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磚青瓦樓房(呂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青磚青瓦樓房》是中國當代作家呂振的散文。
作品欣賞
青磚青瓦樓房
荔園堡村清音巷1號院,兩層青磚青瓦樓房,這是張志明的家。張志明是危房改造搬遷集中安置戶。2017年,張志明退出了貧困戶行列,又搬進新居,一年裡雙喜臨門。新房由政府部門幫扶一部分,自己籌資一部分建成。整個清音巷都是樣式相同的兩層樓房院落,巷子一端還建有公共衛生間與垃圾收納間。
搬遷之前,張志明家住在兩孔土窯洞裡。親戚來了,只能住在一個炕的通鋪上。張志明的一個女兒甚至賭氣地說:「再住這兩個破窯洞,我都嫁不出去了,人家來相親,一看是這個樣子!」2016年夏天,南梁暴雨不斷,窯洞漏個不停,洞口傾斜變形。在村幹部的一再動員下,張志明一家住進了村部的辦公房裡。五十多歲的漢子,抱着頭,嗚嗚哭了。一來是感謝村幹部的關心,二來是覺得自己沒能耐。
眼下,帶有院落的兩層樓房寬敞明亮,樓上樓下共六間,院內、房裡、樓梯邊上,還擺滿了鮮花。二樓的一間房間裡,床上的被子疊得方方正正,上面罩着一方防塵布,罩布立面繡着紅色的「囍」字,格外醒目。五十八歲的老張臉上洋溢着笑容,喜滋滋地說,那是為孫子將來結婚準備的。
如今,張志明的兩個女兒已經成家,兒子兒媳在長慶油田下屬公司工作,孫子孫女都在慶陽市讀書。張志明當上了長慶油田一家下屬公司的料庫管理員,每月收入兩千多元,妻子是村裡的生態護林員,一年收入八千元。平時得空,還到山上采野生木耳、羊肚菌等,一年也能賣幾千元。
坐在一樓客廳的沙發上,我們跟張志明聊起家常。他說自己還是個民間藝人。我們正疑惑中,夫妻倆走進一個房間,拿出鼓、小號、鑼、嗩吶、小鐃鑔等樂器。原來,張志明是荔園堡村文藝隊的負責人。張志明拿起嗩吶,稍稍整理一番,接着,一曲嘹亮的《社會主義好》便在客廳里響起。樂聲飄到了小院裡,飄進了清音巷,飄向了荔園堡村。
劉芳秀是華池縣列寧學校九年級學生,家在山莊鄉尚灣村。她的生父、繼父因故相繼去世,媽媽帶着姐弟三人和一個表弟生活。按照學校的教育扶貧規劃,八年級語文教師王珂幫扶劉芳秀。
然而剛開始,劉芳秀對王珂並不服氣。耐心的王珂了解到劉芳秀喜歡讀書,便常常問她最近在讀什麼書,並與她交流讀書心得,慢慢地,劉芳秀才認可並接受了王珂的指導。
在王珂眼裡,劉芳秀的學習成績一直不錯,但是有些內向膽小,所以,幫扶的重點是要幫助她克服心理上的障礙。為此,王珂經常與她拉家常,鼓勵她加入學校的管樂隊、參加讀書沙龍、主動與同學打羽毛球、上傳詩歌朗誦視頻……如今的劉芳秀,已經變得陽光、大方,還作為甘肅省代表到北京參加全國少代會。
為保證學生不因貧輟學,列寧學校七十六名教師均投身教育扶貧之中。每人聯繫兩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或者一名留守兒童,與所幫扶的學生每周談一次話,每月制定月度計劃,每學期家訪一次,同時,通過電話、微信,隨時與家長交流。扶貧先扶智,在這裡不僅成為人們的共識,也是實實在在的行動。
作者簡介
呂振,品詩文網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