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槓坡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青槓坡鎮隸屬貴州省銅仁市思南縣,地處思南縣西部,東與許家壩鎮隔河相望,南接香壩土家族苗族鄉,西抵遵義市鳳岡縣王寨鄉、永和鎮,北鄰楊家坳苗族土家族鄉。鎮人民政府駐地距縣城53千米。 總面積102.55平方千米。
元屬思州,宣慰司。1992年10月,撤銷青槓坡區,將原青槓坡、隴水、侯家坡、水田壩4個鄉合併建立青槓坡鎮。 截至2018年末,青槓坡鎮戶籍人口28362人。 截至2020年6月,青槓坡鎮轄1個社區、23個行政村, 鎮人民政府駐大唐社區。
2011年,青槓坡鎮農民人均純收入3262元。 截至2018年末,青槓坡鎮有工業企業3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41個。[1]
歷史沿革
元屬思州,宣慰司。
明屬思南府務川縣。
民國三年(1914年),從務川劃入思南縣。
民國四年(1915年),屬鳳西區。
民國十九年(1930年),屬第三區。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設濟同鄉,駐青槓坡。
1951年,濟同鄉從第五區劃出,改設為第十區,區署駐青槓坡街上。
1992年10月,撤銷青槓坡區,將原青槓坡、隴水、侯家坡、水田壩4個鄉合併建立青槓坡鎮。
行政區劃
1992年10月,轄1個社區與25個村、178個村(居)民組。
2011年末,轄大唐1個社區,沙壩場、大井壩、袁家壩、石叢椏、隴水、周家溝、茶園、茶溪、田莊、園之溪、楠木王、喻家嘴、老根茶、水田壩、岩頭河、養馬坨、龍家寨、李家溝、侯家坡、四野屯、蒿枝門、關田22個村;下設178個村(居)民小組。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青槓坡鎮轄1個社區、23個行政村, 鎮人民政府駐大唐社區。[2]
經濟
綜述
2011年,青槓坡鎮農民人均純收入3262元。2011年,青槓坡鎮財政總收入200萬元,比上年增長8.1%。
截至2018年末,青槓坡鎮有工業企業3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41個。
農業
2011年,青槓坡鎮農業總產值10670萬元。
青槓坡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麥、薯類為主。2011年,青槓坡鎮生產糧食7201噸。經濟作物以煙葉、茶葉、中藥材為主。2011年,青槓坡鎮煙葉種植面積3450畝,收購煙葉287噸;茶葉種植面積5262畝;金銀花種植面積2033.5畝。
青槓坡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年末存欄12062頭;牛年末存欄2603頭;羊年末存欄2908隻;家禽飼養量5.3萬羽。
截至2011年末,青槓坡鎮累計造林1.08萬畝,林木覆蓋率32.12%。
商業
2011年,青槓坡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8962.2萬元,比上年增長9.4%。
金融
2011年末,青槓坡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7800萬元,比上年增長11.2%;各項貸款餘額3000萬元,比上年增長2.4%。[3]
交通運輸
2011年,青槓坡鎮運輸企業擁有貨運汽車452輛、3616噸位;客運汽車12輛、238座位。貨運周轉量105萬噸·千米,客運量4.34萬人次,客運周轉量833人·千米。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青槓坡鎮有幼兒5所,在園幼兒435人,專任教師19人;小學16所,在校生2994人,專任教師13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5%;初中1所,在校生1773人,專任教師77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6.3%,小升初升學率99.6%,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主要學校有青槓坡中學。
文化事業
2011年末,青槓坡鎮有鎮文化信息服務中心1個;公共圖書室1個,農家書屋5個,藏書2.5萬冊。2011年末,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87.3%。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青槓坡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6個,其中衛生院1所,村衛生室25個;病床27張。專業衛生人員44人。
2011年,青槓坡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3745人,參合率90%。
體育事業
2011年末,青槓坡鎮有學校體育場地6處,公共體育場地1處。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5.3%。
社會保障
2011年,青槓坡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3戶,人數117人,支出32.9720萬元,比上年增長24.10%;城市醫療救助140人次,支出7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967戶,人數4930人,支出396.0058萬元,比上年增長14.04%;農村五保集中供養26人,支出9.0378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63人,支出25.7184萬元;農村醫療救助2813人次,支出108.453萬元,比上年增長75.44%;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306人次,支出6.53萬元;農村臨時救濟77人次,支出3.97萬元,比上年增長100%。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34人,撫恤事業費支出55.7468萬元。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青槓坡鎮有郵政網點1個,鄉村通郵率100%;電話用戶普及率4.5%,移動電話用戶普及率87.9%,寬帶接入用戶134戶。[4]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初名"濟同鄉",後因鎮及旁邊的一大片青槓林同在一個斜坡上,故名青槓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