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韓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韓果(514年~572年),本姓出大汗氏,字阿六拔,代郡武川(內蒙古武川縣)人,鮮卑族。北魏到北周將領。[1]

  • 勇猛威武,善於騎射。初隨賀拔岳征戰關中,平定万俟丑奴起義,授宣威將軍、子都督。
  • 追隨夏州刺史宇文泰,平定侯莫陳悅叛亂,迎接孝武帝西遷,升任都督、邯鄲縣男。
  • 西魏建立後,遷通直散騎常侍、石城縣公。大統三年(537年),從擒竇泰、收弘農、攻洛陽、破沙苑,參加河橋之戰和邙山之戰,屢立戰功,累遷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朔安宜州刺史,封褒中郡公。
  • 北周建立後,拜柱國大將軍、太子少師、寧州刺史。建德初年(572年),去世,追贈大將軍、太保、朔州刺史。[2]

基本信息

姓名    韓果 
別名    侯呂陵果
字號    字阿六拔
民族    漢
官職    開府儀同三司 少保 柱國大將軍 宜州刺史    
爵位    褒中郡公     
追贈    大將軍 太保 朔州刺史     
出生地   代郡武川
出生日期  514年
逝世日期  572年
所處時代  北魏到北周
主要成就  北周開國功臣

人物生平

北魏時期

  • 韓果少時勇猛威武,善於騎馬射箭。賀拔岳西征時,招募韓果在軍中任職。韓果攻打叛亂的万俟丑奴及其黨羽,轉戰數十回合,把他們全部打敗。韓果體力過人,身披鏜甲,手執戈矛,爬山登嶺,猶如行走於平地之上,即使數十日上百日,也不感到疲勞。因功授任宣威將軍、子都督。
  • 永熙三年(534年),在高歡的慫恿下,侯莫陳悅殺害賀拔岳。賀拔岳的部將共同擁戴輔佐夏州刺史宇文泰。同年,跟隨宇文泰消滅侯莫陳悅,升任都督,賜封爵位為邯鄲縣男。不久,北魏孝武帝元修遷都關中,投奔宇文泰。韓果迎駕有功,進為石城縣伯,食邑五百戶。 [3]

西魏時期

  • 大統元年(535年),宇文泰擁立南陽王元寶炬登基,建立西魏政權,是為西魏文帝。西魏文帝登基後,進封韓果為石城縣公,食邑增至一千戶,加任通直散騎常侍。
  • 韓果記憶力很強,兼有權謀策略。所經過的地方,山川地勢,全都能記住。並且善於窺探敵軍虛實,揣測敵軍情況,有偷偷隱藏在溪谷中想做間諜偵察的人,韓果登上高處一望,凡是他所懷疑的地方,往往搜查必定有所收穫。宇文泰因此讓韓果擔任虞候都督。每次隨軍征戰,韓果常常帶領巡邏的騎兵,晝夜巡察,很少睡覺。
  • 大統三年(537年),韓果跟隨宇文泰在潼關襲擊東魏將領竇泰,宇文泰依照他的謀劃安排,大軍得以獲勝而返。宇文泰賞賜給他珍珠金帶一條、布帛二百匹,授任他為征虜將軍。同年,跟隨宇文泰收復弘農,攻克河南城,俘獲郡守一人,功勞最大。攻破沙苑,戰於河橋,韓果都立有戰功,授任撫軍將軍、銀青光祿大夫,增加食邑九百戶。後歷任朔州刺史、安州刺史、帥都督。
  • 大統九年(543年),韓果隨軍在邙山與東魏軍隊交戰,軍隊返回後,授任河東郡守。後隨軍在北山打敗稽胡。稽胡之地險惡,人跡罕至,韓果進兵徹底征討,打散稽胡的種族部落。稽胡恐懼韓果的剛勁強健,稱韓果為「著翅人」。宇文泰聽說後,笑道:「著翅之名,並不亞于飛將。」後來多次升遷至大都督、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遷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出任宜州刺史。朝廷記錄他的前後功勞,進封他為褒中郡公。
  • 西魏恭帝元年(554年),韓果擔任大將軍。後跟隨同州刺史、尚書左僕射賀蘭祥討伐吐谷渾,朝廷因其戰功,另封他的一個兒子為縣公。[4]

北周時期

  • 武成二年(559年),韓果率軍打敗稽胡,俘虜大量俘虜。朝廷賞賜給他奴婢一百人,任命他為寧州(治今甘肅寧縣)刺史。
  • 保定三年(563年),韓果擔任少師。同年四月初二日,韓果進位柱國。
  • 保定四年(564年)十一月初十日,韓果跟隨柱國大將軍、蜀國公尉遲迥率軍進攻洛陽(今河南洛陽)。同年十二月八日,北齊軍隊渡過黃河,早晨抵達洛陽,北周諸軍驚恐潰散。尉遲迥率領部下數十名騎兵抵抗,得以擊退齊軍。當天夜裡,北周軍隊撤回 ,此戰中北周諸軍皆有損失,唯獨韓果所部得以保全。
  • 天和初年(566年),韓果出任華州(今陝西華縣)刺史,治理政事寬和簡約,深受官吏和百姓的稱讚。
  • 建德初年(572年),去世,追贈大將軍、太保、朔州刺史。 [5]


人物成就

  • 軍事:韓果是南北朝時期名將,曾先後隨軍擒獲東魏將領竇泰,收復弘農,攻克河南城,攻破沙苑,征戰河橋、邙山,打敗稽胡,討伐吐谷渾,擊退北齊軍隊進犯,屢立戰功。 [6]
  • 政治:韓果擔任華州刺史期間,治理政事寬和簡約,深受吏民稱讚。[6]

人物評價

  • 宇文泰:「著翅之名,寧減飛將。」[2]
  • 令狐德棻《周書》:①「少驍雄,善騎射。」;②「膂力絕倫。」;③「果性強記,兼有權略。」 ;④「為政寬簡,吏民稱之。」[2]
  • 李延壽《北史》:「達奚武、若干惠、怡峰、劉亮、王德、赫連達、韓果、蔡祐、常善、辛威、厙狄昌、梁椿、梁台、田弘等,併兼資勇略,咸會風雲,或效績中權,或立功方面,均分休戚,同濟艱危,可謂國之爪牙,朝之禦侮者也。」[1]

史書記載

  • 《周書·卷五·帝紀第五》[6]
  • 《周書·卷二十七·列傳第十九》 [2]
  • 《北史·卷六十五·列傳第五十三》 [1]

參考資料

  1. 1.0 1.1 1.2 《北史·卷六十五·列傳第五十三》.國學網.2015-05-28
  2. 2.0 2.1 2.2 2.3 《周書·卷二十七·列傳第十九》.國學導航.2015-05-28
  3. 《周書·卷二十七·列傳第十九》:從太祖討平侯莫陳悅,遷都督,賜爵邯鄲縣男。魏孝武入關,進爵石城縣伯,進爵石城縣伯,邑五百戶。
  4. 《周書·卷二十七·列傳第十九》:魏恭帝元年,授大將軍。從賀蘭祥討吐谷渾,以功別封一子縣公。
  5. 《北史·卷六十五·列傳第五十三》:天和初,授華州刺史。為政寬簡,吏人稱之。薨。
  6. 6.0 6.1 6.2 《周書·卷五·帝紀第五》.國學導航.2015-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