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青秀山風景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青秀山風景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青秀區鳳嶺南路,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1]

地理環境

青秀山風景區位於南寧市區往東南約9公里處的邕江江畔,青山頂上有一座高高的寶塔,叫龍象塔,俗稱青山塔。青秀山位於北緯N22°47′23.35″ 東經E108°23′4.26″,被譽為「南寧市的巨肺」。 [5] 總面積4 .07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積14667平方米,綠地面積25000平方米,主峰海拔289米

地形地貌

青秀山景區由青山嶺、鳳凰嶺等18座大小嶺組成。青秀山頂上聳立的寶塔叫龍象塔,俗稱青山塔,它是青秀山的象徵,始建於明萬曆年間,共有九層,高60米,塔基直徑12米,有207級旋梯,為廣西最高的塔。與滿山青翠的樹木相映的是山腰上天池和瑤池這兩個巨大的人工湖。天池面積達15000平方米,水深2—3米,池水波光粼粼,青松翠柏、藍天白雲倒映水中瑤池位於供有壯族女神洛甲、聰明女神布劣陀和勇敢之神布伯三尊石神像的佛堂「三寶堂」的東邊,面積5000平方米,池中立有王母娘娘塑像59作,東沿岸的花崗岩青石上刻有八仙聚會瑤池的浮雕圖

主要景點

千年蘇鐵園

青秀山千年蘇鐵園面積達100餘畝,有樹齡千年以上的蘇鐵近百株。最大年齡的「蘇鐵王」距今已有1360餘年高齡。園內已收集蘇鐵種類50餘種,總株數上萬株。是全國最大的篦齒蘇鐵、德保蘇鐵、叉葉蘇鐵、德保蘇鐵、石山蘇鐵遷地保護育種基地之一。 青秀山是南寧市重點開發的風景區,除保護和修復原有的古蹟如董泉、擷青岩崖刻,石香灶等外,還新建了不少景點。如泰國園就是南寧市與泰國孔敬市政府文化交流項目中互建的園林旅遊景點,它由泰國建築師設計,園內完全是泰國風貌。

龍象塔

天池的右側山頂上,矗立的寶塔叫龍象塔,俗稱青山塔。它是青秀山的象徵。龍象塔位於南寧市青秀山風景區鳳翼嶺上,為明代南寧市郊淡村、在邑禮部尚書肖雲舉於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所建,次年竣工,取佛經「水行龍力大,陸行象力大」之義命名為龍象塔。原塔高10餘丈,9層八角重檐磚結構。明天啟四年(1624)被雷擊塌頂端兩層,一直未修復。

1937年時值抗日戰爭,邕寧縣政府恐塔成為日機轟炸南寧導航目標,縣長陳壽民令人將塔拆除。南寧市人民政府根據南寧各界人士呼籲,在恢復青秀山風景區建設的同時,於1986年參照明代風格在原址重建龍象塔。重建後的龍象塔外形仍為八角重據9層,改為磚混結構。塔高52.35米,寬12米,綠色琉璃瓦,內設旋梯207級直達塔頂,每層檐角下均懸掛銅鈴,共72隻。據有關人士考證為廣西第一高塔。 它保留了明代建築風格,青磚碧瓦,八角疊檐,登上塔頂,眺望遠處邕江的風光,俯瞰南寧琅東新城景色。

塔影天池

塔影天池是以龍象塔與其北面的天池交相輝映,池水影塔,塔影入池的靚麗景觀,為南寧市「十大景觀」之一,在青秀山風景區內。塔的名稱叫龍象塔,天池是青秀山山腰上一個大型的人工湖,池水波光粼粼,塔影入池,池水映塔,青松翠柏、藍天白雲倒影水中,被稱為「塔影天池」。

雨林大觀

雨林大觀於1998年建成,占地500多畝,物種繁多,植被層疊,擁有各類植物200多科2500多種300多萬株,這裡有獨具雨林特徵的人面子、桄榔、聚果榕等特色植物和望天樹桫欏、降香黃檀等180多種國家級重點保護植物。

青秀山友誼長廊

青秀山友誼長廊位於青秀山風景區壯錦廣場與東盟友誼園之間,長618米。長廊仿照廣西侗族風雨橋特色,結合嶺南園林建築風格而建,廊體不用一釘一鉚,皆以樟子松榫卯銜接而成。友誼長廊集橋、廊、亭、樓於一體,既成景點景觀,也是休憩場所。廊間展示廣西各族人民的生產、生活的攝影作品和東盟各國具有代表性的建築、服飾、飲食等圖片資料。

民俗風情

板鞋舞

在壯族的文體技藝中最妙趣橫生的就是像軍陣般有威有勢的「板鞋競技」和「扳鞋舞」。板鞋競技是以幾個人為一隊,大家同穿一對長板鞋賽跑。 相傳板鞋舞源自明代。嘉靖年間,壯族女英雄瓦氏夫人率領廣西郎兵赴浙江抗擊倭寇,她用三人縛腿賽跑的方法訓練郎兵,使得軍紀嚴明、同心協力,後來便演變成這種運動。

獅子上金山

在高架上騰空起舞在壯族人眼裡,獅子是祥瑞之物。 壯族的舞獅絕技,有高台舞獅、雙獅戲球、獅子梅花椿、過天橋、刀尖獅技、獅子上金山等。這一招獅子上金山,更是險象環生。 金山是用約35張長條凳疊成17層,高8.5米;表演者扮成獅子登上金山,在晃蕩不定的金山上跳躍、騰空、起舞,驚險萬狀。

踩高蹺踢足球

這是壯族的「高腳球」,玩起來很像足球。不過卻不能用腳來踢,無論奔跑、拼搶和踢球都能用那對「義肢」。 用的球是足球,但以前踢的可是柚子。 南宋時代,廣西南丹縣人就有踢柚子的遊戲;每逢中秋還要舉行踢柚子比賽,近代發展為踩高蹺踢足球。[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