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靖邊縣第七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靖邊縣第七中學(原亨源中學,2009年5月5日縣政府常務會議研究決定更名)位於靖邊縣城南郊黃河畔,是2003年經市、縣兩級政府批准設立的靖邊縣唯一一所寄宿制「民辦公助」完全中學。學校占地80畝,建築面積2.2萬平方米,依山傍水,環境優雅,設施齊全,管理嚴謹。

基本內容

靖邊縣第七中學(原亨源中學,2009年5月5日縣政府常務會議研究決定更名)位于靖邊縣城南郊黃河畔,是2003年經市、縣兩級政府批准設立的靖邊縣唯一一所寄宿制「民辦公助」完全中學[1]。學校占地80畝,建築面積2.2萬平方米,依山傍水,環境優雅,設施齊全,管理嚴謹。

培養目標

從2004年秋季招生開學至今,學校始終奉行「為成功人生奠基」的校訓,堅持「以人為本、和諧發展、追求卓越」的辦學理念,遵循 「既爭人人成才,更求個個成人」的培養目標,結合校情、學情,先後形成和確立了「以情感教育為基礎、素質教育[2]為核心、自信教育為主線、常規管理為保障」 和「放慢速度、降低難度、先補缺漏、再趕進度」的教育教學工作體系,把「善待和不放棄每一位學生」的人性化管理思想滲透到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在幾年的艱難發展中,學校各項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初步實現了制度健全、管理嚴謹、運作和諧、勢頭良好的目標。學校現有26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300多人,教職工102人,其中專任教師81人。中學高級教師14人,中學一級教師25人,教師隊伍老、中、青結構合理,平均年齡28歲,教師學歷達標率98%。去年五月,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扶持下,學校由原來勢單力薄的單一「民辦」模式轉化為「民辦公助」模式,先後得到政府在資金(129.3萬元)、人事(30名公派教師)、設備(微機、理化生實驗器材)等方面的大力扶持,校園建設進一步發展,校園環境更加優雅、宜人,教育教學質量得到了顯著提升。

教學成果

學校堅持不懈地實施自信心教育,激勵學子成才;關愛弱勢群體,資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 擴大對外交流,提高辦學質量。五年來學校得到了省、市、縣各級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的高度關注,使學校在經歷不平凡發展的同時,也取得了一系列驕人的成績:學生在全縣的英語作文、書畫製作、演講比賽等多次學科競賽中,共有153人次獲獎,其中一等獎16人次。在建校來的幾次高考中,創造了意想不到的奇蹟:06年補習班上二本線7人(趙廣紅一本),07年的首屆畢業生高考中上二本線16人(含體育、藝術類12人),08年上二本線23人(含體藝類19人),張婧同學以572分好成績,被吉林大學錄取;09年文化課考試上一本線者2人,上二本線者10人;在體育、藝術特長生高考專業測試中,全校25人參加,19人已達本科線,專業達標率76.9%。

靖邊七中創辦五年來,培養了上千名學子,為選拔高素質人才和振興地方經濟做出了應有的貢獻。目前,學校正視現實,搶抓機遇,合理定位,以科學、嚴謹的態度,以務實創新的精神,加大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正在走出辦學「低谷」,努力實現學校跨越式發展。未來的靖邊七中將成為一所擁有48個教學班,2500多名學生的市級標準化完全中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