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韭菜疫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韭菜疫病

韭菜疫病
原圖鏈接

韭菜是多年生蔬菜,占地時間較長,隨着連作種植年限的增加,菌源集中,疫病為害越來越嚴重,個別地塊發病率高達70%以上,各菜區普遍發生,主要危害韭菜、蔥類和大蒜等蔬菜。露地、保護地栽培韭菜均可危害,保護地栽培重於露地栽培。梅雨期長、雨量多的年份發生危害重。發病嚴重時常造成葉片枯萎,直接影響產量。

基本信息

中文名:韭菜疫病

主要危害作物:韭菜

韭菜疫病1
原圖鏈接

主要為害部位:葉片

菜疫病症狀

根、莖、葉、花薹等部位均可受害,尤以假莖和鱗莖受害重。葉片、花荃感病多從下部開始,初呈暗綠色水授狀病斑,當病斑蔓延擴展到葉片的一半左右,全葉變黃、下垂、軟腐,潮濕時,病部產生灰白色霉狀物,即病原菌的抱子囊梗和抱子囊。假莖受害,呈水浸狀淺褐色軟腐,葉鞘容易脫落,濕度大時,也產生灰自色霉層。鱗莖被害時莖盤部呈水浸狀淺褐色軟腐,縱切鱗莖內部組織呈淺褐色,影響植株養分貯存,生長受到抑制,新生葉片纖弱。根部受害呈褐色腐爛,根毛明顯減少,影響水分吸收,使根的壽命大減,很少發生新根,生長勢明顯減弱。[1]

病原

病原為煙草疫黴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 Breda.,屬鞭毛菌亞門。

發病原因

1、高溫高濕有利於疫病發生,發病最適溫度為25~32℃,降雨多,高濕悶熱時發病重。

2、夏季是露地韭菜疫病的主要流行時期,夏季多雨年份常常發生大流行。以北京地區為例,7月下旬至8月上旬為盛發期,以後隨降雨減少而流行減緩,10月下旬停止發生。

3、重茬地、老病地、土質粘重、排水不暢的低洼積水地塊和大水漫灌地塊發病重。

4、扣棚韭菜因棚內溫、濕條件適宜,發病早,病勢發展快,受害重。3月中旬以前棚內溫度超過25℃,若放風不及時,澆水過量,濕度增高,韭菜幼嫩徒長,可造成疫病大發生。

傳播途徑

韭菜疫病的病原以卵孢子在土壤中病殘體上越冬。條件適宜時侵染寄主後發病,韭菜發病後,在潮濕條件下,病斑上產生大量遊動孢子,隨風雨和灌溉水傳播,着落在韭菜葉片上,在溫度適宜並有水滴存在時侵入韭菜,引起再侵染。在生長季節中重複發生多次再侵染,病株不斷增多。

菌絲生長最低溫度10℃,最適溫度為28~31℃,最高溫度37℃。

發病規律

病菌以卵飽子在土壤中的病殘體上越冬,翌年條件適宜時,產生抱子囊和遊動抱子,通過風雨傳播,引起發病。病菌發育溫限為12-36攝氏度,25-32攝氏度適,一般雨季,或大雨後天氣突然轉晴,氣溫急劇上升,病害易流行。土壤濕度95%以上,持續4-6小時,病菌即完成再侵染,2-3天就可發生1代,因此成為發病周期短、流行速度迅猛異常的毀滅性病害。易積水的韭菜地,定植過密,通風透光不良時發病較重。北方地區苗期發病多在6月,一般年份7月上旬開始發病,7月下旬進人發病盛期,8月上旬病情達到高峰,10月份溫、濕度降低,逐漸停止發生。[2]

防治方法

①輪作。栽培地、育秧地應選擇3年內未種過蔥蒜類蔬菜的地塊。

②加強田間管理。首先應注意排澇,防止畦內積水。其次,培育健壯植株,如採取栽苗時選壯苗、剔除病苗、注意養根、勿過多收割、收割後追肥、入夏後控制灌水等栽培措施,可使植株生長健壯。另外,入夏降雨前應摘去下層黃葉,將綠葉向上攏起,以免韭葉接觸地面,這樣植株之間可以通風,防止病害發生。

③化學防治。在發病初期,用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64%惡霜靈可濕性粉劑或40%增效瑞毒霉可濕性粉劑或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2%克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安克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0.1%-0.2%硫酸銅溶液噴灌,隔7天一次,連續防治3次;或在栽植時用上述藥液蘸根均有效果。


相關視頻

韭菜常見病害及其防治 | 中科禾一

跟蹤報道,多年老韭菜地出現的一種嚴重病害,根部腐爛發黑有異味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