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觀象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青島觀象台位於中國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觀象山山頂,現存建築群始建於1905年。青島觀象台曾是青島市的重要科研機構,同時在中國近代氣象學、海洋科學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曾與上海徐家匯觀象台與香港天文台並稱為「遠東三大觀象台」,也曾以「穹台窺象」之名列入「青島十景」之一。其建築群現分屬解放軍海軍北海艦隊和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島德國建築群的一部分[1]。
觀象台的建立與初期發展
1896年7月23日,德國海軍伊爾蒂斯號炮艦在山東榮成鏌鋣島海域遭遇風暴襲擊沉沒,德國海軍認為缺乏準確的氣象預報是造成這一海難的原因之一。1898年,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山東及其門戶膠州灣》(德語:Schantung und seine Eingangspforte Kiautschou)中提出將德屬膠州灣租借地的青島建設成一處科研中心,並建設一座觀象台以觀測海洋氣象。
1898年3月1日,德國海軍港務測量部在青島成立了一個負責天文氣象觀測與土地測量的臨時組織,同年6月14日正式命名為氣象天文觀測所(Meteorologisch-astronomische Station),設於今青島市公安局辦公樓一帶,其業務最初僅有對氣溫、濕度、雨量、風力等項目的觀測。該所每日進行3次氣象觀測,且每日公布氣象圖、預報天氣(包括風暴預警)。1904年,觀測所增設天文和報時業務。1905年5月10日,觀測所遷至今觀象山。1909年,天文學博士布魯諾·邁爾曼上任觀測所所長一職。同年,觀測所增設地磁、地震、潮汐、太陽黑子觀測及地形測量業務。至該年度,觀測所已擁有地震儀、地磁儀、黃道儀、子午儀、報時球等多種儀器。
1908年,觀測所開始着手擴建為觀象台,德國海外艦隊聯合會(Verband der Deutschen Flottenvereine im Auslande)為此提供了175000金馬克的經費。1910年6月11日,位於觀象山的觀象台大樓開工建造,由建築師舒備德設計。1911年1月1日,觀測所正式改名為皇家青島觀象台(Kaiserliches Observatorium in Tsingtau),觀測所所長邁爾曼繼續任台長。1912年1月9日,觀象台大樓落成,《青島新報》和上海《德文新報》先後報導了觀象台的落成典禮。1914年德國租借末期,觀象台的業務範圍已包括天文、氣象、地震、地磁、潮汐觀測,以及報時、地形測量、海域測量等,同時在膠濟鐵路沿線濟南、濰縣等地設有十餘個觀測所[2]。
視頻
青島觀象台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青島十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青島著名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買購網,2020-5-30
- ↑ 觀象山與青島觀象台 ,搜狐,2018-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