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靛坪村的酒 .香(門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靛坪村的酒 .香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靛坪村的酒 .香》中國當代作家門月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靛坪村的酒 .香

老遠就聞見了酒香。

大雪之後,路面剛剛消融,我和之行驅車來到一個叫靛坪的村莊。一進村,就聞見一股濃郁的酒香。中午時刻,我倆吃了好多臘肉韭菜包子,肚皮有點漲,聞見酒香,就非常想喝酒了。

一下車來,只見十字路口電杆上掛着一個粗糙的牌子,牌子上書寫:「隴山劉老頭酒,左軌向前50米即到。」往前走,酒香更濃烈了,聽見了划拳聲和喧鬧聲。

原來今天是割酒的日子,喝的是「神仙不落地」——70多度的新酒。老魚等六人早已從城裡步行到此了,我們到的時候,他們已擺開酒場好久了,「神仙不落地」已快被他們喝完了。

將我倆讓在座位上,主人斟了滿滿兩大杯「神仙不落地」,久違了的香就沖入鼻孔,浸潤了舌尖,真的讓人銷魂了。 「神仙不落地」香啊,我竟嘗到了久違了的「賴茅」的味道——十年前,「賴茅」將我喝得大醉,那種香味,深深地留在記憶里。

這城郊的靛坪村也是奇了。先是有「靛坪大曲」讓人傾倒,後又出了這奇香的「隴山劉老頭」。也是機緣湊巧,這兩種酒都被我碰上了。尤其是「隴山劉老頭」,不但具有了純糧釀造酒的醇厚,更有一股說不出的香,一下子就征服了人們的鼻孔和味蕾

聽說今日割酒,好多人都往這裡趕,一會兒廳堂里就聚了十幾個人。圍着茶几,一個大酒場開始了。主人擺上幾道小菜,十幾個人輪流「打關」,一壺「神仙不落地」喝完,主人又打開一箱53度「隴山劉老頭」。碰上這樣熱烈的喝酒場面,我也應了好幾個人的「關」,自己又打了一「關」。

此酒香啊。說一句酒商不高興的話,比流行的好多酒香多了。不知何因,以前那麼香的「XX春」和「XX特曲」,現在喝起來後味苦澀,飲後第二天頭疼不已!平素,好酒又喝不起,眾人正愁無酒可喝時,「靛坪大曲」和「隴山劉老頭」就悄悄問世了。在隴西,愛喝酒、品酒的人,現在大多數鍾情於這種純糧釀造。這是一個趨勢,也是人們追求純糧釀造、綠色無污染、無添加食品的必然選擇。誰願意喝一場酒後,第二天還頭疼不已呢?

作坊主人釀酒,按照祖傳秘法,純糧釀造,用小麥、大麥、高粱、大米、小米、糯米、玉米、豌豆8種糧食釀造而成,採用干法制酒,不添加任何添加劑,所以奇香無比。「隴山劉老頭」有一斤裝、二斤裝、三斤裝、五斤裝不等,顧客也可自訂一個幾十斤的罈子,罈子上標上自己的名字——那酒在罈子里,越藏越香。當然,前提是,先要付費,才能保證那酒不被別人買走,為你藏着。為了保證質量,作坊每年的出酒量幾乎是固定的。在商品經濟的社會裡,這,太難得了。仿佛留存了某種古風,也是一種經營之道。在隴西,賣大肉麵、擔擔麵、燒雞粉等小吃的,也遵循這個古訓,每天賣的數量也幾乎是一定的,不會為了利潤,擴大生產規模,降低品質,壞了名聲。

回去的時候,特地買了一箱「隴山劉老頭」。一日去蘭州,捎帶了兩瓶,在酒席上被朋友們搶着喝了,並不斷囑咐我,去隴西後再捎來一箱。

「酒香不怕巷子深」啊。這「隴山劉老頭」,遠在蘭州的人也聞見了香啊,他們又要將此酒推薦給更多的人。如此,這酒今年怕要脫銷了。

待來年大雪天,再去靛坪村喝「神仙不落地」,醉一場。[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