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之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音樂之聲》(The Sound of Music)是一部1965年的美國電影,改編自同名音樂劇。1960年6月,二十世紀福斯以1,250,000美元購得電影版版權。但條約中規定二十世紀福斯公司必須等同名音樂劇下檔後,以及1964年以後才可以開拍,而二十世紀福斯因為之前拍攝《埃及豔后》花費甚鉅,財政陷入困境,業界一直傳言該公司將在1962年倒閉。為了挽回局面,二十世紀福斯為該電影找來改編過《國王與我》、《西區故事》的劇作家恩斯特·雷曼擔任編劇,並打算找拍過《羅馬假日》等片的導演威廉·惠勒開拍。然而惠勒的想法顯然無法得到雷曼的認同,於是又找了勞勃·懷斯。懷斯本來對該劇興趣不大,但看過雷曼的劇本後卻深受吸引,因此接手了該片的導演工作。
1963年《音樂之聲》在薩爾斯堡正式開拍,由於當時的瑪莉·瑪汀已年過50,無法負擔實地拍攝的壓力,於是製作群找了曾演過《窈窕淑女》,以及電影《歡樂滿人間》的英國演員茱莉·安德魯絲擔任瑪莉亞的角色,而崔普上校則由克里斯托弗·普盧默飾演。由於茱莉·安德魯絲的歌唱表現和演出皆屬一流,加上製作群成功運用了薩爾斯堡的美麗景色與人文景觀,電影推出後在全球造成轟動,不但成為當時史上賣座次高的電影,片中許多歌曲,如《Do-re-mi》、《雪絨花》也被改編成許多語言的傳唱版本[1]。另外,該片在奧斯卡金像獎中獲得10項提名,最後贏得包含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在內的5項大獎。
與音樂劇的差異
電影為了劇情需要,做了許多不同於初版音樂劇版本的修改:
- 歌曲方面,電影版刪除了原音樂劇版的三首歌,分別是《愛如何存在?》(How Can Love Survive?)、《無法停止》(Now Way to Stop It)、《平凡夫妻》(Ordinary Couple)。在音樂劇中,愛莎女伯爵和麥克斯參與演唱了前兩首歌,而隨着電影版對他們兩人的戲份刪減,也取消了他們所有的演唱部分。
- 同時電影增添了兩首新歌:《我有信心》(I Have Confidence)和《好事》(Something Good),兩者的詞曲皆由理察·羅傑斯一手包辦(原詞作家奧斯卡·漢默斯坦二世已經於1960年8月23日過世)。《我有信心》使用於電影中瑪利亞從修道院前往崔普上校家的片段,而《好事》則用於取代原音樂劇中的《平凡夫妻》。
- 另外,電影還對《我最愛的事》(My Favorite Things)、《哆來咪》(Do-Re-Mi)和《孤單的牧羊人》(The Lonely Goatherd)的出現場景進行了調整。《我最愛的事》在音樂劇中原是瑪利亞在修道院與院長演唱的,電影版中調整到了瑪利亞與孩子們在床上嬉戲處。《哆來咪》的出現位置從在上校家中時,移動到了外出野遊時。《孤獨的牧羊人》則從原瑪利亞與孩子們在臥室嬉戲的場景,修改為了瑪利亞與孩子們表演木偶劇時所唱[2]。
- 在劇情方面,愛莎女伯爵和麥克斯的戲份在電影中被大量刪減。同時崔普上校與女伯爵分開的原因,也由音樂劇中的兩人對於納粹的德奧合併的態度不一致,而意見不合,變為了愛莎女伯爵看出崔普上校愛上了瑪利亞,因而主動退出。
- 另外,片裡大量取用薩爾斯堡乃至於阿爾卑斯山的景致,使其場景遠遠超過音樂劇里的人造舞台布景。
有趣的是,電影的內容反而影響到日後改編過的音樂劇版本,使電影與音樂劇越來越同質。
視頻
音樂之聲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雪絨花,豆丁網
- ↑ 《音樂之聲》音樂劇、電影兩種表演形式異同之比較(圖),新浪網,2004-07-30