人民日報海外版[8]
、文匯報、解放軍報、中國石化報等國內各大報紙均有過大篇幅報導。瀋陽日報整版以霍慶有"嘔心瀝血搶救楊柳青"為題詳盡報導了他繼承、發展楊柳青年畫藝術的艱辛歷程。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