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革蘭陽性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革蘭陽性菌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中文名;革蘭陽性菌

外文名;gram positive bacteria

概述;革蘭陽性菌、革蘭陰性菌是根據

革蘭氏;是細菌分類和鑑定的重要性狀

提示;主要是各種抗生素

革蘭氏陽性;金黃葡萄球菌

革蘭陽性菌、革蘭陰性菌是根據對細菌進行革蘭氏染色的結果來區分的,如果將細菌作革蘭氏染色,凡染後菌體呈紫色的,為革蘭陽性菌,菌體呈紅色,稱「革蘭氏陰性菌」 。無論陽性菌還是陰性菌都有桿菌和球菌。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是臨床最為常見的病原菌,葡萄球菌屬於革蘭陽性球菌,大腸桿菌屬於革蘭陰性菌中的腸桿菌科。[1]

革蘭氏染色反應

革蘭氏染色反應是細菌分類和鑑定的重要性狀。它是1884年由丹麥醫師Gram創立的。革蘭氏染色法(Gram stain)不僅能觀察到細菌的形態而且還可將所有細菌區分為兩大類:染色反應呈藍紫色的稱為革蘭氏陽性細菌,用G+表示;染色反應呈紅色(復染顏色)的稱為革蘭氏陰性細菌,用G-表示。

細菌對於革蘭氏染色的不同反應,是由於它們細胞壁的成分和結構不同而造成的。革蘭氏陽性細菌的細胞壁較厚(20~80nm)主要是由肽聚糖和磷壁酸組成的,僅有一層結構,主要成分為肽聚糖,占細胞壁乾重的50%~90%。在染色過程中,當用乙醇處理時,由於脫水而引起網狀結構中的孔徑變小,通透性降低,使結晶紫-碘複合物被保留在細胞內而不易脫色,因此,呈現藍紫色;革蘭氏陰性細菌的細胞壁中肽聚糖含量低,而脂類物質含量高,當用乙醇處理時,脂類物質溶解,細胞壁的通透性增加,使結晶紫-碘複合物易被乙醇抽出而脫色,然後又被染上了復染液(番紅)的顏色,因此呈現紅色。

結構特點

革蘭氏陽性菌細胞壁較厚,約20~80nm。肽聚糖含量豐富,有15~50層,每層厚度1nm,約占細胞乾重的50~80%。此外,尚有大量特殊組份磷壁酸(teichoic acid)。磷壁酸是由核糖醇(ribitol)或甘油(glycerol)殘基經由磷酸二鍵互相連接而成的多聚物。磷壁酸分壁磷壁酸(wall teichoic acid)和膜磷壁酸(membrane teichoic acid)兩種,前者和細胞壁中肽聚糖的n-乙酰胞壁酸連結,膜磷壁酸又稱脂磷壁酸(lipteichoic acid)和細胞膜連結,另一端均游離於細胞壁外。磷壁酸抗原性很強,是革蘭氏陽性菌的重要表面抗原;在調節離子通過粘肽層中起作用;也可能與某些酶的活性有關;某些細菌的磷壁酸,能粘附在人類細胞表面,其作用類似菌毛,可能與致病性有關。此外,某些革蘭氏陽性菌細胞壁表面還有一些特殊的表面蛋白,如a蛋白等,都與致病有關。

1、簡介

葡萄球菌廣泛分布於空氣、水、土壤及物體表面,在人和動物的皮膚、黏膜、消化道、呼吸道、乳腺中也有分布。根據其生理特性和化學組成將葡萄球菌屬分為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腐生葡萄球菌。以下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例介紹致病性葡萄球菌的主要特性。

2、形態與結構

葡萄球菌為革蘭陽性球菌,直徑為05~1.5pm,因常排列呈葡萄串狀而得名。金黃色葡萄球菌在固體培養基上常呈葡萄串狀排列,在膿汁或液體培養基中,常排列成雙球或短鏈狀,易被誤認為鏈球菌。本菌無鞭毛,不產芽胞,一般不形成莢膜。

3、培養特性

需氧或兼性厭氧。本菌營養要求不高,在普通培養基上生長良好,若加入血液或葡萄糖,生長更為旺盛;在肉湯培養基中呈均勻渾濁生長。在普通瓊脂平板上形成濕潤、光滑、隆起的圓形菌落。菌落顏色依菌株而異,初呈灰白色,繼而為金黃色、白色或檸檬色。多數致病性葡萄球菌產生溶血素,在血液瓊脂平板上形成明顯的溶血環,非致病性葡萄球菌則無溶血現象多數菌株能分解乳糖、葡萄糖、麥芽糖、蔗糖,產酸不產氣。能分解甘露醇產酸。葡萄球菌均可產生觸酶,金黃色葡萄球藺還能產生凝固酶和耐熱核酸酶,據此可將金黃色葡萄球菌與其他葡萄球菌相區別。

4、抗原結構與分類

葡萄球菌抗原構造複雜,含有多糖及蛋白質兩類抗原。蛋白質抗原主要為A蛋白(SPA),是大多數金黃色葡萄球菌共有的種特異的表面抗原,為單鏈多肽,與肽聚糖共價結合。SPA能與幾乎所有哺乳動物的血清IgG分子Fc段非特異性結合,結合後的IgG仍能與相應抗原發生特異性反應,SPA的這一性質已被廣泛應用於免疫診斷技術。多糖類抗原可用於葡萄球菌的定型。

鏈球菌

1、簡介

鏈球菌屬種類很多,在自然界分布很廣,水、塵埃、人和動物的體表上呼吸道、胃腸道及泌尿生殖道等都有存在,有些是非致病菌,有些構成人和動物的正常菌群,有些可引起各種化膿性疾病、肺炎、乳腺炎、敗血症等。

2、形態與結構

鏈球菌呈球形或卵形,直徑為0.6~1.0μm,常呈鏈狀排列,鏈的長短與菌種和生長環境有關,從4~8個至20~30個菌細胞組成不等,液體培養易形成長鏈,而在固體培養基上常呈短鏈。大多數鏈球菌在幼齡培養物中可見到莢膜,繼續培養則莢膜消失。無芽胞和鞭毛。革蘭染色陽性。

3、培養特性

大多數為兼性厭氧,少數為厭氧菌。致病菌營養要求較高,普通培養基中生長不良,在加有血液、血清、葡萄糖等的培養基中生長良好。在血瓊脂平板上形成直徑0.1~1.0mm、灰白色、表面光滑、邊緣整齊的小菌落。多數致病菌株具有溶血能力,根據其在血瓊脂平板上的溶血現象可分為甲型、乙型、丙型3類。在血清肉湯中生長,初呈均勻混濁,後因細菌形成長鏈沉於管底,上清透明。本屬細菌都能發酵葡萄糖、蔗糖,對其他糖的利用能力則因不同菌種而異。鏈球菌觸酶反應陰性,以此可與葡萄球菌進行區別。

參考來源

血液病患者革蘭陽性菌感染診治

參考資料

  1. 革蘭陽性菌感染,360文庫 , 2018年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