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是漢語常用字 ,字形始見於春秋金文 。音的本義是聲音,引申為消息,如信、佳音。又引申音節。又指音樂。一說"音"本義為音樂,後泛指一般的聲音。

字源解說

指事字。"音"始見於春秋時期,金文(圖1、8、10)和小篆(圖3、4)描畫的都是一個"言"字,在口中加了一點指事符號,表示聲音就是從口中發出的。這聲音可以是語音,也可以是樂音。"口"中或加短橫,或加短豎,或加小圓圈,形雖不同,作用一致。"音"與"言"在意義上是有聯繫的。發"言"為聲,聲成文謂之"音"。"音"的基本意義古今一貫。楷書是對小篆的楷化,仍然保持了這個形狀。也有人認為"音"是個象形字,模擬倒置的木鐸及舌。振動木鐸可以發音。從這個意思看,"音"的本義也是聲音。[1]

詳細解釋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yīn 名詞 聲響。 sound;voice 《詩經·邶風·燕燕》:"燕燕于飛,下上其音。"

淮南子·地形訓》:"清水音小,濁水音大。"

876C6D14-3FF5-401E-9BFC-63BA3B4FF3DF.png

樂音;噪音;口音;音調;音色 〈文言〉特指樂音。 music 《禮記·樂記》:"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桓寬《鹽鐵論·相刺》:"好音生於鄭衛,而人皆樂之於耳。"

音律;餘音繞樑;弦外之音 〈文言〉指音樂上的律呂、宮調等。 [2]呂氏春秋·孟春紀》:"其音角,律中太蔟。"

《史記·律書》:"殺氣相併,而音尚宮。"

口音,話音。 pronunciation 顏之推《顏氏家訓·音辭》:"南方水土和柔,其音清舉而切詣。"

賀知章《回鄉偶書》詩之一:"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難改鬢毛衰。"

字音,讀音。 把這個字的音讀准。

01200000183980136324341514860.png

顏之推《顏氏家訓·音辭》:"璵璠,魯之寶玉,當音'余煩'。"

音節;音標;單音詞;複音詞 〈文言〉言語;文辭。 《詩經·小雅·白駒》:"毋金玉爾音,而有遐心。"

陸機《文賦》:"塊孤立而特峙,非常音之所緯。"

往來的信件和消息。 news;message;

information

詩經·鄭風·子矜》:"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蘇曼殊《與劉三書》:"前去信一封,相片三幅,何以久無覆音也。"

音信;佳音;福音;杳無音訊 動詞 讀(某音)。 "區"字作姓時音歐。 yì 名詞 〈文言〉通"意"。意思;意義。 《管子·內業》:"不可呼以聲,而可迎以音。"

音04.jpg

魯迅《墳·摩羅詩力說》:"以偉大壯麗之筆,宣獨立自繇之音。"

yìn 名詞 〈文言〉通"蔭"。 《左傳·文公十七年》:"鹿死不擇音。" 杜預注:"音,所茠蔭之處,古字聲同,皆相假借。"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三上】【音部】於今切(yīn)

聲也。生於心,有節於外,謂之音。宮、商、角、徵、羽,聲;絲、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從言含一。凡音之屬皆從音。

【注釋】①聲:言之聲。②有節於外:受外部口腔舌齒的節制。③宮商角徵羽:是中國五聲音階中的五個音階。此指樂音。④聲:潘任《粹言疏證》:"乃指五聲之單出而言。""五聲之內唯單出無餘聲相應雜(配合)曰聲也。"⑤"絲竹"句:《漢書·律曆志》:"八音:土曰塤(xūn),瓠日笙,(革)曰鼓,竹曰管,絲曰弦,石曰磬,金曰鍾,木曰柷(zhù)。"⑥從言含一:林義光《文源》:"一以示音在言中。"

音05.jpg

說文解字注

【卷三上】【音部】

聲生於心有節於外謂之音。

十一字一句,各本聲下衍也字。《樂記》曰:聲成文謂之音。

宮、商、角、徵、羽,聲也。

宋本無也。

絲、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從言含一。

有節之意也。於今切。七部。

康熙字典

音6.jpg

【戌集中】【音部】 音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並於今切,音陰(陰)。《說文》:聲也。生於心,有節於外,謂之音。宮商角徵羽,聲。絲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從言,含一。《書·舜典》:八音克諧。《禮·樂記》:變成方謂之音。疏:方謂文章,聲旣變轉和合,次序成就文章謂之音。音則今之歌曲也。《周禮·春官·大師》:以六律為之音。疏:以大師吹律為聲,又使其人作聲而合之,聽人聲與律呂之聲合,謂之為音。《詩序》:情發於聲,聲成文,謂之音。疏:此言聲成文謂之音,則聲與音別。樂記注:雜比曰音,單出曰聲。《記》又曰:審聲以知音,審音以知樂,則聲音樂三者不同,以聲變乃成音,音和乃成樂,故別為三名。對文則別,散則可以通。季札見歌《秦》曰:此之謂夏聲。《公羊傳》曰:十一而稅頌聲作,聲即音也。下雲治世之音,音卽樂也。是聲與音樂各得相通也。

又《易·中孚》:翰音登於天。《禮·曲禮》:雞曰翰音。

又姓。見《姓苑》。

又《正韻》於禁切。與䕃通。《左傳·文十七年》:鹿死不擇音。杜預注:音,所茠䕃之處。古字借用。○按注借用,是古字聲同,皆相假借,且《釋文》作於鳴反,並不作去聲讀,《正韻》非。

考證:"《詩序》:聲成文,謂之音。疏:季扎見歌秦曰,此之謂夏聲。"謹照原文季扎改季札。

《說文解字》書影 《說文解字注》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字形書寫

字形對比

書寫提示

音7.jpg

【筆順】

①丶(點)②一(橫)③丶(點)④ノ(撇)⑤一(橫)⑥丨(豎)⑦㇕(橫折)⑧一(橫)⑨一(橫)

【寫法】

"立"寬"日"窄。

"立"居上居中;首筆點在田字格豎中線,長橫在橫中線,略向右上斜行。

"日"居下居中。

書法欣賞

(以上參考資料 )

韻書集成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字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音 深 平聲 下平二十一侵 影 開口呼 三等 全清 於金切 ʔjĕm 集韻 音 深 平聲 下平二十一侵 影 開口呼 三等 全清 於金切 ʔiem 中原音韻 音 陰平 侵尋 影 齊齒呼 全清 iəm 中州音韻 平聲 尋侵 衣金切 洪武正韻 音 平聲 二十侵 影 烏 全清 於禽切 ʔiəm 蔭 去聲 二十沁 影 烏 全清 於禁切 ʔiəm 分韻撮要 陰 陰平 第十七金錦禁急 以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