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濟南、北平、北戴河的巡遊(郁達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青島、濟南、北平、北戴河的巡遊》是中國現代作家郁達夫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帶青帶綠的顏色,對於視覺,大約是特別的健全;尤其是深藍,海天的深藍,看了使人會莫名其妙的感到一種愉快。可是單調的色彩,只是一色的色彩,廣大無邊地包在你的左右四周,若一點兒變化也沒有,成日成夜地與你相對,日久了當然是也要生厭的;青島的好處就在這裡,第一,就在她的可以使你換一換口味,第二,到了她的懷裡,去摸索起來,卻也並不單調,所以在暑熱的時候,去住一兩個月,恰正合適。
無論你南邊從上海去,或北邊從天津去,若由海道而去青島,總不過二三十個鐘頭,可以到了。你在船艙里,只和海和天相對,先當然是覺得愉快,覺得偉大,覺得是飄然遺世而獨立,羽化而登仙的樣子;但一晝夜過後,未免要感到落寞,感到厭倦;正當你內心在感到這些,而嘴裡還沒有叫出來的時候,而白的燈台,紅的屋瓦,彎曲的海岸,點點的近島遙山,就淨現上你的視界裡來了,這就是青島。所以從海道去青島的人對她所得的最初印象,比無論哪一個港市,都要清新些,美麗些。香港沒有她的複雜,廣州不及她的潔淨,上海比她欠清靜,煙臺比她更渺小,劉公島我雖則還沒有到過,但推想起來,總也不能夠和青島的整齊華美相比並的。以女人來比青島,她像是一個大家的閨秀;以人種來說青島,她像是一個在情熱之中隱藏着身分的南歐美婦人。
青島的特色之一,是在她的市區的高低不平,與夫樹木的青蔥。都市的美觀,若一味平直,只以顏色與摩天的高閣來調和,是不能夠引人入勝的;而青島的地面,卻儘是一枝枝的小山,到處可以看得見海,到處都是很適宜的住宅區。就是那一條從前叫弗利特利希大街,現在叫中山路的商業通衢,兩端走走,也不過兩三里路,就到海邊了;街的兩面,一走上去,就是小山,就是眺望很好的高地。
從前路過青島,只在船樓上看看她的綠樹與紅樓,雖覺她很美,但還沒有和她親過吻,抱過腰;今年帶了兒女,去住一個夏天,方才覺「東方第一良港」、「東方第一避暑區」的封號,果然不是徒有其表的虛稱。
海水浴場的設備如何,暫且不去管它,第一是四周的那麼些個淺灘,恐怕是在東亞,沒有一處避暑區趕得上青島。日本的海島,當然也有好的,像明石須磨的一帶,都是風光明媚的地方,可是小灣沒有青島的多,而岸線又不及青島的曲。至於日本的北面臨日本海的海岸呢,氣候雖則涼冷,但風浪太大,避暑洗海水澡總有點不大適宜。
青島,缺點當然也是有的;第一,夏天的空氣太潮濕,霧露太多,就有點兒使人不舒服。其次則外國的東方艦隊,來青島避暑停泊的數目實在多不過,因而白俄的娼婦,中國鹽水妹的來趕夏場買賣的,也混雜熱鬧到了使人分不出誰是良家的女子。喜歡異國頹廢的情調的人,或者反而對此會感興趣,但想去看一點書,做一點事情的人,被這些酒肉氣醉人的淫暖之風一吹,總不免要感到頭昏腦漲,想嘔吐出來。我今年的一個夏天就整整的被這些活春宮沖壞了的;日裡上海濱去看看裸體,晚上在露台聽聽淫辭,結果我就一個字也沒有寫,一冊書也沒有讀,到了新秋微冷的時候,就匆匆坐了膠濟車上北平去了。明年我就打算不再去青島,而上一個更清靜一點的海岸或山上去過夏天。
勞山的風景,原也不錯;可是一般人所頌讚的大勞觀靛缸灣一帶的清溪石壁,也只平平,看過江南的清景的人,對此是不會感到特異的美感的;要講偉大,要耐人尋味,自然是外勞沿海一帶,從白雲洞、華岩寺到太清宮的一路。我在青島的時候,曾有一位小姐,向我說過石老人附近,景色的清幽,浮山午山廟周圍,梨花的艷異;但因為去的時候不巧,對於這些絕景,都不曾領略,此生不知有沒有再去的機會了,我到現在,還長悵念。
由青島去濟南的道上,最使我感到興奮的,是過濰縣之後,到青州之先,在朱劉店驛,從車窗里遙望首陽山的十幾分鐘。伯夷叔齊的古蹟,在中國原有好幾處,但山東的一角孤山,似乎比較有趣一點,因為地近田橫島,聯想起來,也着實富於詩意。潔身自好之士,處到了這一種亂世,誰能保得住不至餓死?我雖不敢仰慕夷齊之清高,也決沒有他們的節操與大志,但是餓死的一點,卻是日像一日,盡可以與這兩位孤竹國的王子比比了。所以車過首陽之後,走得老遠老遠,我還探頭窗外,在對荒山的一個野廟默表敬意。至於青州的雲門山,於陵的長白山、白雲山等,只稍稍掉頭望了一望,明知道不能去登,也就不覺得是什麼了不得的名山勝地了;可是雲門的六朝石刻,聽說確是貨真價實的歷史上的寶物。
到濟南城後,找着了李守章氏,第二日照例的去游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金線泉、黑虎泉等名勝。自然是以家家流水、戶戶垂楊的黑虎泉(現在新設了游泳池了)一帶,風景最為瀟灑。大明湖的倒影千佛山,我倒也看見,只教在歷下亭的後面東北堤旁臨水之處,向南一望,千佛山的影子便了了可見,可是湖景並不覺得什麼美麗。只有蒲菜、蓮蓬的味道,的確還鮮,也無怪乎居民的競相侵占,要把大明湖改變作大明村了。就在這一天的晚上,我們離開了李清照、辛棄疾的生地而趕上了平浦的通車,原因是為了映霞還沒有到過北平,想在沒有被人侵奪去之前,去瞻仰瞻仰這有名的舊日的皇都。
北平的內容,雖則空虛,但外觀總還是那麼的一個樣子。人口增加,新居添築,東安、西單兩市場,人海人山;汽車電車的聲音,也日夜的不斷。可是,戲院的買賣減了,八大胡同里的房子大半空了,大店家的好貨也不大備了,小館子的顧客大增,而大飯莊的燈火卻蕭條起來了;到平之後,並且還聽見西山都出了劫案,殺死了人。在故宮裡看了幾日假古董,北海、中央公園內喝了幾次茶,上三貝子花園、頤和園去跑了一跑之後,應水淇之招,我們就一直的到了山海關內的北戴河邊。剛在青島看海看厭了的我們,這一回對北戴河自然不能像從前似的有上級形容詞來讚美了。不過有兩件事情,我總覺得北戴河要比青島好些。第一,是汽車聲音的絕無,第二,是避暑客人的高尚。不過話也要說回來,在鹿囿上面的那一家菜館裡吃飯的時候,白俄女人的做買賣的也未始不曾看見,但數目少了,反而以為萬綠叢中一點紅,這一塊肉,倒是少她不得的。
北戴河的騾子,實在是一種比黃包車汽車轎子更有詩意的乘物。我們到了車站,故意想難難沒有騎過騾兒的映霞,大家就不坐車而騎騾;但等到了張家大樓,她的騎騾術已經諳熟了,以後直到離開北戴河為止,她就老愛在騾背上跨着,不肯下來。
北戴河的氣候,當然要比青島的好;但人工的設備,地面的狹小,卻比青島差得很遠。東山區域,住宅太多,衛生狀況也因而不好。我以為西面聯峰山下,一直到海濱的一段,將來必定要興盛起來。但自第五橋,沿海上南天門去的一路,風景也真好不過。
尤其是南天門金山嘴的一角,東望秦皇島山海關,南臨渤海,北去鴿子窩也不過兩三里地的路程;北戴河的海山景色,當以此地為中心,而別莊不多,那娘娘廟的建築,也坍敗得不堪,我真覺得奇怪。還有那個三皇殿哩,再過兩年,怕廟址都要沒處去尋了,我不懂北戴河的公益所,何以不去修理修理,使成一避暑的游息之所。
這一次在北戴河住得不久,所以像湯泉山、背牛頂的勝水岩等處,都沒有去成。但在回來的路上,到了灤口,看看陽山碣石山等不斷的青峰,與夫灤河蜿蜒的姿勢,就覺得山水的秀麗,不僅是江南的特產了,在關以內和關以外,何嘗沒有明媚的山川?但大好的山河,現在都拱手讓人拿去築路開礦,來打我們中國了,叫我們小百姓又有什麼法子去拚命呢?古人有「馬後桃花馬前雪,出關爭得不回頭」的詩句,希望袞袞諸公,不要誤信詩人,把這些好地方都看作了雪地冰天,丟在腦後才好! [1]
作者簡介
郁達夫(1896-1945),原名郁文,幼名蔭生,浙江富陽人。早年留學日本,1921年出版小說集《沉淪》,與郭沫若等發起成立創造社。回國後從事新文學創作,主編《創造季刊》、《洪水》等文學刊物。1928年與魯迅合編《奔流》雜誌,1930年參加左聯。郁達夫是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最活躍的作家之一,在小說、散文、舊體詩詞及評論方面都有佳作。同時,郁達夫具有強烈的民族氣節,積極從事抗日宣傳活動,後被日軍憲兵殺害。 主要作品有:《沉淪》,《蔦蘿集》、《小說論》,《日記九種》、《空虛》、《迷羊》、《她是一個弱女子》和《閒書》等。[2]
郁達夫散文特點:首先,強烈地表現作家個性,這是郁達夫散文創作的理論認識,也是他「散文的心」。他在散文中無所顧忌地對自己的思想、生活細節進行詳細的描寫,非常強效地表現了他「自敘傳」的獨特風格。第二,憂鬱感傷的情凋。郁達夫的散文,與小說一樣與眾不伺,憂鬱感傷的情調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創作中。第三,恣肆坦誠、熱情呼號的自剖式的文字。第四,迴腸盪氣的詩的調子。另外,郁達夫散文中那種不拘形式縱情宜泄的抒情方式,郁達夫的散文發出的是帶有強烈個性的自己的聲音,篇篇洋溢着迴腸盪氣的詩的情調,熱情坦白,毫無遮掩地表現了一個富有才情的知識分子在動亂社會裡的苦悶心情,展現出一幅幅感傷,憂鬱而又秀麗、雋永的情景交融的畫面。[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