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懋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
霍懋征 | |
---|---|
出生 |
山東省濟南市 | 1921年9月18日
逝世 | 2010年2月11日 | (88歲)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教師 |
知名作品 |
《班主任工作札記》《霍懋征語文教學經驗選編》等 |
霍懋(讀音:mào)征,女,1921年(辛酉年)9月18日出生於山東省濟南市教師之家。1943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數學系。畢業後留任師範大學第二附屬小學工作(即今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擔任語文、數學教學兼班主任工作。由於工作努力,成績突出,1956年被評為全國首批特級教師。2010年2月11日零時35分逝世。享年88歲。
目錄
個人簡介
霍懋征,女,1921年9月18日出生於山東省濟南市教師之家。多次榮獲北京市模範教師,北京市"三八"紅旗手、全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並先後擔任北京市婦聯副主任、全國婦聯執行委員、中國教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會常務理事等職務。
曾當選為民進中央常務委員,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六、七、八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被評為中國現代百名教育家之一。
幾十年來,霍老師受到了周恩來、溫家寶等歷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周總理稱她為"國寶",薄一波副總理為其題詞"一代師表"。溫總理稱她是"把愛心獻給教育的人"。國務委員劉延東稱她為"教育大家"……霍老師說,這是黨和政府對教育事業以及對教師的關懷和鼓勵,榮譽屬於大家。霍懋征老師曾無限深情地說:"我一生從教的體會,那就是六個字:光榮、艱巨、幸福。"[1]
流傳事跡
社會評價
2001年9月15日,中國教育學會,中國民進中央教育委員會、全國小學語言教學研究會,北京世紀和平文化教育交流中心等單位在北京實驗二小召開了霍懋征教育思想研討會,除各級領導外,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300多名語文專家、教師參加了研討。
與會同志一致認為霍懋征60年來躬耕於小學教育園地,孜孜不倦、始志不諭,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為祖國的教育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60年來始終熱愛着基礎教育,無論順境逆境,無論國家、學校、家庭了生什麼變化,她都始終工作在教學第一線,始終生活在學一中間,疾心不改,無怨無悔。正如全國小語會會長崔巒所說,她總是站在小學教育、教學改革的前沿,運用創新思維,前瞻地思考教育教學問題,無論是青年時代,中年時代,還是到了耄耋之年。她總是教育、教學改革的鼓吹者、實踐者,不斷取得新經驗,不斷取得新成績,霍老師在會上總結了六十年的教育、教學思想。使她深感欣慰和自豪的是六十年來她所教的學生都已長大成長,沒有丟掉一個,她總結一句至理名言:"沒有教育不好的學生"。 [2]
孜孜不倦
有一天,退休在家的霍懋征接到一個電話,電話里傳來激動的聲音:"我可找到您了。您就是我的親娘啊!"霍懋征一下愣住了,問:"您是不是打錯電話了?""沒錯,霍老師,您就是我的親娘,沒有您也不會有我的今天。""那您貴姓?""我姓何。""你是何永山。""是我,是我。"
何永山上學的時候,是學校里出了名的"淘氣鬼",而且已經留了兩年級。上課的時候,隨便說話喊叫是家常便飯。課下還經常欺負同學。就是班主任也拿他沒有辦法。
一次開校務會的時候,霍懋征聽說學校準備把何永山送到工讀學校去,就找校長說:"您把這個孩子交給我吧。"校長說:"這可不行,我可不能讓這孩子影響你們的優秀班集體。""請您相信我,看看我們班是否有力量來改變何永山。"在霍懋征的懇請下,校長終於同意她把何永山領走了。
因為兩次留級,何永山比其他同學都大,而且身高體壯有力氣。一天,霍懋征對他說:"永山,你當個組長吧。挑上三個同學,再加上老師,咱們五個人負責打掃班裡的衛生區怎麼樣?"何永山一聽先是一愣,然後大聲說:"行!"從第二天早上開始,何永山每天總是第一個到校給大家準備好笤帚、簸箕,幹得非常認真。有一天早上,他扛着一把長把笤帚興沖沖地走到霍懋征跟前說:"老師,您用這把笤帚掃吧。""為什麼?"霍懋征有些不解。"霍老師,我發現您的腰有毛病,您用這把笤帚掃地就不用彎腰了。"一個被認為不可救藥的孩子也會關心別人了。
一天,霍懋征看見何永山站在學校鼓號隊旁邊比畫着敲大鼓,眼裡流露出羨慕的神色。因為他不是少先隊員,所以根本沒有加入鼓號隊的資格,只能眼巴巴地看着。霍懋徵發現他的這一興趣後,就去找大隊輔導員,說:"你看何永山那麼大的個子,打大鼓最合適了。而且通過少先隊這個集體也能幫助他進步。"大隊輔導員不敢肯定,只說:"那就試試看吧。"結果,何永山非常遵守鼓號隊的紀律。那年"六一"兒童節活動,霍懋征特意給何永山買了白襯衫、藍短褲。這一天,何永山第一次在全校同學面前受到了大隊輔導員的表揚。
活動之後,何永山抱着白襯衫、藍短褲送還給霍懋征。霍懋征親切地說:"這衣服是老師送給你的,拿回家去吧。你今天很漂亮,只是脖子上少一樣東西。"沒等霍懋征說完,何永山仰起臉說:"我知道,我還沒有紅領巾呢!"何永山進步了,課上不隨便說話了,課下也不胡鬧了。上課老師都說:"何永山像變了一個人。"不久,他真的加入了少年先鋒隊。
霍懋征接手了一個班。有一次上作文課的時候,她看見一個女孩子竟然用手捂着耳朵。女孩子看到霍懋征的目光時,趕緊把手放了下來,但是依然心不在焉。霍懋征向前任的語文老師了解情況,那位老師說:"沒錯,不知道這個學生怎麼就怕寫作文。講評作文的時候,她聽都不願意聽。"這是怎麼回事。霍懋征心裡琢磨着。
連着幾次作文作業收上來。霍懋征每當看到這個女孩子的作文時,就不禁皺起了眉頭。文章確實寫得很不好。有一次,批改作文的時候,霍懋徵發現女孩子作文中有幾句比平常寫得有進步,馬上在她作文本上把這幾句勾出來,批上:"這幾句非常好,表達了當時的想法。"霍懋征希望讓女孩子知道,老師隨時關注着她的進步。第二天上課的時候,霍懋征特地拿出那個女孩子的作文,用飽含深情的聲調朗讀了那幾句話,並向全班同學進行講解。
漸漸地,這個女孩子的作文寫得越來越好,也有了得5分的作文,而且作文還經常被貼到教室里的《作文園地》上。一個學期之後,霍懋征推薦這個女孩子當了《作文園地》的編委。後來,這個女孩子成為一家出版社的編輯。
霍懋征告訴記者:"每個孩子都有上進心,都願意學好。因此,關鍵在老師如何引導。千萬不要覺得哪個孩子笨,這是功到自然成的事情。即使100遍還不會,不是還有101遍嗎?"在霍懋征60多年的教學過程中,她從來沒丟下過任何一個學生。
改教語文
1978年4月,霍懋徵結束了一年零九個月的"牛棚"生活,重新回到了教學第一線---北京實驗二小。那一年,她已經年近六旬。這次重新走上講台,霍懋征在教課問題上必須在語文和數學兩科中選擇一科。霍懋征放棄了以前的數學教學,兼任一個班的語文教學改革實驗工作。她選擇只教語文,是因為在"文革"當中,她看到自己辛辛苦苦培養出的學生,甚至是好學生,怎麼一夜之間竟然變成了打人殺人的"兇手"。這使霍懋征深刻意識到,對青少年一代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而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語文課比其他任何課程都承擔着更為重要的任務。然而,上世紀70年代中期以後,在語文教學領域卻興起了一種以"語文教學必須加強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的"雙基"理論。霍懋征認為,這種"雙基"論顯然是要放棄或淡化語文課的思想品德教育。所以,她義無反顧地承擔了語文教改實驗的任務。
1979年初,作為唯一的小學語文教師代表,霍懋征參加了在長春舉行的全國23個省市中學語文教學會議。會上,有些代表發言說:"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各科教學的任務,不能強加於語文教學,這樣會兩敗俱傷。"輪到霍懋徵發言的時候,她提出反對意見:"離開了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離開了育人的大方向,我們的語文課便失去了存在的價值。文章是為什麼而寫的?文以載道,文章無不為宣揚某種道理、傳達某種感情而寫的。一篇文章立論越深刻,章法和語言運用的越精彩,它的教育作用就越大、越久遠。'文'與'道'永遠應該是統一的。通過文章對下一代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千古不變的規律,怎麼能說'兩敗俱傷'呢?"
雙方僵持不下,大會就要求霍懋征做一次示範課,看看語文教學如何體現文與道的統一。當時,大會選定在吉林師大附小三年級一個班上課,講的是《毛岸英在獄中》。為了突出語言文字為思想內容服務的特點,霍懋征重點抓住一段文字讓學生分析:"敵人拷打楊開慧,審問楊開慧。岸英親眼看到媽媽多次被敵人打得皮開肉綻,鮮血直流,卻寧死不屈。他牢記媽媽的囑咐,什麼也不對敵人說。"
在反覆誦讀之後,霍懋征提問:"小岸英為什麼能戰勝敵人?""他為了實現共產主義。""因為他有遠大的理想,要解放全人類。"學生們的回答都帶有時代套話的痕跡,顯然不符合當時只有8歲的小岸英在獄中的實際思想。於是,霍懋征進一步啟發學生感悟"多次"一詞的含義,自己也在富有感情的范讀中突出了"多次"的語氣,讓學生們體會楊開慧"多次"被敵人拷打而堅強不屈的表現對岸英的影響。當學生們明白了毛岸英在獄中的勇氣和智慧來自媽媽寧死不屈的革命精神的道理時,全班同學都顯得十分激動。這時候,霍懋征再讓學生們朗讀這篇課文,每一個字幾乎都是飽含深情地讀出來的。
這堂課成功了,與會代表們的認識統一了。中國的語文教學可以說從霍懋征的這堂示範課走出了"雙基"的誤區,重新承擔起思想品德教育的重任。
教改成功
1981年,在北京市畢業生統考中,霍懋征帶的班試卷獲得了令人吃驚的成績:全班46個學生中除了兩篇二類文,其餘44人的作文都是一類文。語文總平均分達到98.7分,而且試卷卷面整潔,字跡端正。這一成績令閱卷老師們驚嘆不已。霍懋征的語文教改實驗成功了。
語文教學為何需要改革。這緣於語言學家呂叔湘的觀點。呂叔湘認為,中國學生從小學到中學,"九年裡兩千七百多個課時學語文,還沒過關。豈非咄咄怪事?"因此,霍懋征全面回顧總結自己過去教學中的有效方法,並且與發達國家的小學語文教材進行比較。她從中發現,長期以來我國語文教學之所以"少、慢、差、費",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教材閱讀量太少。一個學期四個多月,教材中只有二十幾篇文章,平均一個月還學不完6課書。閱讀量這麼少,怎麼提高孩子們的語言文化素質?所以,霍懋征為自己制定了一個16字方針---數量要多,速度要快,質量要高,負擔要輕。
講《小馬過河》這篇課文的時候,霍懋征只向學生提了三個問題:"一、小馬為什麼要過河?二、小馬第一次為什麼沒有過了河?三、最後小馬為什麼能安全地過了河?"隨後,她就讓學生去默讀、朗讀,自己去尋找答案、理解問題。結果,孩子們的得出了這樣的結論:"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小孩子必須向大人學習。""小馬過河的故事使我懂得了我們小孩子只有通過學習,才能變聰明。以後我要好好跟老師學習。"這說明,通過教師的引導、答疑,最後不用教師講解,孩子們也能從小故事中悟出大道理。同時,由於老師"講"的時間少了,學生動嘴、動腦的時間自然就多了,學生也就真正成了教學的主體。教學速度當然加快了。
學生練得多了,掌握的東西自然就會多,對知識和技能的熟練程度自然會高。老師講得精了,學生學習的時間就多了,效果就會好。這就為增加課文閱讀量提供了條件。因此,霍懋征把教材中的課文和自己搜集來的詩文分組歸類,確定《揠苗助長》為精講篇目後,就把《守株待兔》、《刻舟求劍》歸入一組,把《一頭學問淵博的豬》、《蟬和蜘蛛》、《農夫的遺產》等又歸為一類……就這樣,霍懋征教改的第一學期就講了95篇課文,比教材設定的多講了71篇,而且學生的課後作業每天不超過30分鐘。這種數量多、速度快、作業少的教改實驗的結果是,三年多的時間裡確實培養出了高素質的學生。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興趣就沒有教育。這是霍懋征對自己教育思想與實踐的總結。為了這份執着的愛,霍懋征仍然繼續着她的教育生涯。
國寶教師
教學貢獻
從五十年代起,霍懋征在語文、數學教學中創立了有自己獨特風格的"講讀法",以"講"為主,以"讀"為輔,善於抓住教學規律的重點、難點部分,從學生實際、教材實際出發逐步進行引導,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凡是聽過霍懋征講課的領導和同志們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有的教育界的老前輩在稱譽霍老師的教學時說:"懋征的教學真是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文革"以後,霍懋征被任命為副校長,但她根據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弊端,決心在一個普通三年級班進行教學實驗,她認真總結了過去的經驗,也找到了不足之處,她說:"既要肯定自己過去多年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也要敢於否定自己過去講課過多過細,占用了學生課上多練的時間。"於是她提出了"速度要快,數量要多,質量要高,負擔要輕"的十六字方針進行教學改革,把着眼點放在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實際能力上。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霍懋征終於探索到一些帶有規律性的東西,加快了教學速度。主要做法是:一是精講,二是多練,三是合理的組織課文,改變了過去的"講讀課"為"讀講課",以"讀"為主,以"講"為輔,給學生留下了大量的自學時間,基本上做到了當堂鞏固所學的知識,課外留有大量時間開展多種課外活動。這樣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且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經過三年的實驗,這個班畢業時參加了北京市統一考試,都以優異的成績升入中學。
霍懋征從教六十年,有着豐富的教學經驗精湛的教學藝術,無論在哪一個學校、教哪一個班的學生都能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她的數學教學深入淺出,形象直觀,探究規律舉一反三,學生學習積極性極高,掌握知識靈活,一道應用題能用多種方法解答,學生的作業經常做到一周無錯誤,每次測驗幾乎全班同學都能得到滿分。
行政工作
霍懋征的班主任工作也很出色,她深深的感到自己所教的每一個學生將來都是祖國四化的建設者,他們品德、學習的好壞關係到祖國的前途,民族興衰的大事。她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進行耐心細緻的正面教育,霍老師做到因材施教,因勢利導,善於發現每個學生的特點,為他們創造成成功的機會,使每個學生都能有所前進,都能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喜歡多變,喜歡新奇,喜歡參加各種活動,因此霍老師經常開展各種生動活潑的班隊活動,利用一切機會教育學生、鍛煉學生,為他們的健康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多年來不管是多麼調皮的學生,只要進入霍老師的班級里都會很快轉變過來,她所負責的班級經常被評為優秀班集體,有的還被評為北京市優秀少先隊中隊。
在高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知識增長的無限性與學習時間的有限性、人的記憶與遺忘等矛盾無法克服,必須通過改革來解決這些問題。1983年鄧小平同志提出教育的三個面向使霍懋征受到很大的啟發。深感深化基礎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因此在實施素質教育中,她向學生提出了十點要求:學會做人、學會自律、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創造、學會審美、學會樂群、學會健身、學會生活、學會勞動。這十點實際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和創造能力的培養,它們相輔相成,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創新教育
霍懋征認識到,任何領域中的任何一種創造,都和基礎教育不可他尤其是語文教學。語文是基礎教育中的一門主課,占課時最多,教材內容十分豐富,每篇課文都能使學生受到教育,它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思維方面有獨特的作用,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進行創新教育,這是霍老師在語文教學改革中提出的一個嶄新的課題,她認為在小學進行創新教育不是以發明創造為主要手段,更不是以此為目的,而是強調在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開發和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開發和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思維能力,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具有良好素質的創新型人才打好基礎。
她還認為創新教育牽扯的面很廣,從培養目標、教育計劃、教育大綱、課程設置、教材內容、教學方法、教材評估標準到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等都要充實新的內容,都要有所改變。霍懋征正與北京、河北、湖南、廣東、浙江等地的同仁們共同控討研究這一新課題。
霍懋征的教育思想、教學水平、教學改革均受到全國小學界的矚目,各地同行紛至沓來,或登門求教或盛情相邀。幾十年來她應邀到五十多個省市和地方講學,作報告幾百場。這麼多年來她從沒有節假日,總是忙碌地工作着,在各地講學總是下了火車就進學校進課堂、進會場,講完學就立即返回北京。當她看到外地老師們渴望有人能和他們一起研究教改問題時,深感自己一人力量的有限。經過她的多方努力,中央統戰部研究決定,請各民主黨派組織人力去"智力"支邊,已有許多的教師專家和學者共同參加了這項有意義的工作,為發展我國的教育事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文革以後,在語文教學上提出要加強雙基教育,這是對的,但不能忽視通過語文教學內容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為了引起大家對這一問題的重視,在"全國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會"成立大會上,霍懋征做了《語言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報告,強調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
1979年在吉林省長春召開的23省市中學語文教學研討會上,霍老師再次強調了自己的看法,並應大家的要求做示範課,生動直觀地證實了自己的觀點的正確性,也使與會者統一了認識,有利於進行語文教學改革。從此開始,霍老師每到一處講學,當地老師都要求她上示範課,每次都很成功。一次在河南新鄉講學之後,新鄉市教育局研究室主任劉超同志代表全市教師作了這樣的評價:"引其言,激其情,啟其疑,導其思,倡其辯,點其晴,明其理,活其用。教其知,授其法;顯其情,正其本。"描寫得恰如其分。
經驗秘訣
霍懋征談到教育教學工作的秘訣時,總結了以下幾點:
第一,做一名教師必須要有先進的教育思想,即全面發展的思想,這是教育教學工作的靈魂。
第二,教師要忠於黨的事業,把教育看成是事業而不僅僅是職業,要有獻身於這個事業的決心,要熱愛學生,這是搞好教育教學工作最根本的一點,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第三,教師要十分注意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變"要他學"為"他要學"。創造條件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好習慣一生受益。
第四,當一名教師必須時刻努力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素養,更新觀念,改進教學方法。過去常說,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而在今天要給學生一桶水,教師應是長流水,只有淵源不斷而來,才能滔滔不絕而去。
第五,要想向課堂四十分鐘要質量,教師必須認真備課,不同的教學要求、不同的教學對象就必須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師備課要進入角色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要用自己的語言、豐富的感情去感染學生,才能達到好的教學效果。
第六,必須營造一個民主、寬鬆、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素質教育的核心是以人的個性發展的教育,個性發展的教育能努力開發每個學生創造潛能。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讓他們愛學喜學,自願參與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努力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探討研究問題並能設法解決問題。
主要著作
由於霍懋征不斷進行教學改革與探索,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成績,在全國小學教育戰線上影響很大。霍懋征的主要著作有:《班主任工作札記》、《語文教學資料》、霍懋征語文教學經驗選編》、《霍懋征小學語文教學經驗談》等,她在全國各種報刊雜誌上發表論文數十篇。有關方面為了介紹她的教學經驗,錄製了許多她授課的錄音帶和錄像帶,還拍攝了霍懋征講授的《月光曲》一課的彩色教學影片,不僅在全國各地,還在美國一些城市放映,受到普遍讚譽,反響很大。
1993年12月18日,第二實驗小學在人民大會堂為霍懋征舉辦了從教五十年紀念大會,各級領導、學生家長、校友、在校學生和老師們歡聚一堂,霍老師根據自己半個世紀的教學生涯,將教師工作概括為六個大字:光榮、艱巨、幸福。霍懋征一家三代已有八人選擇了教師這一光榮的職業,培養着一代又一代祖國的未不斷建設者,他們每個人都在各自的工作中取得了優異成績,所以她家在1991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教育世家"。
社會活動
霍懋征不僅是一位著名的小學教育專家,而且是一位成績卓著的社會活動家。她擔任的社會職務很多,凡是黨和人民交給她的任務,或是她認為對黨對人民有利的事情,都勤勤懇懇認認真真地努力去完成,她認為參政議政是她應盡的職責。她還認識到只有知情,才能出力。所以好把隨政協外出視察或參觀、訪問、講學等都看成是自己學習調查、掌握情況、了解民意的極好機會。
幾十年來她每到一處,首先要開座談會,了解詳細情況,掌握第一手資料,凡是當地政府可以解決的問題,她一定盡力反映,請他們幫助解決。在每年的政協大會上,她都積極發言,書寫提案,為我國的教育事業獻計獻策,其他方面的問題也積極反映。例如,有一個霍老師來到河北倉州,看到當地嚴重缺水,水位很低,不僅影響了農業生產,還嚴重影響了人民的身體健康,有些小孩骨質疏鬆,很容易骨折,還有很多學生滿口氟斑牙。霍懋征立即在政協提案中建議中央研究解決南水北調的問題。她看到前幾年中小學生負擔過得的情況後,一方面直接向教育部長反映情況,一方面和民進中央婦委會的同志撰寫了《為孩子們呼喊》一書,呼籲全社會都來關心孩子們的健康成長。
多年前,霍懋征在各地視察、講學時,深感到幹部隊伍中太缺乏女同志,包括中央領導幹部中也是如此。她利用各種會議時機,呼籲此事,提請上級領導重視。1992年在北京召開的第四屆世界婦女大會上,霍懋征代表中國民主促進會參加了非政府組織論壇,由於她工作出色,受到了中央統戰部的表彰。
1998年,霍懋征退離一線工作,但年逾古稀的她依然非常關心青年教師的成長,因為她深深地認識到未來的世紀的教育的世紀,只有教育上去了,我們國家才能繁榮富強。她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為人民竭盡全力奉獻。所以她到處去聽課、講課,經常到農村學校為老師們排憂解難,不辭辛苦的致辭力於青年教師的培訓工作,常常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身邊的人都說她是一頭不知疲倦的老黃牛。
通知
教育部關於教育系統向霍懋征同志學習的通知
教人[2010]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部屬6所師範大學:
霍懋征同志是我國當代著名教育家,全國首批特級教師,是"愛的教育"的倡導者和實踐者,是我國高學歷人才從事小學教育的先行者。從教60多年來,她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為我國的教育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
霍懋征同志是教育戰線上的一面旗幟,是教師的楷模,是一代師表。她生前曾榮獲北京市模範教師、全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她的崇高精神受到黨和國家領導同志的高度評價,深受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的讚譽。為深入學習霍懋征同志的崇高精神,發揚她的教育思想,宣傳她的先進事跡,教育部號召全國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向霍懋征同志學習。
學習她終身從教、矢志不渝的堅定信念。在北京師範大學讀書時,她是品學兼優的高才生,1943年畢業後她放棄了留北京師範大學任教的機會,毅然到北師大第二附屬小學(現北京第二實驗小學)任教,終身從事小學教育事業,曾經擔任過數學教師、語文教師、班主任、副校長。其間,面對多個上級部門和單位的調動要求,她都婉言謝絕,從沒有離開過她的學生和教室。文革期間,她被打成"反動學術權威",受到不公正對待。恢復工作後,她不易其志,堅定地回到了小學校園,繼續從事着她心愛的小學教育事業。1998年退休後,霍懋征同志仍心系教育。為傳授教學經驗、傳遞最新的教改信息,她不顧年邁,先後到新疆、甘肅等多個省份講學、上示範課,把多年積累的教育教學寶貴經驗毫無保留地奉獻給人民。
學習她以愛執教、文道統一的教育思想。"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是霍懋征同志教育思想的精髓,是她教育的動力和源泉,是她追求的目標和境界,也是她一生的座右銘。霍懋征同志熱愛學生,尊重學生,關心學生,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有教無類,從無偏向和歧視,堅持把真誠的愛給予每個學生。她堅信"沒有教育不好的學生",用"激勵、賞識、參與、期待"的教育藝術,成功教育好了每個學生。她信奉教師的愛不僅直接影響着眼前的教育教學質量,而且必然會影響着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在長期從事語文教學中,她始終強調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要從思想品格和道德情操方面育人,堅持把語文教學與思想教育、審美教育統一起來,教書育人,寓德於教。
學習她孜孜不倦、勇於進取的創新精神。霍懋征同志是一位自覺而勇敢的教育改革實驗者,是新中國曆次教育改革的帶頭人和成功經驗的創造者,是上世紀50年代就蜚聲全國教育戰線、具有影響力的教育家之一。她曾積極參加了漢語拼音的試教、拼音教學經驗和五年一貫制改革等教改經驗的推廣工作,一直指導並參與小學語文教材的編寫工作。她教藝精湛,具有非凡的教育智慧,探索出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前提下提高教育質量的途徑。上世紀50年代她就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學法,在不斷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數量要多,質量要高,速度要快,負擔要輕"的十六字教改方針,把着眼點放在提高課堂質量、開發學生智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習能力上。改革開放以來,她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積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創新教育,開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潛能,努力為培養全面發展的具有良好素質的創新型人才打好基礎。
霍懋征同志在6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愛崗敬業,勤奮耕耘,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為我國的基礎教育事業改革發展貢獻了畢生精力。霍懋征同志是把愛心獻給教育的人,是德高望重的教育大家,她的崇高師德精神、先進教育思想和成功教改經驗是我國教育事業的寶貴財富。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要以霍懋征同志為榜樣,進一步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自覺肩負起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教書育人的崇高使命,努力做人民滿意的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要認真組織開展向霍懋征同志學習的活動,要把學習活動與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結合起來,與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結合起來,與推進教育改革創新結合起來,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激勵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獻身教育事業,不斷提高學校教書育人水平,為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和創新型國家作出更大的貢獻。
教 育 部
二○一○年二月二十日
辭世
2010年2月11日零時35分,當代著名教育家、我國首批特級教師、北京第二實驗小學原副校長、曾被周恩來總理稱為"國寶"的霍懋征老師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8歲。
2010年2月19日社會各界人士懷着悲痛的心情來到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向我國當代著名教育家、北京第二實驗小學原副校長霍懋征同志的遺體告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前往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送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習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等以不同方式表示哀悼,向其親屬表示深切慰問。
19日上午,八寶山革命公墓禮堂莊嚴肅穆,哀樂低回。禮堂正廳上方懸掛着黑底白字的橫幅"沉痛悼念霍懋征老師",橫幅下方是霍懋征遺像。霍懋征遺體安臥在鮮花翠柏叢中。
上午9時許,溫家寶、劉延東、嚴雋琪、羅富和和許嘉璐等緩步來到霍懋征遺體前肅立默哀並鞠躬,作最後送別,與親屬一一握手,表示慰問。
霍懋征生前友好和各界人士也前往送別。
霍懋征逝世後,劉淇、李源潮和張懷西等也以不同方式表示哀悼,向其親屬表示慰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