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面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面饃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面饃又稱霍州面饃。是一種傳統民俗工藝品。一般在過年過節時製作。當地人稱之為羊羔兒饃,古時的「羊」同「祥」,取吉祥的寓意。

基本內容

中文名稱:面饃

類別:傳統民俗工藝品

又稱:霍州面饃

寓意:吉祥

面饃

春節來臨前,農家婦女會捏制小貓、小狗、小虎、玉兔、雞、鴨、魚蛙、葡萄石榴、茄子、佛手、等形象的麵塑製品,以象徵吉祥如意、福壽榮華。在寒食節時,上墳祭祖用的麵塑造型是「蛇盤盤」。據說,吃掉「蛇頭」便能「減毒頭,免災禍」。

逢年過節捏面饃

農曆七月七日「乞巧節」,傳說在這一天婦女吃了「針線」、「頂針」之類的麵塑就心靈手巧。新媳婦過門第一年,娘家要給女兒送「羊羔兒饅頭」。嬰兒滿月,姥姥家製作直徑達尺余的「囫圇」,即在面圈上塑出十二屬相的麵塑。賓客來祝賀,便把「囫圇」切一塊送給來人享用。絳州麵塑降州即今日新絳縣。逢年過節,這裡的家家戶戶都要用麵粉捏制出千姿百態的麵塑歡度節日。

造型誇張

農曆七月十五,霍縣境內麵塑種類最多,有豬頭、羊頭、麥秸集、針線籮筐、頂針、剪子、針線、坐餑餑、獅、虎、狐狸等等造型。由於這裡的麵塑注重彩色點染,花色絢麗,所以當地人稱之為「花饃」。花饃造型比較誇張,尤其以「走獸花饃」最為出色。五寨面魚晉西北五寨縣的老百姓,有一種捏面魚的習俗。捏面魚就是用麵粉捏成魚的形狀。捏制的面魚經過着色加彩,然後用文火烘乾,便可當工藝品收藏了。面魚可用來贈送親友或外出時作乾糧。除了捏面魚外,還捏制瓜果類,花草類、動物類、禽獸類、人物類等多種類型的製品,也習慣稱之為面魚兒。[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