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韓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韓樂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出生 1927年1月14日
逝世 2005年4月26日
國籍 中國

韓樂,女,是河北霸縣的中國共產黨黨員,同時也是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為《中國畫研究》創刊做出了貢獻。 [1]

主要成就

抗日戰爭期間她配合家人營救抗日人士. [2]

本段簡介

韓樂,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1927年1月14日出生(2005年4月26日逝世,享年78歲),漢族,籍貫河北霸縣。韓樂同志出生在西北軍愛國將領家庭,在父母及早期參加抗日的哥哥(擊落多架日寇戰機的國民革命軍空軍戰鬥英雄韓參)和兩位早年參加革命和抗日的姐姐(參加山東徂徠山抗日起義的八路軍幹部韓豁、韓亮)的教育影響下,在抗日戰爭時期,她痛恨日本帝國主義,拒絕日本帝國主義的奴化教育,曾就學於北京美國學校、法國聖心教會學校和中國大學,並向中國京劇藝術家劉勝通學習京劇。 [3] 在抗日戰爭期間她配合家人營救、掩護過吉鴻昌、黃誠、姚依林、宋汀、楊純、田夫等抗日人士。

韓樂

生平

新中國成立後,韓樂同志於1950年經上海陳毅市長親自介紹參加工作,就職於新中國第一份英文報紙--英文《上海新聞》報社,任外文資料員;1953年初至1981年11月,先後在外文局資料室、《中國文學》雜誌社,任外文圖書編目員、美術編輯兼攝影記者和美術組組長,為對外宣傳中國的文學藝術作品,特別是在向世界介紹中國藝術家及其他們的作品做出了極大貢獻。尤其是在"文革"後期,她從"五七幹校

"回京重返工作崗位後,她敢於抵制極左路線,大膽挖掘和發表正在遭受批判的許多優秀美術家的作品,因此她在我國的美術界結交了許多摯友。韓樂同志1981年12月應黃胄、李可染、蔡若虹的邀請調入文化部中國畫研究院(後更名中國國家畫院)工作,繼續任美術編輯,副編審,為中國畫研究院初創階段的業務開展做出了貢獻。

她擔任《中國畫研究》編輯部負責人,為《中國畫研究》創刊做出了貢獻。他還為新世界出版社編輯了大型畫冊(中、英文版)《當代中國畫》,韓樂同志是此大型畫冊的責任編輯,她善於聯絡中國畫界新老畫家,組織選題、組織作品、 ,並嚴格把握印刷質量,受到該畫冊總編輯華君武的高度讚揚。

由於韓樂同志的努力,《當代中國畫》畫冊在當時極具鮮明的編輯特色,並具有精良的印刷、裝幀質量,在1984年獲對外宣傳出版物一等獎,還在萊比錫國際書展上也獲得大獎,且多次再版 。

韓樂同志還曾任職於中國駐印度大使館文化處,任二等秘書,她發揮特長,參與組織了《中國年畫展》、《徐悲鴻畫展》等十多部中國在印度的展覽,為中印兩國的畫家、藝術家之間的交流活動做了大量工作,為增進中、印兩國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很大貢獻。

即使在退休後,韓樂同志仍為中國畫研究院的發展做了她力所能及的工作,為畫院與國際友人之間的交流牽線搭橋

貢獻

韓樂同志熱愛祖國,熱愛祖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和藝術,為人正直、坦蕩,作風正派。她對待同志一貫熱情,關心同志、助人為樂。韓樂同志從事對外宣傳方面的美術編輯工作30餘年,在工作中始終兢兢業業,虛心好學,對工作極為認真負責,經常夜以繼日的工作。

從美術設計到攝影、編輯、採訪、出版印刷都是靠其堅忍不拔的鑽研精神自學而成。她在多年的美術編輯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對美術專業知識有深刻的了解和優秀的文字表達能力,對藝術作品的評論有其明確和獨到的觀點。

作為外交官,她在中國駐印度使館文化處工作,由於她的牽線搭橋,如黃胄、林墉等一大批中國藝術家前往印度進行文化交流,徐悲鴻畫展、中國年畫展、中國工藝品展等展覽相繼前往印度展出,為中印兩國人民間的了解和友誼做出了突出貢獻。

她為現代中國美術作品走向世界也作出了突出貢獻,為現代中國美術家走向世界起到了重要的橋樑作用。

評價

韓樂同志具有高尚的品質和情感。在《中國文學》雜誌社工作期間,經常下廠校對,與印刷廠工人在一起團結協作,受到工人們的尊敬;在"文革"被下放河南五七幹校期間,她到河南省汲縣西板橋大隊插隊,曾任村小學教師,她對班裡每一位農民子女不論貧富都用愛心教育,極為認真的教他們文化課,教她們做人的道理,表達了一位知識分子對人民的熱愛之情,受到孩子及其家長們的尊敬,在她奉調回京時孩子們與其難捨難分。

參考來源

  1. 韓樂 ,360搜索
  2. 韓樂 ,建材網
  3. 韓樂 ,建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