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鞍山鋼鐵集團公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鞍山鋼鐵集團公司標誌原圖鏈接來自 網易號 的圖片

鞍山鋼鐵集團公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監管的中國中央企業,是中國大陸第三大鋼鐵國有企業,(2015年)計及民企中國第4大、產量世界第7大。集團從事採礦、選礦、煉鐵、煉鋼到軋鋼綜合配套,以及焦化、耐火、動力、運輸冶金機械、建設、技術研發、設計、自動化、綜合利用。公司總部設在遼寧鞍山[1]

歷史

集團的前身是日本統治中國東北時期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在1916年成立的「鞍山制鐵所」和「昭和制鋼所」。二戰結束前遭到蘇聯入侵拆遷設備損失慘重。

國民政府接收東北後,負責掌管全國重工業的資源委員會搜集東北剩餘練鋼設備改組成鞍山鋼鐵公司。中國共產黨接收東北後鞍山鋼鐵公司仍維持既往編制,並藉由蘇援重建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規模最大且最先進的鋼鐵生產公司,1997年,鞍山鋼鐵集團將冷軋廠、線材廠及厚板廠資產注入子公司鞍鋼股份,同年並在香港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

2010年5月,鞍山鋼鐵集團公司與攀鋼集團的合併計劃獲得國資委的批准,兩家公司聯合重組後,將合併為鞍山鋼鐵集團公司[2]

公司概述

鞍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總部坐落在遼寧省鞍山市,鞍山地區鐵礦石資源豐富,已探明的鐵礦石儲量約占全國儲量的四分之一。周圍還蘊藏着豐富的菱鎂石礦、石灰石礦、粘土礦、礦等,為黑色冶金提供了難得的輔助原料。中長鐵路和瀋大高速公路穿過市區,大連港營口港、鮁魚圈港與海內外相通,交通運輸條件便利。鞍鋼始建於1916年,前身是日偽時期的鞍山制鐵所和昭和制鋼所。1948年鞍鋼成立,是新中國第一個恢復建設的大型鋼鐵聯合企業和最早建成的鋼鐵生產基地,被譽為「中國鋼鐵工業的搖籃」、「共和國鋼鐵工業的長子」。60年來,鞍鋼為國家經濟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累計生產鋼3.81億噸、鐵3.75億噸、鋼材2.77億噸;上繳利稅1245億元,相當於國家對鞍鋼投入的23倍。鞍鋼累計向祖國各地輸送了近6萬名優秀幹部、工程技術人員和技術工人,為各地培養了11萬餘名各類人才。經過六十年的建設和發展,鋼鐵主業已形成鞍山、鮁魚圈、朝陽三大生產基地的發展格局,具有鋼材2500萬噸的綜合生產能力,成為以汽車板、家電板、集裝箱板、板、重軌、石油管、管線鋼、容器板、冷軋硅鋼;礦山機械,礦山機電,礦山設備,礦井儀器,煤礦儀器等為主導產品的精品鋼材生產基地。能夠生產16大類鋼材品種,120個產品細類,600個鋼牌號,42000個規格的鋼材產品,廣泛應用於國民經濟各領域。

全面通過ISO9002質量體系認證,船用鋼通過9國船級社認證,石油管通過API認證,建築材料通過英國勞氏公司CE標誌認證書,鋼鐵主體通過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和OSHMS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認證。鋼材產品按國際先進水平標準組織生產有了可靠保證。鞍鋼將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推進「四個轉變」,即在長大方式上,從投資新建為主向投資新建與兼併重組並重轉變;在產業布局上,從內陸發展向沿海發展和國際化經營轉變;在自主創新上,從核心技術的「追隨者」向「領跑者」轉變;在對外輸出上,從單一的產品輸出向技術輸出和管理輸出轉變。

始終以發展綠色、低經濟為己任,不斷拓展鋼鐵行業「清潔、綠色、低碳」的發展內涵。「十一五」期間節能319萬噸標準煤,超額完成「十一五」節能目標,在2010年5月召開的國務院節能減排工作會議上,鞍鋼作為唯一一家企業介紹了經驗。2008年在渤海灣建成了引領世界鋼鐵工業發展的綠色樣板工廠——鮁魚圈鋼鐵新區[3],實現了從傳統製造向低碳綠色製造的轉變。依靠自主創新,鮁魚圈鋼鐵新區實現了重點領域和關鍵節能環保技術的突破,建立起鐵素資源和能源循環、水資源循環、固體次生物資源化的綜合利用體系。開創了中國鋼鐵企業同時開發利用風能、太陽能海水淡化技術的先河,成為鋼鐵企業利用清潔能源的「示範基地」。

視頻

鞍山鋼鐵集團公司 相關視頻

鞍山鋼鐵公司3000HP廢鋼破碎生產線
鞍山鋼鐵集團公司黨委宣傳部部長 聶振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