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非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東非蜂又名非洲蜂、非洲蜜蜂(學名:Apis mellifera scutellata)西方蜜蜂在非洲的一個亞種,原產於非洲東部包括北從埃塞俄比亞、南至南非的廣大區域。東非蜂適應惡劣乾燥多變的環境,對一些蜜蜂的疾病也有抵抗性,但卻有兇猛的性情[1]。
生物特性
和歐洲蜜蜂(Apis mellifera)相比,最顯著的是,東非蜂(Apis mellifera scutellata)圍繞蜂巢、成群叮咬敵人的防守行為。東非蜂體型也稍微小一些,其差異只能使用顯微鏡確定。歐洲的蜜蜂比東非蜂更能承受寒冷的溫度。歐洲蜜蜂一般每年能繁殖兩次至三次,但東非蜂每年繁殖次數則高達17次。
東非蜂需面對惡劣乾燥多變的環境與大自然許多的掠食者而演化出非常強烈的性情,環境不利容易棄巢遷徙。東非蜂相對於其他蜜蜂亞種投注更多的資源在蜂群的增殖上,即使天災使大多數的蜂群滅亡,少數存活的蜂群仍能逐漸恢復蜂群數量。東非蜂體質強健,對大部分的蜜蜂疾病都有抵抗性,這些特性非常受到養蜂者看重。
東非蜂雖然個性兇猛,但兇猛的特性在蜜蜂亞種內不算特別,兇猛的蜜蜂亞種不少,例如歐洲黑蜂的雜交種也很兇猛。東非蜂在生物特性上最重要且最不為人注意的特性就是:含有東非蜂血統的蜂王從卵成長至羽化只需15天,而其他亞種的蜂王需16天才可羽化,而這少一天的成長期令東非蜂在美洲的擴散如入無人之境,也才造成美洲的蜜蜂非洲化的問題。
外觀及解剖
學者 Francoy 等人利用新形態的分析技術,分析工蜂的前翅,以鑑別歐洲蜜蜂和東非蜂的差異。東非蜂比意大利蜂[2]稍微小一些,但外觀與意大利蜂相同,工蜂腹部也是黑黃相間,蜂后的腹部顏色是橘色,腹部背板有大塊的黑斑。
亞種爭議
東非蜂,學名A.m.scutellata Lepeletier。廣泛分布於中非、東非大草原和南非的大部分地區。分蜂性強,經常遷徙,在洞穴和露天營巢。西非蜂,學名A.m.adansonii Latreille。發現於西非。在許多習性上與東非蜂相似。關於東非蜂和西非蜂是否為兩個不同的亞種,以及1956年引入巴西的非洲蜜蜂到底是哪一個亞種,在學術界尚有分歧。
視頻
東非蜂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一戰中的「蜜蜂戰役」,一群非洲蜂為了保衛家園,打退近萬名英軍,騰訊網
- ↑ 【蜜蜂知識】意大利蜂最怕什麼?,趣蜜蜂,2019-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