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青少年認同機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網 的圖片

青少年認同機制》,副標題:同一性,[美] 埃里克·H.埃里克森 著,孫名之 譯,出版社: 中央編譯出版社。

中央編譯出版社成立於1993年9月,是隸屬於中共中央編譯局的中央級社會科學類專業出版社,主要翻譯介紹世界政治[1]、經濟、哲學[2]和文化等社會科學方面的經典著作和前沿作品。

內容簡介

《同一性(青少年認同機制)/政治心理學經典譯叢》成於20世紀60年代後期,是作者埃里克·H.埃里克森20年來有關同一性的文章整理、修訂和匯編而來。作者在《同一性(青少年認同機制)/政治心理學經典譯叢》中介紹了他自己著名的人格發展漸成說,對人的發展的八個階段進行了詳盡、系統的闡述;從臨床的診斷、轉變的分析、歷史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文化的背景以及人類學的調查等方面搜集大量資料,對其同一性理論進行了廣泛深入的探討和論證;對我(I)、我的自身(self)和我的自我(ego)三者的區別和關係;對自我、集體自我和環境之間的特性和相互作用都有詳盡的闡述、分析和獨特的理解。作者對於假種的虛假同一性和未來同一性饒有興趣,在書中不同章節出現了重複的討論。    《同一性(青少年認同機制)/政治心理學經典譯叢》是埃里克森有關同一性理論的重要著作。

作者介紹

埃里克·H.埃里克森,美國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家,同一性危機(認同危機)概念的提出者,創立了以同一性概念為核心的心理社會發展學說。埃里克森於1958年出版的《青年路德》和1969年出版的《甘地的真理》這兩本書,用其創立的同一性理論來解釋宗教改革人物路德和印度國父甘地的生命故事與歷史事件的關係,使他成了心理歷史學和心理傳記學領域的重要人物。他提出的理論和他的生命故事有密切的關係,作為私生子,埃里克森至死未知生父是誰,其一生都在尋求身份認同(同一性)的問題。埃里克森逝世之後,有多篇文章採用心理傳記學的方法探究了他的生命故事。

參考文獻

  1. 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 ,搜狐,2020-03-17
  2. 哲學:世界觀的理論形態,豆丁網,2012-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