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交龍紐「太上皇帝之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
青玉交龍紐「太上皇帝之寶」是故宮博物院的一件藏品
藏品簡介
名稱:青玉交龍紐「太上皇帝之寶」
年份:清
類型:璽印
規格:面12.1厘米見方,通高8.5厘米,紐高3.5厘米。
所屬博物館:故宮博物院
藏品鑑賞
青玉交龍紐「太上皇帝之寶」,清乾隆,青玉質,交龍紐方形璽,漢文篆書。面12.1厘米見方,通高8.5厘米,紐高3.5厘米。 「太上皇」之稱謂出現甚早,據《史記》記載,漢高祖劉邦稱帝後便尊其父為太上皇,以示崇敬。歷代皇帝傳位於太子,亦自稱太上皇。歷史上為太上皇者因授受之際的情況不同而境遇各異,但多數是受形勢所迫勉強讓位。通觀中國歷史,名副其實既有尊位又有權勢的太上皇,恐怕非清代乾隆帝莫屬。 乾隆六十年(1795)九月初三日,八十五歲的乾隆帝召集皇子皇孫、王公大臣,宣布立皇十五子嘉親王顒琰為皇太子,以明年為嗣皇帝嘉慶元年,屆期歸政。第二年新正,乾隆帝親自舉行授受大典,並下詔:「……皇太子於丙辰正月上日即皇帝位。朕親御太和殿,躬授寶璽,可稱朕為太上皇帝。」這樣,乾隆帝結束了長達六十年之久的皇帝生涯,成為清代唯一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太上皇帝。 就在宣布傳位顒琰之同時,乾隆帝也為即將到來的太上皇生活進行積極準備。同年九月二十八日他又傳下諭旨:「朕歸政後,應用喜字第一號玉寶,刻太上皇帝之寶,即將御製《十全老人之寶說》鐫刻作為太上皇帝冊,用彰熙朝盛瑞。」此後,在乾隆帝授意下,內府工匠用不同材質製作了多方「太上皇帝之寶」。 此寶四周陰刻乾隆帝御製《自題太上皇寶》詩。乾隆帝對此璽十分看重,成為太上皇帝身份的證物,是乾隆帝最為重要的寶璽之一,具有重大歷史價值。
藏館介紹
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或北京故宮,是位於中國北京紫禁城內的博物館。其前身是明清兩代皇宮紫禁城。[1]。 民國元年(1912年)清帝溥儀退位後仍居於宮內。至民國十三年(1924年)十一月五日,黃郛攝政內閣公布修正清室優待條件第五條,廢除皇帝尊號,請廢帝溥儀出宮。政府代表李煜瀛、京 師警衛司令鹿鍾麟、警察總監張璧,於六日接管皇宮,封存文物。後經攝政內閣核准,經一年之整理,故宮博物院於民國十四年國慶節(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開幕。[2]它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始建於明成祖朱棣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藏品也主要是以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為基礎。2012年單日最高客流量突破18萬人次,全年客流量突破1500萬人次,可以說是世界上接待遊客最繁忙的博物館。[3]。
參考文獻
- ↑ 「神道設教」中的人文精神,中國社會科學網,2014-5-6
- ↑ 故宮博物院將在北部新建北院區 已公布5份設計方案,觀察者網,2016-10-25
- ↑ 論禮器的文化意義與哲學意義,道客巴巴, 2014-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