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韓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韓伍
出生 1936年
國籍 中國
職業 藝術 畫家
知名作品燈花
《五彩路》
《微湖山上》

韓伍,男,浙江省杭州人,1936年生。1956畢業於行知藝術學校,擅長中國畫、連環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曾在日本香港新加坡舉辦畫展,也在上海南京無錫等地展出作品,深受愛藝者喜愛。

人物介紹

韓伍,1936年生於浙江杭州

1956畢業於行知藝術學校,擅長中國畫、連環畫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曾在日本、香港、新加坡舉辦畫展,

也在上海、南京、無錫等地展出作品,深受愛藝者喜愛。

韓伍曾任上海市第7、8屆政協委員,兒童時代社《哈哈畫報》主編。

現任中國美協會員、上海市美協理事。

出版有韓伍畫集、小巷童年、詩經彩繪等.擅長中國畫、連環畫。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作品有《燈花》、《李時珍江南行醫圖》、《清平樂圖》等。

連環畫《燈花》獲第二屆全國連環畫創作評獎繪畫二等獎 。

《五彩路》連環畫獲得1963年第一屆連環畫繪畫三等獎。

韓老師筆下的人物、動物、花鳥、山水形神兼備,畫風嚴謹,獨具特色,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尤其是其繪畫的少年題材,形成自己的繪畫風格,繪畫相當精妙,在連環畫界能繪人物之精氣神者屈指可數,實乃連環畫界之一代宗師。作品多被中國國家美術館、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收藏。[1]

生活經歷

海上畫壇,高手如林。有的擅長人物,有的善繪花鳥,有的精于山水,但是,像韓伍這樣人物、山水、花鳥均能畫出自己的風格,令人耳目一新者,在其同輩的海派畫家中確乎不多見。韓伍無愧於海上畫壇多面手的美譽。

韓伍出身於繪畫世家。父親韓小梅本是杭州城裡的中國畫家,養育着十個兒女,其中老大老二老三三個兒子都隨他學畫。

但是,到了老五韓伍,韓小梅決定讓兒子上學,不再讓他學畫,因為他畫了一輩子畫,卻窮了一輩子,終於不希望家裡人再繼續以畫為生。可韓伍偏偏愛畫如命,父親越是不讓他畫,他就越是變了法兒偷偷地畫,也因此挨了不少打。有時他被罰跪,面對受潮泛起花紋的牆面,居然生髮無數奇妙的想像,從中幻化出許多撲朔迷離的畫面和構圖。後來他終於倔強地走上了繪畫之路,先是考上了藝術師範,畢業後一直從事美術工作。韓伍為人謙和,與人交談總是言簡意賅,朋友們戲稱他說話有指標,但是他的內心世界極其豐富而幽默。

他畫畫極其刻苦,座右銘是「不教一日閒過」。當年他下放到農村,白天勞動,晚上其他人都熟睡之後,竟然在帳篷里就着小油燈畫起了畫。到下放結束,除了曬黑的臉膛,他還帶回好幾本精彩的速寫。還有一次他到風景秀麗的富春江上去採風,回來那天臨上車時,忽然有位當地的老農匆匆趕來,問大家有沒有一個叫江山如的人,因為此人有一本小本子遺留在客房裡了。問了半天,大家都面面相覷,韓伍終於想起來:這不是自己的速寫本嗎?昨夜聽着窗外雨打芭蕉,不能入睡,一時興起,披衣坐起,對着窗外籠罩在路燈下的景物,畫起了速寫。早上又匆匆上路,竟忘了帶上速寫本。虧得那位老鄉發覺,只是扉頁上寫着的「江山如畫」四個字,那老農讀作人名「江山如」了……

韓伍最初是以連環畫插圖畫「起家」的。他的畫造型準確,功力深湛。雖然他也從陳老蓮、任伯年那裡得到了莫大的啟發,但是他的創作仍然強調以形寫神的重要性,也就是說,他的人物畫的筆墨服從於塑造人物的要求。如果說韓伍的兄長、名畫家韓敏的畫在寫實里添加了許多浪漫的成分的話,那麼,韓伍的作品則在浪漫一下的地方顯示出務實的本性。認真、嚴謹地對待每一幅畫,使得韓伍的作品不張揚、不草率,就像他為人處世,平和低調,細嚼又其味無窮。

韓伍能夠成為畫壇的多面手,不能不說得益於他開闊的藝術視野。他本從海上西畫名師錢延康,朱懷新學藝,後又隨程十髮先生習畫,在中西繪畫兩方面都打下了紮實的基礎。他繪畫的特點之一是幅面較小,內容單純,筆墨不多,即使景氣勢宏大的山水畫也僅選取十分單純的景致,但一樹、一花、一石、一舍都很有味道,善於以簡代繁。在他看來,繪畫的最高技巧就是在於用最簡單的線條營造出意蘊最深遠的境界。他喜歡藉助平淡的畫面傳達深厚的思想,在概括中蘊藏豐富的意味。

京劇畫作

韓伍的父親韓小梅既為人物畫家,亦是戲迷,揮毫之餘,擊拍吟唱。韓伍從小尾隨父親接觸京劇,耳濡目染。因無機會去戲院看戲,他常「孵」在鄰居家聽收音機、留聲機,模仿學唱,被稱為「留學生」。有時節日聯歡,韓伍偶爾應邀上台客串一兩段「娃娃調」,竟也贏得聲聲喝彩,心裡喜滋滋的。祈望天天都有戲好唱。後來雖然從事繪畫職業,但「唱戲」的嗜好一直縈繞於腦海,揮之不去。繪畫之餘,潤潤聲腔,常參與票友聯歡,來一兩段楊(寶森)派戲,過過戲癮,夢想成為海上楊派名票。

他還專門在上海戲劇學院實驗劇場票了一出楊(寶森)派名劇<武家坡>,飾演其中薛平貴一角。70多歲的韓伍聲音洪亮,字正腔圓,一亮嗓便激起台下一片喝彩。走下台來,只聽與他搭戲的年輕演員郭睿鑰清脆地喊:「韓老師反應可那個快呦!剛剛有一句台詞,在一側提詞的老師說錯了,當時我那個擔心呀。還好韓老師就這麼頂住了,虧他沒有念錯詞,那麼我也就過來了!」

光票戲不過癮,韓伍還要將他對京劇的熱愛訴諸筆墨。京劇畫要真正畫出自己的風格和特色,得到圈內外的肯定並非易事,從某種程度上說,要比一般的人物畫更難畫。所以,不少成功的人物畫家畫一般的人物畫能夠應付裕如,但是,一涉足京劇畫,便破綻多多,光環頓失。畫京劇畫,一需畫家對京劇人物十分熟悉,二要求畫家有高超的造型能力和深厚的筆墨功夫。韓伍兩者兼備,畫起京劇畫來自然得心應手,遊刃有餘,自成一格,在關良、程十髮、韓敏、顏梅華等高手如林的京劇畫創作領域,尋覓到了屬於他的獨特的一席之地。韓伍畫京劇畫,善於準確抓住戲中人物的外部動作特徵,並通過人物的這些動作特徵巧妙地反映人物的心理變化。翻看他創作的<韓伍京劇作品集>,從《三岔口》《空城計》到《霸王別姬》《打漁殺家》……17出折子戲中的一個個戲曲人物仿佛從舞台走進了畫冊,活色生香,令人過目難忘。有一段時間,韓伍應邀為《新民晚報》畫京劇人物連載,國畫大師程十髮看了讚賞地對他說:「最近我天天在報紙上看你的『戲』,蠻開心。

藝術風格

愉悅的歷史人物風景畫

透過韓伍的作品,可以看到他腳踏實地對待生活的態度。比如他的歷史人物畫,筆筆畫畫中均可顯示他務實的本性,不張揚、不草率,就像他做人的風格。成名很早的他至今還保持着優雅的樸素,既嚴謹又處處可見他對生活的樂觀和熱情。

歷史人物畫是他創作的主體。這類題材往往取材古代文學尤其是詩歌。如取材於楚辭的《橘頌》、《詩經》的《木瓜》、唐詩的《琵琶行》、晉代《神仙傳》的《女媧鍊石圖》等等。韓伍有很好的文學素養,善於從中提煉出繪畫元素,使自己的作品在創作上立意較高,同時具有群眾性。他的作品將人物、故事、情節交代得很清楚,同時他又用簡練的畫筆以韻主宰形色,把繪畫空間從有限向無限做出了最大限度的推進。畫面形、色、韻的對比與律動,沒有具體物象的刻畫,只有以韻主導形色空間的量的膨脹與收縮。比如他畫的一系列鍾馗圖,神情各異而又富有表現力,襯托着鍾馗打鬼駕馭鬼世界的威力。中國大多數畫家筆下的鐘馗神態嚴肅不苟言笑,讓鬼神害怕,也讓普通百姓特別是兒童敬而遠之,而韓伍畫的鍾馗,準確生動地表現了其人物造型,既是細密準確的寫實風格,又讓鍾馗大多數時候笑容可掬。作惡者望其畫而卻步,行善者勇氣俱增。例如《鍾馗·天下樂》,鍾馗的怡然和得意以輕鬆的畫風躍然紙上,既大氣又一絲不苟地完成了畫的色彩、構圖以及細枝末節,宏觀微觀都把握得當。他對歷史人物領悟的透徹,也從一個側面說明韓伍有着深厚的文學功底。

韓伍的《東籬採菊圖》,有用書法題詞作為陶淵明襯托的版本:「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這樣一種非常自然的、非常率真的意境中,陶淵明感受到人生的某一種境界。但是這樣一種非常微妙的境界,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所以「欲辯已忘言」了。脫離了具體畫面的孤立的筆墨,其價值等於零。韓伍將其人物性格與神態表現得栩栩如生。此畫中,陶淵明的孤傲與清高在他昂頭望天間瞬間明了。此時此刻世俗間的紛紛擾擾恩恩怨怨都與他無關,他的眼裡只有鍾愛的菊花。

這位田園詩人的神韻在簡單的勾勒中不言而喻,詩人心靈的敏感、細膩、博大與自由難以表述,卻在畫中可以聆聽。用風景渲染畫面襯托陶淵明的版本,則更顯與眾不同充滿大氣:此畫的風景透視、明暗關係、色彩變化等方面吸取了西洋畫的表現方法,使畫面一角的人物表現力更加豐富多彩。

看似畫風景,實則襯人。以黑墨打底渲染,作為樹葉或者陰影,然後層層加深,最後用血紅的顏色揮筆覆蓋。樹的比例幾乎占了圖畫的全部,卻不是一棵完整的樹。一花一世界,一樹一天堂。畫未滿,心裡的愉悅卻已經完全蔓延浸潤至心底。只有此刻的東籬採菊才是最絢爛的瞬間。

他不語,但是活在人世間的快樂美麗多彩卻在韓伍的揮墨之間瀟灑表現。這一腔熱血拋灑在畫間,看似樹,實則是陶淵明心情的寫照、韓伍自身對生命的熱愛、看畫者因此而產生熱血沸騰般的共鳴。紛繁複雜、千變萬化、轉瞬即逝的萬物,經韓伍的藝術感受和激情的融化以及智慧的提煉,鑄造成永恆和本質的存在,這是一種神奇的力量。

韓伍水墨畫有部分一反傳統,用色大膽絢麗。比如《東籬採菊圖》的樹葉用大塊的紅色表現,《仕女圖》、《詩經寫意·葛覃》、《赤壁之戰》、《春滿人間》等等都是以暖色調為主,用筆大膽又不失細膩。看畫如看人。韓伍的作品嚴謹高雅,且處處透露他對生活的熱愛與隨和。色彩和用墨也以塊面和大筆調為主,既有力度又點到為止,韓伍的豪放與溫柔盡顯畫中。

嚴謹的戲曲人物畫

演員在舞台上縱橫捭闔,唱念做打,動如疾風,靜若止水,一招一式,曲中有直,直中有曲,構成一幅幅千姿百態的畫面。舞台人物的造型之美,轉瞬即逝,韓伍用最簡練的筆觸捕捉人物一剎那的身姿,把寸絲流動之美變為永恆凝固之美。但韓伍的京劇人物畫又絕不是對舞台原型的摹寫,而是畫家在深刻揣摩人物內涵後的再度創作。

受家庭環境影響,韓伍先生從小就熱愛京劇。小時候跟着家人咿咿呀呀,出名之後還是熱情不減,留夢在心。職業是繪畫,卻常與票友一起聯歡,還曾專門在上海戲劇學院實驗劇場票了一出楊(寶森)派名劇《武家坡》。韓伍將京劇與他的繪畫筆墨結合,這一類作品均取材於戲曲人物。比如《單刀會》中的關羽,《霸王別姬》中的項羽,《馬踏青苗》中的曹操,《鍘美案》中的包拯等等。這類作品都表現了他心目中戲曲人物性格,富有舞台動感特徵。英雄人物的威武氣概、鮮明的戲曲性格、傳神的表情都在韓伍筆下用寫意與寫實的手法結合得趣味盎然。

畫中人物同樣講究招式、臉譜化,令人過目難忘。筆墨舒展而又明快,從不拖泥帶水,更不矯揉造作。在布局上落落大方從不詭譎難解,譁眾取寵。在意境上脫俗優雅,古意盎然。形神兼備、古曲新境、畫戲又畫魂。此外,韓先生深諳「書畫用筆同法」(《歷代名畫記》)的原理,認為:「筆墨線條是中國畫的生命與靈魂。」綜觀韓畫用筆線條,均蓄勢勁健而富有彈性張力,氣淳質厚而頗有筆情墨趣,展現了深厚的筆墨技藝和線條魅力。

童趣的連環畫

韓伍先生最初是以連環畫插圖畫「起家」的。他曾是《哈哈畫報》主編,長期在出版社從事美術編創工作,作品曾被《少年科學》等多家兒童雜誌連載。韓伍靠着勤奮和悟性,成了有名的連環畫家。他是兒童題材、塑造兒童形象的高手,表現人物很細膩,增一筆則多,減一筆則少。他創作的連環畫曾經編織了許多人童年的快樂,連接着經久常新的情感,包容着傳統美術的許多表現手段。他創作的《小游擊隊員柳小猛》,精心刻畫出柳小猛這個少年英雄的思想性格,既不拔高,又不概念化,是一個成功的範例。

燈花》曾獲全國第二屆連環畫評比二等獎。這一系列的畫充滿了童話的夢境,色彩艷麗,童趣盎然。韓伍畫兒童借鑑了漫畫的某些手法,略帶誇張,讓孩子們表情更豐富,動作更活潑,在熟練、簡約的筆墨中,勾畫出兒童的不同情態,表現出他們的喜怒哀樂,揭示了他們的內心世界,在韓伍筆下線條的飄逸與鮮明的色彩中,領略中國傳統繪畫的無窮魅力和無盡美感。

戲曲人物

《白水灘》

演員在舞台上縱橫捭闔,唱念做打,動如疾風,靜若止水,一招一式,曲中有直,直中有曲,構成一幅幅千姿百態的畫面。舞台人物的造型之美,轉瞬即逝,韓伍用最簡練的筆觸捕捉人物一剎那的身姿,把寸絲流動之美變為永恆凝固之美。但韓伍的京劇人物畫又絕不是對舞台原型的摹寫,而是畫家在深刻揣摩人物內涵後的再度創作。

受家庭環境影響,韓伍先生從小就熱愛京劇。小時候跟着家人咿咿呀呀,出名之後還是熱情不減,留夢在心。職業是繪畫,卻常與票友一起聯歡,還曾專門在上海戲劇學院實驗劇場票了一出楊(寶森)派名劇《武家坡》。韓伍將京劇與他的繪畫筆墨結合,這一類作品均取材於戲曲人物。比如《單刀會》中的關羽,《霸王別姬》中的項羽,《馬踏青苗》中的曹操,《鍘美案》中的包拯等等。這類作品都表現了他心目中戲曲人物性格,富有舞台動感特徵。

英雄人物的威武氣概、鮮明的戲曲性格、傳神的表情都在韓伍筆下用寫意與寫實的手法結合得趣味盎然。畫中人物同樣講究招式、臉譜化,令人過目難忘。筆墨舒展而又明快,從不拖泥帶水,更不矯揉造作。在布局上落落大方從不詭譎難解,譁眾取寵。在意境上脫俗優雅,古意盎然。形神兼備、古曲新境、畫戲又畫魂。此外,韓先生深諳「書畫用筆同法」(《歷代名畫記》)的原理,認為:「筆墨線條是中國畫的生命與靈魂。」綜觀韓畫用筆線條,均蓄勢勁健而富有彈性張力,氣淳質厚而頗有筆情墨趣,展現了深厚的筆墨技藝和線條魅力。

■《鐵弓緣》

韓伍的父親韓小梅既為人物畫家,亦是戲迷,揮毫之餘,擊拍吟唱。韓伍從小尾隨父親接觸京劇,耳濡目染。因無機會去戲院看戲,他常「孵」在鄰居家聽收音機、留聲機,模仿學唱,被稱為「留學生」。有時節日聯歡,韓伍偶爾應邀上台客串一兩段「娃娃調」,竟也贏得聲聲喝彩,心裡喜滋滋的。祈望天天都有戲好唱。後來雖然從事繪畫職業,但「唱戲」的嗜好一直縈繞於腦海,揮之不去。繪畫之餘,潤潤聲腔,常參與票友聯歡,來一兩段楊(寶森)派戲,過過戲癮,夢想成為海上楊派名票。

他還專門在上海戲劇學院實驗劇場票了一出楊(寶森)派名劇《武家坡》,飾演其中薛平貴一角。70多歲的韓伍聲音洪亮,字正腔圓,一亮嗓便激起台下一片喝彩。走下台來,只聽與他搭戲的年輕演員郭睿鑰清脆地喊:「韓老師反應可那個快呦!剛剛有一句台詞,在一側提詞的老師說錯了,當時我那個擔心呀。還好韓老師就這麼頂住了,虧他沒有念錯詞,那麼我也就過來了!」光票戲不過癮,韓伍還要將他對京劇的熱愛訴諸筆墨。京劇畫要真正畫出自己的風格和特色,得到圈內外的肯定並非易事,從某種程度上說,要比一般的人物畫更難畫。

所以,不少成功的人物畫家畫一般的人物畫能夠應付裕如,但是,一涉足京劇畫,便破綻多多,光環頓失。畫京劇畫,一需畫家對京劇人物十分熟悉,二要求畫家有高超的造型能力和深厚的筆墨功夫。韓伍兩者兼備,畫起京劇畫來自然得心應手,遊刃有餘,自成一格,在關良程十髮韓敏顏梅華等高手如林的京劇畫創作領域,尋覓到了屬於他的獨特的一席之地。韓伍畫京劇畫,善於準確抓住戲中人物的外部動作特徵,並通過人物的這些動作特徵巧妙地反映人物的心理變化。

翻看他創作的《韓伍京劇作品集》,從《三岔口》《空城計》到《霸王別姬》《打漁殺家》……17出折子戲中的一個個戲曲人物仿佛從舞台走進了畫冊,活色生香,令人過目難忘。有一段時間,韓伍應邀為《新民晚報》畫京劇人物連載,國畫大師程十髮看了讚賞地對他說:「最近我天天在報紙上看你的『戲』,蠻開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