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青島嶗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青島嶗山

位於山東省青島市,是國務院首批審定公布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中國重要的海岸山嶽風景勝地、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嶗山風景區由巨峰、流清、太清、棋盤石、仰口、北九水、華樓等9個風景遊覽區和沙子口、王哥莊、北宅、夏莊、惜福鎮等 5個風景恢復區及外緣陸海景點三部分組成。

嶗山是山東半島的主要山脈,最高峰嶗頂海拔1133米,是中國海岸線第一高峰,有着海上「第一名山」之稱。它聳立在黃海之濱,高大雄偉。當地有一句古語說:「泰山雲雖高,不如東海嶗。」 山光海色,道教名山。 山海相連,山光海色,正是嶗山風景的特色。

在全國的名山中,唯有嶗山是在海邊拔地崛起的。繞嶗山的海岸線長達87公里,沿海大小島嶼18個,構成了嶗山的海上奇觀。嶗山是我國著名的道教名山,保存下來的以太清宮的規模為最大,歷史也最悠久 。

景點簡介

中文名稱: 嶗山風景名勝區

所屬國家: 中國

 

所屬城市: 山東省青島市

地理位置: 山東省東部青島市嶗山區

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

占地面積: 446平方公里

開放時間 :早6:00-晚6:00

景點級別: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門票價格: 80.00元/人

著名景點: 嶗山十二景

建議遊玩時長 4-6小時

適宜遊玩季節 春夏秋三季皆可

景點面貌

地理位置

嶗山位於山東半島南部的黃海之濱,距青島市中心40餘公里。地處北緯36°05′~36°19′,東經120°24′~120°42′。山區東南二面瀕臨大海,西部自南而北與青島市區的市南區、市北區、四方區、李滄區、城陽區接壤,北部與即墨市相鄰 。

地形地貌

 

嶗山山脈形成於燕山造山運動時期,山海相連,海天一色,雄偉壯觀。其山體的態勢是以嶗頂為中心,向東北、東、東南、南、西等五向分支放射,東部和南部陡峭,西北部連綿起伏。在山海結合部,岬角、岩礁、灘灣交錯分布 。

花崗岩地貌景觀獨具特色,山體呈垂直節理髮育,球狀風化明顯,峰頂聳立,層巒疊嶂,深澗幽谷,壁立千仞;象形石千姿百態,比比皆是;山海結合部,岬角、岩礁、灘灣交錯分布,形成瑰麗的山海奇觀。

氣候類型

嶗山風景區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年均溫度12.6°C。由於受海洋影響,夏季氣溫較內陸低,平均溫度24°C。降水量940—1073.7毫米,是青島市最濕潤的地區 。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植物

嶗山屬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區,現有木本植物400多個種和變種,有草本植物1000餘種,在景觀上比較突出的有黑松、赤松、落葉松、山杜鵑等。有古樹名木225株,如漢柏、唐榆銀杏等。嶗山風景區現有林地約35萬畝,其中國有山林11.2萬畝,1992年,嶗山被國家林業部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

動物

嶗山山區的野生動物,大體分為獸類、鳥類、海洋生物類和淡水魚類。

1930年青島市政府公布准許獵狩之野生動物有「野豬、狼、兔、狐狸、野貓、鼬鼠等」。

1949年後,嶗山的主要野生獸類有狐狸、野兔、獾、貉、黃鼬等。

1930年鳥類專家壽振黃對嶗山的鳥類進行了系統調查,記載了鵲、雀、燕、雁等250餘種。

1983年嶗山縣鳥類自然保護區管理站對嶗山的鳥類資源進行了調查,發現嶗山共有鳥類230餘種,隸屬10目、30科、63屬,其中食蟲鳥86種、食鼠鳥17種。

1984年就225種鳥類進行的調查,計有留鳥15種、夏候鳥85種、冬候鳥18種、旅鳥107種 。

水資源

 

有攔蓄的地上水約3.17億立方米,地下水約1.12億立方米,扣去重複量0.93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約為3.36億立方米。地表水主要集中在6~8月汛期,年際變化大,地區分布也不平衡。

1956~1983年27年的記載,年平均徑流深度為349.9毫米。

1964年最大徑流量為4.493億立方米,是多年平均徑流量的1.42倍。1981年最小徑流量為0.9052億立方米,僅占多年平均徑流量的28.6%。地下水由於各區域地形水文地質條件的不同,其類型分布及運動規律都有明顯差異。

第四紀鬆散層孔隙水含水組主要分布于山前、河肩地帶,含水豐富,水質良好,開採方便。基岩風化構造裂隙孔隙水,由於局部殘積層較厚,溝谷下切較深,形成下降泉,是著名的嶗山礦泉水發源地 。

嶗山是世界三大優質礦泉水地下水系中心之一 。

礦產資源

嶗山域內蘊藏大量花崗岩,另有少量白堊土及雲母,其他礦藏甚微。明代黃宗昌《嶗山志》中僅記有試金石、綠石、文石及五色石等。清代《即墨縣誌》則記有試金石、高山石、綠石、海綠石、五色石、田橫島石(可琢硯)、鏨子石、墨晶、茶晶、紫石英、馬蹄石

主要岩石有墨綠色花崗岩、白堊土、氟礦、錳鐵礦、硅礦、雲母礦、石棉、沙金、麥飯石、綠石

景區文化

'道教 '

嶗山是道教發祥地之一。嶗山自春秋時期就雲集一批長期從事養生修身的方士之流,明代志書曾載「吳王夫差嘗登嶗山得靈寶度人經」。到戰國後期,嶗山已成為享譽國內的「東海仙山」。

秦始皇的東巡,漢武帝兩次幸臨一也(今青島市城陽區),都與方仙道的活動密切相關,《漢書》載武帝在嶗山「祠神人於交門宮」時「不其有太乙仙洞九,此其一也」 。

這裡還是道教傳播要地,始於漢唐,宋、元兩代發展到鼎盛時期,明清不衰,盛時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之說,嶗山道教是北方全真派,被稱為「道教全真天下第二叢林」。

著名的道士丘處機、張三丰、徐復陽、劉志堅、劉若拙等都在嶗山修過道。

佛教

佛教在此也曾有與道教此消彼長的傳播歷史,著名的佛寺古剎有海印寺、潮海院、華嚴寺等,法顯、憨山、慈沾、善和等高僧都曾在嶗山弘揚佛法。

佛教傳入嶗山地區,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嶗山之佛教始於魏晉,盛於隋唐,明代又迭起高潮,清代後期漸衰。嶗山的崇佛寺(俗稱荊溝院)建於魏元帝景元五年(公元264年),這是嶗山最古老的寺院,應視為佛教在嶗山的發端。

東晉義熙八年(公元412年),到印度等地求經的僧人法顯泛海返國,遇颶風漂泊到不其縣嶗山南岸栲栳島一帶登陸,當時不其縣為長廣郡的郡治,篤信佛教的太守李嶷聽說法顯是到西方取經的名僧,便將法顯接到不其城內,講經說法,並在其登岸之處創建了石佛寺(即潮海院)。

從此,佛教在嶗山聲名大振,廣為傳播。嗣後,嶗山相繼建起了石竹庵(後改名慧炬院)和獅蓮院(俗稱城陽寺),北魏時法海寺的創建,標誌着嶗山佛教已初具規模。

主要景點

巨峰旭照

 

巨峰是嶗山主峰,俗稱「嶗頂」,位於嶗山中部群峰之中,海拔1127.3米。「雲海奇觀」、「旭照奇觀」、「彩球奇觀」是巨峰景物中的三大奇觀。特別是「旭照奇觀」,綺麗壯美,被列為嶗山十二景之冠,稱「巨峰旭照」。

龍潭噴雨

龍潭瀑又名玉龍瀑,位於嶗山南麓八水河中游。八水河流至此處跌落於深潭,水如玉龍,吐霧噴雨,景色壯觀,在嶗山十二景中,稱「龍潭噴雨」。

明霞洞

從太清宮北上,行約3公里左右,在竹樹蔥籠、綠蔭掩映中便是明霞洞。這裡背後石峰聳立,山高林密,前望群巒下伏,峭壑深邃,每當朝暉夕陽,霞光變幻無窮,因而被列為嶗山十二景,稱「明霞散綺」。

太清宮

在太清宮看海上月出,別有一番情趣。當萬籟俱寂之時,光潔的月亮被一團金輝托出海面,溶溶月色傾灑海面,浮光瀲灩,玉壺冰鏡。岸邊清風掠竹,細浪輕拍,景色幽奇絕倫。這便是嶗山十二景中的「太清水月」。

八仙墩

嶗山頭南部的八仙墩,嶗山頭距太清宮7公里,是由海蝕岩洞組成的奇特自然風貌。嶗山頭的南部,由于海浪多年衝擊,崖岸斷落如廈,崖下海中有十多塊兩米高的石墩,神話傳說八仙過海時曾在此小憩,因名八仙墩。此處風勁浪高,波濤洶湧,極為驚險,被譽為「嶗山第一奇景」,在嶗山十二景中稱「海嶠仙墩」。

那羅延窟

 

自華嚴寺沿山澗西上即達那羅延窟,這座天然的石洞寬7米,高、深各10餘米,四壁如削,洞頂有一圓洞,頗似火山噴口,天光由此圓孔透入,據僧人說那羅延佛就是在窟中修煉成正果。如此巨大的花崗岩洞國內尚不多見,在嶗山十二景中,稱「那羅佛窟」 。

白雲洞

白雲洞在嶗山東部,坐落在海拔400多米的高山上,其景物之清奇,風光之綺麗,則又別具一格。

白雲洞由巨石架成,左為青龍石,右為白虎石,前為朱雀石,後為玄武石。洞石岩頂上有一名為「華蓋」的古松,勢如騰龍,綠蔭冉冉,覆蓋全洞,在嶗山十二景中稱「雲洞蟠松」。

獅子峰

獅子峰在太平宮東北,幾塊巨石相疊,側看成嶺,豎看成峰,狀若雄獅,橫臥在蒼茫雲霧中,海風吹來,白雲宛若游龍,翩若驚鴻,在陽光的照射下,景色十分絢麗。

但獅子峰最壯美的景色是「獅峰觀日」,人們在獅峰觀罷日出,趁曉霧未開,方可盡情地領略「獅嶺橫雲」的妙趣,因而列入嶗山十二景。

華樓山

華樓山位於嶗山水庫南岸,海拔408米。華樓峰是矗立山頂東部的一座方形石峰,高30餘米,由一層層岩石組成,宛如一座疊石高樓聳立晴空,故稱「華樓」,又因異石突起,猶如華表,又名「華表峰」,在嶗山十二景中稱「華樓疊石」。

棋盤石

 

明道觀以南這座奇特的孤峰頂上,有一塊巨大的岩石,長15米,向西探出了大半部分,崖下 懸空,形狀很像跳水比賽用的跳台,遠遠望去又像一株靈芝高插雲端。這就是嶗山著名的象 形石之一——棋盤石

這塊凌空高懸的巨大岩石,高3米,寬8米,長15米,石面平坦 ,能坐幾十個人,並刻有雙線勾勒的「十」字,

傳說這就是南極仙翁、北極仙翁當年對弈留 下的棋盤,因此取名「棋盤石」。這處景觀就是「嶗山著名十二景」之一——「棋盤仙弈」。

潮音瀑

潮音瀑原名魚鱗瀑或玉鱗瀑,因其聲似潮湧,自1931年始更名。潮音瀑是北九水的盡頭,四面峭壁環繞,東南高壁裂開如門,瀑布從此瀉下,山谷轟鳴,聲如澎湃怒潮。

蔚竹庵

蔚竹庵在北九水村東北的鳳凰山下,位居海拔550米高處,蔚竹成林,蒼松競茂,怪石奇秀,澗溪成韻,泉水汀咚,清新幽靜,在嶗山十二景中稱「蔚竹鳴泉」 。

景點建築

 

華樓峰

嶗山三大奇石之一,古稱聚仙台。為一方形山峰,四壁陡峭,巍峨險峻。傳說八仙過海途徑嶗山,何仙姑於聚仙台梳妝,又名「梳妝樓」。史載張三丰等名道皆與此峰有不解之緣,故成為海上名山之一。

太清宮

太清宮又名下清宮,始建於北宋初年,迄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道都以「玉清、上清、太清」為三清,「太清」乃太上清淨之界,也就是「神仙」的天堂。太清宮的全部建築。由「三官殿」、「三皇殿」、「三清殿」組成。風格清淡簡樸。[1] 三官殿這組建築最大,前後三進院落。三皇殿院子裡有兩株古柏,漢代所植。太清宮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周圍有許多景點和刻石。因此,太清宮一帶就成了嶗山遊覽區的中心。

龍潭瀑 

八水河中游,於百尺懸崖飛流直下,噴珠吐玉,狀如龍舞,故名「龍潭瀑」。潭中碧水凝寒,清澈見底。山雨過後,洪涌瀑注,飛騰叫嘯,蔚為壯觀。

北九水

白沙河上遊河流,因山有九折,水有九曲得名。以北九水療養院「九水界橋」為界分內九水外九水。

「九水明漪」為嶗山十二勝景之一。源於巨峰北麓之水,流入峽谷,一路群峰竟秀,萬木爭榮,佳景迭出,美不勝收,故有「九水畫廊」之美譽。 [28]

九水十八潭

嶗山主要遊覽區之一,長約3公里,由眾多景點組成,統稱為九水十八潭,有「九水畫廊」之美譽。

一水有「至柔潭」,二水有「居卑潭」、「未封潭」、「未始潭」,三水有「無隅潭」、「無極潭」,四水有「自取潭」、「俱化潭」、「中虛潭」,五水有「有間潭」、「得魚潭」,六水有「得意潭」、「無幾潭」、「不滯潭」,七水有「餐霞潭」、「飲露潭」,八水有「清心潭」,九水有「洗耳潭」、「潮音瀑」等重要景點。

遊覽區內建有旅遊度假村和療養院。曾以「九水明漪」之譽列嶗山十二景之一。[2]

旅遊特色

仙道

嶗山是道教名山,道教文化歷史悠遠,仙道傳說豐富,蒲松齡筆下的嶗山道士穿牆仙術聞名天下。名道張廉夫、李哲玄、劉若拙、王重陽、丘處機、張三丰都曾修道嶗山。北七真在嶗山地區開宗立派,興觀布道,遂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之繁榮,使嶗山成為「道教全真天下第二叢林」。

靈樹

 

嶗山風景區 [30] 古樹名木品種豐富,有39種230株。太清宮內2100餘年樹齡的漢代檜柏(「漢柏凌霄」)三樹一體,共榮共生,閱盡人間滄桑,被當地人奉為神樹。1000多年樹齡的唐代糙葉樹(「唐榆逢仙」)形態奇特,是北方地區樹齡最高、山東境內一棵糙葉樹。因樹幹盤曲狀如龍頭,又稱「龍頭榆」。

「龍頭榆」下的「逢仙橋」傳說是名道劉若拙遇見神仙踏雪無痕的地方;400多年樹齡的明代山茶,為蒲松齡所著《聊齋志異·香玉》篇里花神「絳雪」的原型,當地百姓視為鎮山之寶。

1979年,鄧小平同志考察嶗山時曾說過:「這個地方很好,單憑這麼幾棵大的古樹,就可以招引很多的人,有條件安排開放,發展旅遊事業。」[3]   

異石

嶗山是典型的花崗岩冰川地貌,嶗山花崗岩山峰、石崮在水蝕風化作用下,象形石發育豐富,千姿百態,無奇不有,僅在主要遊覽線路上能觀察到的象形石就多達200多處。比如 「虔女峰」、「蟠桃峰」、獅子峰」、「五指峰」、「青蛙石」、「綿羊石」等等。

神窟

嶗山有名的花崗岩石窟洞穴有 40餘處,歷史上多為道家和佛家修行之地。其中那羅延窟在佛教《華嚴經》中記載「東海有處,名那羅延窟,是菩薩聚居處」。窟內面積宏大,窟頂有一洞直衝天宇、祥光四射。明霞洞為道教全真金山派的開山祖庭。另外比較著名的洞窟有:白雲洞、慈光洞、覓天洞、玉皇洞等等。

滄海

 

嶗山與其他名山大岳不同,是燕山運動時期地殼抬升,自海底拔海而起的一座名山。它海拔1132.7米,繞山海岸線87.3公里(對外宣傳海拔1133米,海岸線88公里,更便於記憶),山海相接、海天一色、氣象萬千,是中國大陸海岸線上海拔超千米的高山,享有「海上名山第一」的美譽。

2000多年前的史書《齊記》中亦有「泰山雖雲高,不如東海嶗」的記載。神話傳說中的東海即指嶗山海域,民間有「壽比南山,福如東海」之說。

據說當年秦始皇為尋找長生不老藥,派徐福帶領500童男童女東渡,就是從嶗山始發前往日本的。

奇雲

嶗山「三圍環海,背負平川,」山海相連。特殊的地理地貌環境,造就了奇妙的天象變化,雲霧、霞光常常形成千姿百態的景觀,給人以虛炫神秘的感覺。

旅遊信息

景區線路

嶗山遊覽線路共有四條其中陸路三條(南線,東線,中線),水路一條。

1、南線:由香港東路或東海東路向東經沙子口,登贏,流清河奔太清宮,主要遊覽太清景區。

乘104路,113路,304路公交車可遊覽此線。

2、東線:由李滄區李村出發,先向北轉東,經惜福,王哥莊到仰口主要遊覽仰口景區,

乘123路,312路,106路公交車,一般只能遊覽東線。

3、中線:也是由李滄區李村出發,向東經北龍口轉北,經北宅,烏衣巷赴北九水景區。

乘出租車或乘107路,110路,311路,365路公交車抵達。

4、水路:由青島灣旅遊碼頭乘船遊覽海上風光,在太清灣登陸,主要遊覽太清,上清景區。

巨峰景區:與南線乘車方式相同,在大河東站下車即可到達巨峰景區的收費站。由觀光車將遊客沿盤山公路載至索道站,遊客可在車上欣賞沿途石壁上的關於嶗山歷史文化的石刻,在索道站可選擇體驗乘索道上山和沿石路上山的不同樂趣。

各景區及其他景點均可分幾次按不同旅遊線路作較全面的遊覽這座被譽為「海上名山第一」的世外桃源,留給人們韻味清新而悠長感覺。 [33]

交通信息

北九水:365、110、311、112(只能到達景區外臥龍村位置)

 

華樓: 365、110、311、112 到「蘭家莊」站(以上四路公交車都先到「華樓」 ,然後到「北九水」為終點站。)

365:大港二路—北九水,一天4班定點發車。大港二路:5:30、7:40、13:00、14:50,北 九 水:7:40、9:20、14:50、16:40。

110:台東—北九水,一天2班定點發車。台 東:6:30、14:00,北九水:8:00、15:30。

311:火車站—北九水,一天5班定點發車。火車站:6:45、7:45、8:30、13:00、15:00,北九水:8:25、9:25、10:10、14:40、16:40。

112:滄海路—臥龍村,30分鐘左右一班車。滄海路:4:40—18:10,臥龍村:6:00—19:30

仰口:110、312、371、106、383

110:台東—仰口,1小時左右一班車。台東:6:00—16:30,仰口:8:00—18:30。

312:輪渡—仰口,一天2班定點發車。輪渡:7:30 14:20,仰口:9:50 16:40。

371:昌樂路—仰口,一天2班定點發車。昌樂路:6:00 15:20,仰 口:8:00 17:00。

106:李村—埡口,一天2班定點發車。李村:7:10 14:00,埡口:9:00 16:00。

383:海大嶗山校區—仰口 (半小時左右一班車 )。海大嶗山校區:6:15-18:30 ,仰口:7:20-19:35。

 

巨峰、太清:304、104、802、113

304:輪渡—流清河,車次較多。輪渡:6:00—17:30,流清河:7:50—19:20。

104:台東—流清河,40分鐘左右一班。台東:5:00—17:50,流清河:6:10—19:00。

802:火車站—流清河,一天3班定點發車。火車站:6:30、11:00、15:00。(從火車站到流清河需時約1個小時,到達後即往回返。) 1 13:滄海路—流清河,每天7班定點發車。滄海路:4:50、6:00 、7:00 、8:00 、15:30、16:30、 17:40。(從滄海路到流清河需時約1小時15分鐘,到達後即往回返。) [34]

視頻

青島海邊航拍嶗山,海上仙山,風景真的不錯

青島嶗山北九水風景區

參考資料

  1. 嶗山太清宮,鳳凰網青島頻道[引用日期2014-07-28]
  2. 青島嶗山風景區(天上人間 海上嶗山) ,嶗山風景區管理局官方網站[引用日期2013-07-15]
  3. 中國山東青島4A嶗山風景名勝區 ,新浪旅遊[引用日期2014-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